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你状态不够好的时候,你亲近的人却在你面前热情洋溢地夸赞别人,或者有时候吐槽两句你现在的状态。其实一开始我是完全接受不了的,甚至感觉对方肤浅虚荣,只停留在表面,感到彼此的追求不同,对,都要上升价值观什么的了。
除此也催生了负面情绪,就像谁都不希望听到批评和教育式的关怀,他们的方式的确不对,甚至就像我老妈都会辩解到找不出毛病,她会说,你要能做好,不让人操心,谁还想说去指导?这句话一听很有道理,但基于一个可恶的前提,就是在她的认知里,你现在做得不好,很差,她很不满意。那这归根结底还是对你的否定和不满。我们要接受亲近的人的这些所谓指责式的关怀教育吗?
每个人肯定是都不想的,哪怕什么转换方式,先扬后抑。其实这不仅涉及语言的问题,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就是,个人责任,个人空间和距离感问题。其实人与人相处已经很注意空间和保持合适社交距离的问题了。至于个人责任问题,这还挺有意思的。尤其在两个人相处或者在一个屋檐下亲近的人之间,或者正因为觉得是亲近的两个人,才忘掉了许多社交原则。不能因为两个人相处了,对方就一定要帮你分担责任,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出发点只为了对方帮你分担责任,那这不是什么感情。
自己应该做好自己进步,提升以及不断变好的职能。而对方也应该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甜,彼此保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感,你不是教育家,你不是什么智慧指挥者传播者,人家未必想听你的建议,听你的指挥指点。如果一个人总是全部听你的建议和指挥,而没有自己的思想,都要依赖你才能工作,生活,那她是依赖者,依附者,寄生者。这样的人你为什么还喜欢,还想要在一起?你指指点点了,对方却不领情,可能你反而会觉得不被尊重,她不服管,她不看重你的意见,不改变,不沟通。
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多拉回自己的身上。其实通过挑剔别人,改变别人,也是一种控制欲,一种没有边界和距离感的表现,甚至是因为自己太无聊,太闲,太不忙碌,又或者,本身的行为没说服力,你想管对方,对方也不会听的。比指责教育性的语言更有说服力的一定是自己的行动和行为。否则你的教育或者经验,别人根本就是耳旁风或者还产生抵触心理,还以为是指责和彻底的否定。
总之,两个人相处也是,也要多做好自己的事,承担起自己的个人责任。对方谁也不是教育家,少做教育家的事才是明智。要真的能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方法,像个真正的教育家可不容易,干嘛自己没事找事干,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