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观社会中,我们尤其应该抵制通过消费带来的情绪价值。
“景观社会”指的是一种由符号、图像和消费所主导的社会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逐渐被虚假的、经过修饰的“景观”所取代。
消费成为景观社会的核心驱动,各种消费场景不断地在社会中重复、再现,从而塑造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欲望。
其中最为扭曲的部分大约就是情绪价值,情绪价值被包装、提升,远远超出实际的功能价值。人们愿意为这些符号化的情绪体验支付溢价,实际上是为了获取一种符号化的身份认同,仿佛通过消费这些情绪价值,他们便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归属感和优越感。
现代人受算法推荐的影响,更容易陷入自恋,频繁为情绪价值支付溢价。一次高档餐厅消费,一次奢侈品消费体验、一张令人艳羡的朋友圈秀图……人们希望投射出理想的自我形象,获得短暂的愉悦和认同。
但需要明白的是,这种表面化的满足却带来了深层的心理空虚。
在不断追逐符号化的情绪价值时,人们的自我认知逐渐被外部的认同所支配,变得更加依赖他人对自己形象的反馈,甚至丧失了自我评价的能力。
真正的情绪价值,是通过深度的自我体验和真诚的人际互动来获得的,而非依赖于消费的表面化满足。
12、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例如恋爱的成败、高考失利、晋升失败等事件的影响“比人们预期的强度小得多,持续时间也短得多”。我们的幸福感最终都会回到那个最初的设定值。但是有些事物在长久的进化历史中始终如一地影响我们的幸福感。吉尔伯特说:“到 2045 年,当人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尝到巧克力、感到被爱、安全、享受美味食物时,他们仍然会很高兴。这些‘幸福的基本要素’太过普通,以至于人们通常不会注意到它们。如果说:‘你是地球上最具社会性的动物,经营好你的社会关系,这将会给你带来幸福’,这个事实太过显而易见,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不屑一顾。让人快乐的事情很简单。话虽老套,但却是事实’。”幸福有时候太简单了,简单的社会支持、儿孙平安长大,甚至平凡生活中一件极小极小的小事(比如忙碌一天过后突然看到天边的落日)都能让人产生无限的幸福感;可幸福有时候也太难了,努力追求很久的事情总是忽然间化为泡影,幸福就这么从手中溜走。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