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一部 初出茅庐 岳麓书院学贯古今 同学少年意气风发

第十章

岳麓书院学贯古今      同学少年意气风发

话接上文,前文说到:曾子城此时正处于学业顺遂,得遇赏识自己的恩师之际。当他正想的得意之时,突然想起一件事,一拍脑袋,惊呼到:不好,这事儿怎么能忘记呢?!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书院的同窗好友刘蓉、郭筠仙(嵩焘)二人找他,想一起温习功课呢。

上节也说到他们求学在岳麓书院。这书院究竟是怎么样的存在呢?这书院,可不简单!

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可谓是名师汇集、众多海内知名大家,宋明建院初时至前朝的一流文哲学大师朱熹、张栻、王阳明,所育之门生更可列出令人叹为观止之名讳。

千年学府钟灵毓秀名师大儒汇聚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去处,能频出如此多的国文学史之不朽名篇?究竟是怎样一间学府,连续育若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大学士、大文豪、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


书院是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

一跨入大门,则遇古朴而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整齐严肃”的讲堂与“鸢飞鱼跃”的园林构成了一副对比鲜明而又浑然一体的情趣画面。从雅致、端肃的建筑群落,到儒家的严谨和闲适的读书氛围,可感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虽经社会动荡,朝廷更迭,书院几被战火摧毁,其中被兵火大面积摧毁和大规模的重建就有七次。

书院因岳麓山而命名,岳麓山又因书院而昌盛,千年学府由古而来;岳麓人才因儒家理学而立足于社会,儒家理学又因岳麓人才而得以传扬,一代风流人物直到今天还被人们称颂。

从岳麓书院的摧毁与重建中可以看出书院在漫长的发展中所承受的劫难和富强的人文精神,它虽经历了千年的沧桑而始终“活着”,没有变成一具死的“标本”,就在于一千多年来书院文化的层层聚累和在宁静的环境中汲取书院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流传千古的文人士子的思想精髓。

倘佯其间,仿佛又看到八百年前,朱熹和张栻正为精深的太极、心性,仁等哲学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湖湘弟子正环坐聆听,思考“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的太极之体如何奥妙;当看向康熙和乾隆分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匾额时,分明这隐藏在绿云深处的书院,竞是几千年正统儒家文化传递的驿站。

子城又沉浸在大儒的思想里了……

山长谆谆教诲萦绕耳边

子城进入岳麓书院不久,即引起时任山长欧阳厚均大师的关注,并得到山长的格外教诲。欧阳大师对学生严而得当,教学中讲究“于培养之中寓鼓励”,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之追求上进、独立人格,必会“贤肖辈出,蒸蒸日上”。尤以提倡讨论式教学和学生自我教育,“讲艺论文,有奇共赏,有疑共析”,以“二三子争砥砺,敦品力学,互相规劝”、,“择其优者互相传阅,以资观摩”等收效甚好,备受生徒欢迎,“以致负笈从游者,济济称盛”。

山长在教学中“体”和“用”共举,以“体”为根本,以“用”促运用,“培植人材为有体有用之学”。他要求学子既要掌握儒家经典,做“致君泽民”的经世之才,而且也要学习人伦日用,具应社会生活能力,不做书呆子。

只有“体”和“用”兼备,才“出为良臣,处为良士”,而不沦为只知低头吟咏的腐儒,也不致变成不懂立世传道的纨绔子弟。在科举盛行、专攻八股的窒息环境下,大力主张“诸生骋研抽秘,各抒所长,或以理胜,或以气胜,或以才胜,平奇浓淡,不拘一体,总之惟其是尔”。

听书院恩师和学长介绍,欧阳厚均山长每每校训大会皆述“求知之前务必先立德,唯有德才兼备,方可成为有用之才,有才无德之人走向社会必成人民祸害”。主张“先生立教,务会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行,而明习于时务,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倡导师生走出去,感觉大自然、接近或亲近社会,才不致于“堕落”为尚“空谈”、或脱离现实、或囿于课本的呆子。

课堂内书院外岳麓山都为课堂收获日丰

在岳麓书院的赫曦台、爱晚亭,聆听欧阳山长侃侃而谈,跟随他的思绪倘佯在湖湘名流、前朝大儒的朱熹、张栻等人的思想里,感受其熏陶与温润,为其学术成就所感染,尤其是衡阳乡里王夫之的思想使人沉醉、入迷……

岳麓山上、禹王碑前,感受盛唐大师韩愈远在1200多年前,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由此初识韩愈,再之接触韩氏诗文,深感其大开大合之势对人之引领,又感其文气之盛使人不由神往;不由间,有种想远交古人的心驰袭来,若不神交则有不可罢休的冲动,自此始喜韩文……

知陶澍"印心石(屋)"欲神交其人

一次,欧阳山长又与众学子同游。一同窗问起山长当今在本朝有无书院学长。山长当即回道:"当然有了!如今正在两江总督任上的陶澍,就是你们的学长。而且,说来吾与陶公亦是同窗呢!他可算是我们书院当今的杰出校友,此公必然青史留名的!"

