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书的第一页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 我想这本书大概是一本深望而不自知的生活记录吧
生活到作者这个年纪,慢慢的体会到时间和亲人带来的无奈和告别。信念还是执念都渐渐化为无言,所以她选择了目送,目送自己曾经走过的年华和生命中那些缘分深浅的人。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子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作者的母亲在晚年的时候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母亲只记得年轻时候的故事。龙老师总会一遍遍的告诉她自己的名字,她最近在做些什么等等这样,但母亲的记忆已渐渐退去很难记得她的话。她忘记了你但是并不代表你能忽略她,作者带着母亲去看花,去搭公交,去泡温泉给她拍一张微笑的照片,或许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小事吧。
还记得那个关于乌鸦的故事么?当年迈的父亲第一遍问我数上那只鸟是什么鸟的时候,我平静的说那是乌鸦,当父亲过不久就来问一次同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告知那是乌鸦。但是父亲总过一会就又来问一遍的时候,我不耐烦的回答:“乌鸦,那是乌鸦,为什么这也记不住?”父亲显然被我吓到,尴尬的走开了。知道我翻开那本旧黄的日记本后,“他今天很兴奋,不停的问我书上那只鸟叫什么,我便重复的告诉他那是只乌鸦。每次知道后就会开心的不得了,看得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在人生的长河中,父字母女的角色关系总是复杂的。儿时的我总是期望父母的照顾,我的每个行为的后面都想要的到父母的关心和认可,他们的表扬的样子给我带了的是一种深深的满足感。直到现在我的性格成分中依旧还有努力获得他人肯定的因子,害怕与人冲突的拒绝感慢慢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
青春期的自己开始有个些许主见,常常会和父母起些争执,因为接触了一些新鲜的人和事便在性格成分中安插上对父母的自以为是。或许这就是个人必定经历的过程,总会回想那时候的自己的过分骄傲,这就是青春中的不懂事吧。
现在的我,还是会和父母起争执,只是现在的我更希望能陪在他们身边久一些。性格中的些许瞎操心的性格使我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处于倾听者的角色,信息的长期输入得不到输出的我则会慢慢显出烦躁的不耐烦,而和妈妈的聊天中我则处于一个完完全全的倾诉者,现在仔细想想我一直最想聊天的人应该是我的妈妈。我的生活、网络新闻、娱乐八卦、道理养生等等这些我好想只有和妈妈聊起来才是最愉快的,她总会给我积极的回应,即使那在她看起来是无比幼稚的儿话,而我却往往忽略掉了这些不自知的细节。
我们总会追忆自己的青春年华,怀念那时的热血和简单,往往在成长中忽略了父母的老去。我不会知道当我不在家的时候他们的晚饭是怎样的简单,我不知道当我在睡懒觉的时候他们几点就开始准备早餐,我不会知道当我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总想和我聊天的心情。那些我还不自知的事情,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以另外一种方式返给我,告诉那些被忽略的东西。
我一直相信轮回,简单来说是兜兜转转的蝴蝶效应吧。自己做的某件事的对和错或许现在看不出判断,但未来的某一天在另一件事情来临的时候,你会恍然大悟的体会到,原来是这样啊。
目送那些人和事,或许生活就是这样的常态吧。
保持初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