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弥留之际的邓稼先突然提出一个愿望,想要再去看一次天安门,当轿车即将驶过天安门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邓稼先突然问一旁的妻子:“你说,30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图片上传失败...(image-97fafa-1735999656221)]
37年后,在深圳龙岗区坂田基地,就有一条“稼先路”,而命名这条路的公司,成立于1987年,这又何尝不是冥冥之中的薪火相传呢?
1958年,新中国刚成立不到10年,世界上的核大国对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了打破这个被动的局面,我国决定开始研制核武器。
于是,钱三强把邓稼先叫来办公室,邓稼先在办公室门口看到有身穿军服的解放军守在门口,他意识到了什么,在钱三强拿出一份保密协议时,他的猜想得到了验证。
果不其然,钱三强郑重地对邓稼先说:“这次我是代表国家来找你的,国家要搞一个“大炮仗”(研制原子弹),想调你去研究炮仗,你意下如何?”
邓稼先虽然预料到什么,但万万没想到,国家竟然让他去研制核武器,原子弹研制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关键任务,想到自己终于有机会为国家效力,他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钱三强看着眼前激动的邓稼先,把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你可以先看一下这份保密文件,如果你愿意,现在签字,明天就跟我们走,而且这件事是保密项目,你不能够透露给任何一个人,包括你的家人。”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4da6b-1735999656221)]
邓稼先点点头,当晚回家后,他跟妻子许鹿希说了很多话,从自己当初为何出国读书,到现在新中国的境况等等,最后说自己要出差一段时间,家里就交给妻子许鹿希似了。
许鹿希听到这里,其实已经有所警觉了,他问邓稼先是不是要去做什么事,但邓稼先死活不肯说,见此,许鹿希也不再逼问他,默默给他收拾行李。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ea31f-1735999656221)]
第二天一大早,邓稼先告别家人,秘密前往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研制原子弹,从此,他的名字被国家隐藏起来,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
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复杂,敌人一直在暗处对新中国虎视眈眈,如果让敌人发现我们在研制原子弹,发现这些科学家,那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当时国内百废待兴,没有太多钱去搞原子弹,所以,邓稼先这些科学家是能省则省,他们的吃穿住行很简单。
他们住的是简陋的帐篷,夏天帐篷里热得像蒸笼一样,冬天又冷得刺骨;吃的大多是简单的粗粮和咸菜,喝的水也十分有限。
但这些外在的生活条件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好战心,他们心中有信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强大祖国,所以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也没有人喊放弃。
核武器研制是一项复杂,危险且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当时我国的科研基础十分薄弱,很多技术都要从零开始摸索,尤其是面对着国外的技术封锁,邓稼先他们所有的事都要靠自己,困难重重。
为了赶进度,邓稼先带领着团队,开启了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先进的计算机,那他们就用算盘,进行海量而复杂的计算。
因此,邓稼先和团队成员们,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拨动着算盘珠子,一个数据接着一个数据地核算,稍有差错就得从头再来,这个过程很折磨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
经过邓稼先和团队多年的艰苦努力,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整个中国为之沸腾。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51b-1735999656221)]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就连之前曾经对我国进行核威胁的国家,也得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随后,邓稼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的研制工作中,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7982a-1735999656221)]
正当大家都在高兴时,邓稼先却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身体受到损害,尤其是在那次关键的核试验中,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冲进试验场地,暴露在核辐射环境中,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
1986年,他经常大出血,身体极度虚弱,每天都要使用大量止疼药,才能勉强控制疼痛。
在他弥留之际,却提出想去看看天安门,看看毛主席画像,没人知道,那一刻他在想什么,但我觉得他是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看一看天安门这个代表着国家的地方。
然而,当车子驶过天安门时,他的泪水不知不觉就湿了眼眶,他紧紧拉住妻子的手,感慨道:“你说,30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妻子许鹿希回握住邓稼先的手,安慰道:“会的,起码我会记得,我们的孩子会记得.......”
[图片上传失败...(image-1f7a1f-1735999656221)]
之后,邓稼先的身体更加虚弱,他全身疼痛难忍,不断地出血,一支支的止痛针也根本无法缓解他的痛苦,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62岁。
37年后,在深圳龙岗区坂田基地,有一条“稼先路”,而命名这条路的公司,成立于1987年,这又何尝不是冥冥之中的薪火相传呢?
除此以外,在合肥高新区也有一条邓稼先路,路不算长,也不太宽,之前有幸走过,看到路牌上的邓稼先三个字,敬意油然而生。
“稼先路”的存在,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它不仅仅是一条路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不是明星,却值得被年轻人追捧,更应被世代人铭记!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盛世中华,都是因为他们在默默地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才是我们要追的明星。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add3f-173599965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