众人一听,不少人张大了嘴巴。接着,听山长说:

“说起这陶澍公来,可是为我们岳麓书院增色不少。”山长刚一说到这,大家的兴致一下高涨了起来,忽然有人说:“何以见得?”

山长说:“听我慢慢道来。”

此时,感觉到山长的脸上溢出了得意的光彩,比说起自己还兴奋。众人觉得山长来了兴致,便一起收声静听。

“此公与本人共师承罗典大师,也算是同窗。尔等也应知一二的,我书院育出的杰出校友,仅以本朝道光年间而论,就出现了陶澍、魏源、邓显鹤兄弟、邹文苏、邹汉勋兄弟等一大批,这些人定会是在青史上留名的人物。陶澍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目前正在朝中任职的国之干城。”一下,欧阳山长打开了话头。

他接着说:“陶澍公,出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公元1779年元月17日)的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陶家湾在资江北岸,面对小淹,背靠青山。用陶澍自己的话来说:“陶子生于资江之滨,其山:大屏、桦香、石峰、香炉、紫云、芙蓉、乌云;稍西,神山、梅山,稍东,九冈、浮邱。其水:茱萸、石潭、善溪、伊水,与夫上游之七十二滩,下游之二十四港。皆岿峞磅礴,湍洄清冷,实宇宙之奥区,冠盖所不至,红尘所不入。”(《陶澍集》下册第39页,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

山长继续说:"陶澍字子霖,号云汀,又号桃花渔者。‘澍’,即指滋润大地的及时雨,如春雨之灌溉万物,《后汉书 明帝纪》:‘长吏各洁斋祷请,冀蒙嘉澍。‘霖’,久雨为霖,意为久旱之大雨,《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其父陶公必铨认为:’天下之能苏万物者,莫如雨。戊戌之年大旱,冬,谷骤贵,而长子适生。因名之曰澍,而字以子霖,盖其而以泽苍生也。‘(陶必铨:《二子名字说》,戴《资江陶氏七续族谱》卷八民国二十九年刻本)可见,陶澍名字的源起,就深深打上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恪印......"

"据同窗所讲,陶澍幼年,与农人子相似,从小就喜做力所能及体力劳作。所谓‘陶子少贱,牧于斯,樵于斯,渔于斯,且耕且读。’(《陶澍集》下册第39页,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但自幼聪慧机敏,异于常儿,留下了许多传说轶闻。“山长似乎已经沉浸在陶澍的幼年生平中了一样,眯着眼睛,似陶醉其间,又似在静静回忆中一样。

"大家不是想知这‘印心石(屋)’的故事吗?”山长突然问大家。

“是呀,山长快讲。我等想知。”众人回应。

"好,我也借别家之言,述与大家听。"山长接着说,“我先说说这‘印心石’的来历。话说,印心石旁有虾公、鸡公山、蜈公山形成三公抢印之势。鸡公不会游水,无法入江抢印;蜈公害怕鸡公啄食,不敢入江抢印;虾公在水中游泳自如,故印为虾公所得。”说到这儿,山长故意停下。

众人一看山长突然不说话了,就似有些着急一样的催促道:“山长,怎么了?”

山长没说话,边用手抚着下巴上的胡须,边说:”没什么,是停下让大家慢慢感受下这印心石、以及它与周边地理环境的样子。这样则更有现场感,方便大家理解。“众人点头,他接着说:”陶公家正在虾公山下,于是,民间便有陶澍为虾公精转世的说法了。“

”哦,异常之人必有异象;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忽听学子中一人念叨着。山长听了,也点头默许。"哦,还有这美好的传说。"又一学子叹道。

山长见大家真的是听的入迷,于是,就接着说:“陶澍在儿时曾有联:‘三公抢印,迟迟不曾下手;陶生检石,默默顺手牵羊。’可见其聪明之状。又有,陶澍七岁时,随父在岳麓书院读书,喜爱岳麓山风景。看看,陶公与岳麓、与书院有缘吧?陶公父子均与书院有缘。”众人点头称是。他接着说:

