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这件事,我其实没有什么能拎得出来讲的,心得体会或者写作经验什么的,还真没有,还在摸索的初级阶段。只是写,有灵感的时候认真多写写,大多时候随心随意去写。写就是了,我一直记着这句鼓励。感谢。
讲几个小故事吧,按时间顺序好了。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忘了写的什么,多半是我的妈妈之类的,被老师当范文到处传阅——甚至传到了六年级姐姐班上。我一下子成了名人。那段时间除了上厕所我一步也不敢走出教室,因为我一出现准会有很多男生吹口哨扮鬼脸朝我喊“默默流泪”——那篇作文里倍受赞许的词(也不知从哪抄来的)。“默默流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我的代号。非常、非常尴尬。
小学年代久远非常简陋,我跟我爸还是校友来着。一栋两层楼的平房,上下各四间课室,一到六年级,老师办公室和学前班,刚刚好。一排瓦房子教师宿舍,拢共不到十名老师。我的数学确实是体育老师教的。课外书什么的就别提了,同学们放学不是下河摸鱼上山割草喂猪,就是回家做饭带娃,没几个有认真读书的条件,全班加起来也就几本童话故事,好朋友间才愿意交换来读。挺贫穷落后的一个地方,难得去一趟县城,就算去了也舍不得或者说买不起书。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我偶尔能买到5毛钱一本的二手《少年文艺》——感谢那时候的我没有选择《少男少女》之类的。所以如果说我有什么启蒙读物,那就是为数不多的几本《少年文艺》。很多年以后,我在壮观的广州图书馆再次看到书架上整整的一排《少年文艺》,其实有一点点想哭。
初中是一个文学荒漠时期,所有时间精力都用在备考重点高中上了。运气很好的是考上了。印象深刻的关于作文的一件事是,一次什么作文竞赛我竟然没有得奖!真是岂有此理!
说到高中,学校有个挺小的图书馆,书不多,也挺旧,印象中有不少当代作家的书。不知道我爸那会有没有去借过书看,反正我没有常去。毕竟看闲书不被鼓励,脑子本来就不太够用,还想上大学来着。学校门口有几个书店,傍晚吃过饭,偷懒到书店里站着看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看得最多的还是金庸,最爱。那会写过一些什么呢,我记得写了一个一万多字的青春疼痛小说,手写的,还誉抄了一遍,给当时的语文老师和一两位好友看过。老师好像夸了我几句。没了,这就是全部。
大学别提了,光谈恋爱去了。唉。
总之,最好的时光里跟文学几乎沾不上边,肤浅又虚荣,最大的心愿是嫁个富二代,做个全职家庭主妇。
后来嘛,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普普通通,上着普通的班,过着普通的日子,小心翼翼藏起幻想,做一个现实的人。仅存的一点浪漫,或许只有写小说了。
直到现在我也没能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真想打自己几耳光。读的书比较杂,游记、散文、心理、文学小说、诗歌、菜谱,什么都读一点,什么都读得不多。记忆力很差,读过转眼就忘了,经常连作者主人公都记不住。现阶段还谈不上最喜欢或者深受哪位作家的影响,只是凭感觉去写。希望自己能慢慢沉下心来好好读书,毕竟容颜易老,老了只能靠“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本是个挺迷糊挺佛系没什么追求啊目标的人,不知不觉也写了这么多期微小说还被月儿伯乐表扬了,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有点棒棒哒,说不定继续写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又有动力了。感谢月儿么么哒!
一直以来写的都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应该是吧,毕竟对小白来说也比较容易上手些,但写着写着发现这类风格想出彩其实很难,写多了感觉每篇都差不多,腻了,又写不出新的东西,现在头大得很。希望能多学习和尝试新的风格,尽量把小说写得好看一点。写得好看点,我觉得很重要。但我最最看重的,还是写出来,写完它。不管写得好不好,只要写出来我就给自己鼓掌!目前主要还是在练习微小说,也想写短篇,无奈脑子不太够用,再说吧。
还是那句,先别管什么章法或者写作技巧,我还没到那个层次,持续学习和练笔,想到什么写什么,去写,去改,坚持写下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