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
季节流转,又到了秋高气爽,适合郊游的好时节!
本期自然美育活动,共有14位小朋友来参加, 好生热闹!是什么活动,能这么吸引孩子们呢?当然,少不了是那些平日里不常尽情玩耍的天然沙子和水啦!
活动目标
一、亲近沙滩、湖水,感受秋日暖阳中的大自然。
二、锻炼孩子们组织、分工、合作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简单的沙雕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准备工作
一、沙滩玩具(模具)、小水桶、小铲子等;彩色绸带、彩笔、彩纸。
二、最好准备一条替换用的裤子;沙滩鞋等
一切就绪,出发
当我们一行人陆续抵达湘湖三期定山湖附近,看到这大片的青青草坡与金色的沙滩,心情都一下子豁然开朗。特别是孩子们,一看到沙滩就再也无法淡定了!有的二话不说立马脱了鞋袜,跳了下去;有的也许是一下子激动到了——与平日相比,此刻这种“脱了鞋袜,在看起来有点扎扎的、热热的甚至有点脏脏的沙地里光脚玩”是否属于“政治正确”?是否舒适安全?——顷刻间的小眼神,流露出正反两方胶着厮打的内心态势。但沙滩,和已经冲进去的小伙伴, 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魔性磁场——不容迟疑了!脱了,冲!
挖沙子、和稀泥、堆沙堡~~孩子们对这一切仿佛有天然的亲近感,不需要任何成年人的指点,就可以自发玩得很嗨。不过, 这一次,这次活动个人的重点,还是在于加入了尝试让孩子们分组,选组长,设计施工图以及分工、合作实施的一系列环节。以此,也算是借沙滩这块充满吸引力的宝地,悄悄考察下已经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对上述各环节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的发展程度,便于日后更好地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类的活动吧。
活动开始
一声“集合” 令下,结合哨音,告诉孩子们“活动开始了”!原先散落在沙滩各处自由活动的孩子们,大部分都第一时间站了起来,聚集到我身边。对于个别没有及时前来的小伙伴,有些热心的孩子还会大声招呼他们赶紧过来:活动要开始啦!(这一点比上半年有了很大进步,哈哈)
待孩子们都集合完毕。首先,14个孩子中除了一个不满三岁的小妹妹以外,其他13个孩子按三人一组,自己结对子组成一个小组,共四组。每个组的组员手臂上会系上相同颜色的绸带,作为与其他小组的区分。
最后多出来的一个男孩,我认命他为本次活动的队长,在所有小朋友面前,郑重地授予他一根五彩的臂带,代表有权监督四种颜色小组所有成员的安全:在活动期间,不能随意跑出沙滩区域。如果要喝水、上厕所的,离开沙滩之前,要先告知队长方能离开,然后要尽快回来。最后,队长也可以选择加入一个他自己喜欢的小组,一起工作。
其次,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臂带的颜色联想,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自然名”。于是,有了长颈鹿队、粉花队、狮子队和橙子队(增强与自然界的亲近感)
然后,每个小组再选出自己的组长(其中有三个小组是孩子自告奋勇做组长,比我预想的要积极哈)。告知孩子们,组长的职责是:一、收集组员意见,确定你们最终想堆一个什么样的沙雕? 并把它画在纸上(这样每个组员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小组最终的目标)。二、给组员分工,确定每个组员做什么环节。三、督促组员们,大家是合力完成一个大的作品,注意是一个!而不是每人做一个。
最后,分发彩纸、彩笔,大家开始设计、施工吧。
男孩居多的小组,画得很快,三下五除二,一个简单的图案就产生了。对他们来说,就是尽快去挖沙、行动起来!
而女孩居多的小组,会花稍多些的时间在设计图上,从统一意见画什么到画成什么样子~~有时候不得不提醒她们,不用画得太细致,还要考虑堆不堆地出来,能不能实施呀~~
在制作沙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每个小组成员已经都能很好地理解并执行“分工”这一概念。比如,会自发提出或接受组长安排自己的“任务”:打水的、挖沙的、混合沙水的、捡贝壳石子等装饰物的,每个小朋友都能或多或少地坚持执行自己的任务一段时间。但期间还是需要我和各位组长,时不时提醒:“分工”之后还有“合作”环节。比如有些小朋友去打水、或捡贝壳去了,结果打着打着、捡着捡着好像就完全投入在自己的这一项任务中,而忘了自己是属于一个小组,而这个小组是要去合作完成一个沙雕任务的!可见,也许对于刚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对“合作”的概念、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经常提醒、引导。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各小组都陆续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任务。大部分完工作品都与初始的设计图基本一致。尽管看上去造型都很简单,但重要的是,这是各小组成员团队合作的成果!
活动总结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自己小组完成了一个怎样的作品。它们分别是橙子队:水渠环绕的笑脸沙山;长颈鹿队:长头发的海星;粉花队:镶满宝石的尖顶公主城堡;以及狮子队:长满刺的小山(我问刺在哪里呢?孩子回答:就是上面小小的石头的啊~~都是刺啊~~哈哈)
延伸部分
尽管孩子们目前对集体组织感,设定任务目标,以及对“分工”慨念的认知,相比半年前,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合作”概念的理解与执行,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一点该如何引导、改进?活动结束后,特意向幼儿园班级老师请教了一下,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理解。
首先,刚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在生理发育以及幼儿园平时教学进度等客观因素下,目前确实还很难达到各孩子之间自觉地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要求,都是需要被引导或督促的。一般来说,要到大班结束前,目标感强烈且执行力较好的孩子,才能在“合作”的环节表现出色。
其次,也是需要吸取的经验:在让小朋友“分工”的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在展示了非常明确且具象的目标任务后,需要“分工”的最好是这个整体目标的“内容”,并且被分解后的“内容”形成的同样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明确且具象的“局部”。让每个孩子或小组分别完成各自的局部后,再汇总起来完成“整体”目标;而不是把实施目标的“流程”去做“分工”。因为“流程”往往是讲究先后顺序的,其实隐含了时间的因素;每个被分解的“流程”通常也不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明确的具象事物,因此,对于六周岁前的孩子,恐怕是过于复杂了。即便是一时间叫回来一起合作了,但每个孩子可能还需要兼顾整体合作的“进度”,来适时的调整自己的节奏,这个要求目前来说有些难度。
最后,再次强调,实施的目标一定要非常非常明确,一定不能是模棱两可的!
观察孩子们的成长,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愿意与你们一同成长,静待花开~~
阳光、空气和爱,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恰恰是无价的。珍惜每一个舒适少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