“一次,陶澍偷着游山,乐而忘返,误了功课。其父亲陶必铨罚其跪地,头上放一方凳,凳上又置一盆水,陶澍丝毫不敢挪动,十分难受。此时,其父好友严如熤来到,见调皮的陶澍如此狼狈,拍手大笑。陶澍灵机一动,随口吟道:“小子两脚跪在地,又压水来又加椅。若得春雷响一声,放出蛟龙走万里。”严如熤听后大惊喜,搬开凳子,双手扶起陶澍。陶澍这才算结束了受罚。”说到这儿,山长大笑,似自言自语的说道:“这陶公儿时,真的是既调皮又聪明,也给自己寻到了解脱的机会”。然后又调高了声音说,“这严如熤呀,也算是我的同窗,也是我们岳麓的杰出校友呢。今天先不说他了,有兴趣的学子可自行了解严如熤其人”。众人一听,纷纷感慨,岳麓书院真是人荟萃,人才辈出呀,自思:如不好好读书,真是枉为岳麓学子,不仅仅自己会一事无成,也将为辱没校门呐。

欧阳听到大家嘈杂的议论声,也不打断大家,待大家静下来时,才说:“还想不想听呀?陶公还有一段子呢。”边说边笑着问大家。“当然想听,山长请讲。”

山长一听大家有兴趣,就又说:“据知情人讲,陶澍十二岁时,家乡建一油榨房,老板请了几个秀才拟联,苦无佳对;时陶澍路过,乃挥笔题写:“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河山。”秀才们一致称赞,老板大喜,陶澍“神童”之名,更为广泛传播。哈哈哈哈......”说到这儿,众人与山长一起都大声笑了起来。

之后,山长介绍了陶澍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春,在京参加壬戌科会试,中进士,为第63名;四月,参加殿试,为二甲第15名;朝考,嘉庆帝召见,定为第55名。是科主考为纪昀,是清代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此次盛事被陶澍称之为:“三台位炳,八柱材长。扶舆清气,以礴以磅。笃生贤哲,为国栋梁。”表示“夙亲函丈,久侍门墙。”(《陶澍集》下册第259页,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陶澍是本朝安化县第一个进士,更是资江陶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进士,对于山区农乡来说,是亘古未有的大喜事。

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二月,陶澍离家北上,赴任翰林院。是年冬,陶澍与同科进士朱珔、顾莼、吴椿、夏修恕、洪介亭等人建立“消寒诗社”。

消寒诗社后改名为宣南诗社。宣南诗社中,不仅有陶澍、林则徐、贺长龄、魏源、龚自珍等,都是当世有名的经世致用思潮之人,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

宣南诗社成员有名之人中还有卓秉恬、张祥河、吴椿,朱士彦;陈用光、程恩泽。此外,魏源、龚自珍也是其重要成员,林则徐、洪介亭、梁章钜、谢阶树、钱仪吉、吴嵩梁等,其后有的成了有成就的学问家、哲学家、经济学家、诗人......

山长还讲了许多关于陶澍为人、为学、为官之事迹,使得莅临此次面宜的学子似乎都找到了一个未来自己的楷模。曾子城尤其如此,之前虽也听到过陶公之名,但对陶督还是知之不多亦不详。今听山长专讲其事,不由得更加崇敬此人,心中不由怱生想神交陶公、欲见其人,以图当面请教之感。此时,暂把心思暗留心间,待后寻机一定赴愿方可。


后又多次于岳麓山下,在欧阳山长的引领下,愈加沉溺于前朝的乡贤王夫之的著作中游憩、思考、倘佯,根本抑制不住对其的神往,总是不自觉地进入他的世界里。王夫之,被时人称之为千年一完人,并将其视为既是对前期文化的总结者又是开创者,正如他所言:“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王夫之哲学科学思想启蒙心智

三十三岁正值壮年,虽满腹经史,却遭遇朝变,一时湖南之倔强之劲上来,立志不仕二姓。由此,作为读书人之人生目标转向。郁闷之中埋首故纸堆,希望通过翻腾传统哲学来找到思想的出路,而不似朱熹和王阳明,自以为读了《大学》,延续了道统血脉,就死板地固执守旧。

王夫之

此后,夫之隐姓埋名、潜心著书四十多年,著述了卷帙浩瀚的著作,所涉领域极为广博。按传统经史子集来分,代表作有:

经类二十四种:包括《周易内外传》、《读四书大全说》、《尚书引义》等;

史学类五种:包括《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等;

子类十八种:包括《老子衍》、《张子正蒙注》、《思问录》、《相宗络索》等;

集类四十一种:包括《楚辞通释》、《姜斋文集》、《船山经义》等。

再经过欧阳山长的点拨,以经世致用之学的铺陈,眼界大开、思想初蒙,刻苦研读如饥似渴;又以欧阳山长所引领,以学子们自趣引学‘以学子们之相互问答、论辩增长意趣,提高思辨能力与口舌,大大活跃了死寂一般的八股之风、塾学之死板,引一代之风气之先,使学子们受益日丰。与此同时,学子们竞相走出院门,深感游学之趣味,于自然中感受所学、于市井中验证所学、于论辩中感觉逻辑思辨之力,意趣盎然。

