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孤立于世界存在,虽然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思维独立性,但想要获取信息,想要取得成绩,就必须学会建立这个世界的使用说明书。
我依靠哪些工具与世界发生联系?
1.我的思维特质有哪些?
2.我能采用的工具有哪些?
3.使用质量该如何控制?
所以,我用了很久的时间把一套“学习流程”规划出了大体的框架后,我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观里为自己的行动寻找材料了。
part1 我有哪些实现工具?
那么最基本的问题就在于:我是如何获取信息,又怎样利用了什么工具,进而实现对条件的改造,进而让事态按照自己想法去进行?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版块的意义在于:我在给自己重新规划一种身份,我要做一名舞者吗?我要利用英语养家糊口吗?或者我打算在我的工作中着重发展哪一项技能?敏感度?想象力?还是执行力?
如果说性格的区分与自我塑造是让我能够使自己区分于其他人的要素的话,那么这些能力以及工具,是否成为了两个性格差异不大的人取得不同成绩的关键?
part2 没有标准的生活不值得过
有段时间经常起晚,每次和室友在一起都是这种状态。自己也不觉得什么。
有一天有个儿时的学霸闺蜜来找自己去杭州周边的塘栖古镇玩。订房间、交通、游览,整个行程下俩感觉自己已经被一条龙服务了。这种感觉很神奇,因为在过去,如果和室友们一起出行的话,起码以上三件事都是被推来委去落在了自己头上。每次找攻略时,还能听到自己心理的默默叹气声。
但学霸闺蜜全然不同:早在招呼我征求我意见时就自己默默查好了一切,等我一句:“可以呀”出现在对话框里,立马就有公交线路、住宿条件等等一系列的攻略甩在我面前,只给我留下了o型嘴错愕三秒的机会。
行程中,我问她:你每天作息是怎样的,几点起床几点入睡?
她回:六点多起床,将近12点入睡。每天几乎如此。因为有紧张的实验要做。
周末呢?我知道自己问出这句话就是为了找个心理平衡:我希望找到她也会懈怠、睡懒觉的证据。
“只有偶尔周末吧。但我不会睡到很晚,往往7、8点钟就会自然起了。”
好吧,我服了。
我知道拥有这样作息的人不在少数。
关键在于,我自己想过哪种生活?当我用一种得过且过,没有标准的态度来生活时,对待自己的失误或者不当,我很难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了,也很容易原谅自己。
这样的结局就是:无论我怎样挣扎,都没有在学业上、生活作息、生活精神状态上有任何的好转。
在整个一年的思索与纠结中,我渐渐想明白了一点:这样的生活继续过下去,我也是能预见到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既往的二十年都是这样。若想有任何的变化,有任何的进步,一定需要某种标准,一定需要朝着某个方向才可以。
part3 选择适合的工具,按照某种标准去过。
我列出了自己过往接触过的工具和技能,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来排序:哪些是我觉得在未来的必修课,哪些是我保留为兴趣即刻。然后开始寻找训练的方式。比如,开始动笔写东西。
在技能或者说素质上,我筛选的过程就要复杂一些了,不过依旧是按照我认为的未来需求来选择。
但来源其实有些草率:我就是选择无条件相信大牛文章里的话,未来哪种素质更被需要,哪些能力容易被忽视,我就去刻意发展它。比如:敏感度和想象力。又比如选择能力与决策力。
虽然一直也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但我知道我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乐趣”。与其费尽心力争取他人的关注,还不如把心思放在思考的成熟度上面。我希望自己在朋友面前可以成为一个有能力“给主意”的那个人。
因为凡是能给出靠谱意见的人,这个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度会大于对“制造乐趣”的人的需求度的吧。
此外,为什么从小学起就被推崇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我们长大时,就不再被提及,或者很少有人能做到?之所以被反复地提倡,不也证明它是一种稀缺能力吗?
我喜欢自己天马行空的时刻,喜欢看到一本书,能在旁边做出填满整夜纸标注的时候。当我进行思维的创造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开心与满足。当我能把自己的想法一点点通过文字、通过和他人交流,一步步推进时,我能感觉到这种发挥自己潜力时的爽快。
所以,标准与素质就好像夜空里的航灯,它们时闪时灭,我不知道什么时刻会需要哪些。但我知道总有一些原则与技能是需要永远闪亮的,是可以引导我通往更高阶的路上的。
所以,时刻用原则对标自己,把注意力放在最能够发挥潜力,让自己有所产出的地方。就是我关于这套体系的最直接的使用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