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曾对我说:你对生活付出的努力,将会滋养你,温暖你,并且丰满你的气质。然而,一个内心平静的人气质也不会太差。对生活认真的人,他们的目光往往笃定。而懒散的人,他们总是会被困厄而慌乱阵脚,最后病急乱投医。——张德芬
没了大一的兴奋也没了大二的浮躁和迷茫,有的是内心像大海般平和。很平静的开学很习惯的一周13大节课,很熟悉的进图书馆。是的,我的大三开始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开端,也注定我不一样的态度。对于很多大学里新东西的认识有了自己批判的态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人惊喜快乐的地方是人总在不停的成长,也总在不知不觉中蜕变。我想大学的意义也是在让我们自己在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当中不断探索自己当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努力坚持是大学里面倡导的名词,选择大于努力亦是大学里的座右铭。大概大学之前的"努力"是隐性的,大家似乎在各种考试各科作业的面前不得不向前奔跑,不交作业意味着会被记名字,不是前几名似乎不好意思喊家长开家长会,上课走神意味被老师点名。无意识当中"努力"好像是被老师被学校的考试握在手心的。
刚进大学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战战兢兢,总觉得自己会挂科。高数没学好还专门找人补过,后面才发现原来"挂科"是件难事,只要不是你存心想挂科。后面也就浮躁起来,不知道学校的课有什么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所学的用之甚少!于是开始参加各种活动,所被熏陶的也是大学更注重的是所谓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情商。只知道"努力","坚持"、"目标"等成了耳熟能详的名词。是的,这些名词在大三后用行动付出!
手机成了不可离手的工具,考证不到前一个月是不会放下手机静下来看书。大二虽也浮躁,却也踉踉跄跄的考了专业证顺利通过国二。但却远不如高三的那般耐力,突然强逼着自己去努力去看书着实也有点累。总归也有点回到轨道上。人都是有惰性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人所取的成就往往也越大。一个人的好习惯的累积就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相比高考,大学更是人和人之间拉开距离的阶段!
不管什么领域,能做到极致的人从来都是少数人!我现在已经能做到在图书馆坐几个小时也突然觉得心境平和很多。若没有之前的浮躁哪有现在的平和!
20岁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不甘平凡的种子,愿你能在大学的土壤里找到自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