凭兴趣研学问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

岳麓山下,一日于课,三人同行于红叶亭(爱晚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刘蓉兴趣盎然,讲起了爱晚亭旧事:他说,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也是吾等书院学子们的荣耀。它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谈及兴致高时一度忘乎所以,好似该亭是其所为一样,摇头晃脑、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这些话题不止一次说起,每次说起三子也觉不厌其烦。好象刘蓉受到鼓励,就又说起书院的故事来:

万丛绿叶中的红亭

吾家书院(哈,说起书院,好象是自己私家的书院一样了——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可谓"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31亩有余(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此之外,书院还有大量碑匾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等。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子城看着刘蓉说起书院,可谓说起如数家珍,暗暗佩服刘蓉之博学,也为此增加了不少往日八股中没有接触到的东西,既心生兴趣,又暗下决心务须潜心苦学,否则被人甩至丢弃亦不为怪。

又一日,三子相约登顶岳麓山。是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三子兴趣高涨,一鼓作气登上岳麓峰顶的云麓宫。

刚到这里尚未喘息待定,大家还有气喘吁吁时,刘蓉刚想张开其三寸不烂之舌开讲,被郭嵩焘抢了话题,抢先说道:“我来说,云麓宫,系道家第二十三洞虚福地。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公元1522 ~1566年)间长沙太守孙复与道士李可经主持加修。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张殿元再修云麓宫。时有关帝殿、玄武祖师殿、三清殿三进,明末毁于战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重修祖师殿。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两次续修。去年(道光十三年)巡抚吴荣光、布政使惠丰又重修了前殿”(注:此说,为后来修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支撑)。三人相视而笑,开心至极,都特别享受此时的时光。

赫曦台

到了禹王碑,子城也不甘示弱,抢先说,这个我来介绍,三人兴致高涨,竞相表现。只见这禹王碑高约一人高(1.7米),宽一小庹(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数了一下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较难辨认,有人说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伪造的。据说在1200多年前,韩愈闻及,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还留有诗记。子城最喜韩愈诗文,所以特别关注韩愈的踪迹。他接着介绍说:也有人说不是韩的真迹;子城补充说:即使是唐宋时的赝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

深受书院厚重人文熏陶拓眼界

岳麓山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其规模宏伟,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此碑文采、书法、刻工精湛独到,称"三绝碑"。"三绝碑"在碑刻中声誉很高,碑字行书笔力雄健浑厚,书法大师苏轼、米芾等都沿袭其法。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宋代的张栻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咏其诗篇,对后人影响较大。

唐骆宾王、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往来吟咏古长沙时,湖南本地的俊杰之士王磷、李群玉等也才华毕露,撰文作诗,联句竞对。

宋代产生了一则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秦桧等人畏敌如虎,一味妥协投降,胡寅对秦桧之流深怀憎恨,愤而辞官,归湖南和父亲胡安国、弟弟胡宏等一同生活。一次,胡寅在麓山寺,听到秦桧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非常气愤,便挥笔在墙壁大书"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南海鳄鱼来韩愈《祭鳄鱼文》。传韩俞初任潮州刺吏,知恶溪有鳄鱼把牲口几乎吃光,便写《祭鳄鱼文》投入恶溪,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以后潮州永无鳄鱼。

刘旦恰是潮州人,胡寅将他喻成凶残潮州鳄鱼,又到长沙为害百姓。刘旦见这题句知是讥讽自己,便向秦桧告状,胡寅因而落职。表现出胡寅和湖湘学派创始人节操凛然,一身骨气,为岳麓秀山增色不少。

千年岳麓书院,三湘人才辈出。爱晚亭那吟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情景让人流连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上文谈到的唐刻"麓山寺碑",此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节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

书院八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

岳麓书院的学规,最早源于朱熹的《书院教条》,到清代乾隆年间,欧阳正焕任书院院长时,提出"整、齐、严、肃"四字并撰诗,刻在碑上嵌于书院讲堂右壁。

岳麓书院学规内容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知名学子可谓名流云集人文荟萃。

彭龟年:太学博士、吏部侍郎,卒后谥忠肃,湖湘学派代表人物。

游九功:刑部侍郎,谥庄简。

胡大时: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的儿子,张栻门生中的首领。

吴猎: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王夫之:哲学家、思想家。

陶澍: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

彭浚:嘉庆十年(1805年)状元,内阁侍读学士、太仆侍少卿。

贺长龄:贵州巡抚、云贵总督。魏源:近代启蒙思想家,学者,著有《海国图志》等……

此山、此院、此人、此声、此碑、此文、此规、此情、此景......皆在默默温润着每位岳麓学子的心灵,使之文脉溶于血脉精于传承。

正沉浸其间,感受回味美妙意境中,还未到最有灵感处时,却发生了一件连他自己想也不敢想的一件事。

发生何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后文详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11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39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671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2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0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3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1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9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86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