小时候作为学生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逢年过节走亲串友最怕的就是被问学习怎么样,考试考多少分,考了第几名。考的好便是一片赞美声,就连父母也跟着脸上有光。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真厉害,学习多么多么好之类的。长大了,终于不用再被“审问”了。
而当我们做了父母,家里有了学生,我们很自然就成了自己曾经最“害怕”的人了,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父母很多是没有多少学问的,对我们的学习最多就是嘱咐几句,其他就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而如今我们作为父母可是大部分都接受过好的教育的,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再只是嘱咐几句,而是亲自上阵。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其中最有代表的是下面这两类父母。
其一就是父母自己是学霸型的。这类父母因为自己是学霸,所以要求孩子必须也是学霸,甚至必须要高过自己。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可想而知有多高了。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于是罗列出各种条条框框,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条条框框来做,除条条框框外的一律不准孩子参与。孩子的人生道路完全是由父母设计好的,一旦孩子表现出对父母设计的条条框框不感兴趣时,父母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真可谓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其实想想自身是学霸的父母们,他们的孩子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差的,毕竟有父母这么优秀的基因。只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自然会越来越优秀的。何必让孩子非得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呢,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这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道德绑架”。
其二就是父母自己不是学霸型的。这类父母往往自己没有成为学霸,或者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于是就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转嫁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必须实现父母的愿望。其理由依然是为了孩子好。
那个故事怎么说来着,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笨鸟先飞,一种是笨鸟不飞,还有一种是笨鸟不飞却让自己的下一代飞。这类父母就是这第三种自己不努力却让孩子努力的人。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学霸型的父母都这样,也不是所有的非学霸型的父母都这样。只能说有一少部分这样的父母。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这两种类型的父母呢?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父母的自古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厚非,其本质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我们似乎忘了一点,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孩子能做到呢。连古人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我们呢。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爱学习,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必须爱学习从而成为学霸呢?
言传不如身教,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换句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不管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有什么优秀的品质都会在孩子身上反射出来。
做了父母之后,随时都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如何能教育好孩子。但不要忘了,我们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好父母。
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父母要懂得发展自我,不仅要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有能力引导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足够优秀,父母也要变得足够优秀才能跟的上孩子的思想,如果你的孩子不够优秀,父母更要变得足够优秀,才能引导孩子变得优秀。
育人先育己,在我们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时,自己先去做那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