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观展与访古

元旦和春节之间的二十天里,顶着大风在博物馆和郊外奔袭,每个周末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想着节后再战时,却不料疫情来袭,宅家数月。五月解禁后,北京的新展很少,但时间还是不够用,把延期的旧展又看了几遍。正待从容等着新展时,却又迎来了疫情返场,只好继续蛰居。

出行甚少,倒是方便整理记录~

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20年代第一天就顶着寒风来太岁殿,新的十年会不会顺顺当当一些呢?

从当时的进度来看,已经不太乐观了。出门忘记带手套和围巾,下了地铁迎风骑车数公里,感觉自己被吹成了一只冻梨……

因为是古建筑,所以展厅里没有空调。前后大门敞开,冷风在殿堂里盘旋,把大家都冻得透透的。但无一人离开,都是奔着大咖志愿者讲解来的。大咖说要讲三个小时,其实远远不止,讲完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除了冻手冻脚外,并不觉得时间过得慢。

先农坛原是明清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坛庙,后改成了古建筑博物馆。殿内常年展陈着中国建筑发展的脉络,而头顶上,则是重重叠叠的斗拱和精美的彩画,可以说展厅本身也是一件巨大恢弘的展品。

每年元旦这天好像天气总是很好,西北风带来的蓝天如期而至。一群白鸽绕着拜殿往返地兜圈子,上下翻飞,腹背灰白二色交替出现,明灭变幻。鸽哨呼啦啦的,忽近忽远,是这群大蝴蝶飞行时的伴奏。

展厅里的隆福寺藻井挂在天花板下,龙盘踞其中,像是时刻准备着要扑下来吃我。我也挺饿的,它扑下来后谁吃谁还真不一定。展出的古建筑构件中有一件梁托,也叫作牛腿,看到它的名字就已经饿得不行了。

故宫·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

午门城楼上的「须弥福寿」展,拉开了故宫六百年系列展览的序幕,讲的是故宫和扎什伦布寺的渊源。难得一见的文物太多了,可惜开展不久就临时闭展了,还好在开放时去看过几次。

第二次去看时正逢腊八,在须弥福寿展上看到了一幅与当日主题有关的唐卡:扎什伦布寺藏《佛传故事》。佛经中记载,佛祖在成佛前,曾经苦行过一段时间。后来体力不支,一位牧羊女给他吃了乳糜之后才恢复力气。佛祖去尼连禅河中沐浴后,开始在菩提树下修行,并最终觉悟。

牧羊女送乳糜,就是今天腊八节喝粥的来源。而这件唐卡中,佛祖刚从河中沐浴出来,准备在菩提树下入定。有二人送来青草,要铺在佛祖打坐的大石头上。送草本不是重要情节,却单独画唐卡来叙述,说明全套唐卡应该是由很多件组成。

这件唐卡非常珍贵,可能是德格活佛的作品。德格活佛与云南关系密切,这件唐卡也有「云南血统」,例如淡绿色的树干,和蓝色山石,都是云南藏传佛教绘画的特点。还有唐卡最下方的三株竹笋,都表明了这幅唐卡与云南之间的联系。

去看「须弥福寿」时,正逢钟粹宫古琴展开幕不久,顺道去看了一眼。这张「大圣遗音」琴是故宫著名的收藏,应当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的宫廷用品。清末溥仪出宫时它被丢弃在宫殿一角,已经被雨水浸坏,差点埋没在库房里。后经文物修复师的妙手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石景山·承恩寺-田义墓-慈善寺

石景山区不大,模式口地方就更小了,却藏着几处宝地。法海寺的壁画自然不必说,承恩寺的壁画也相当独特;田义墓的石刻文物中,藏着很多有意思的彩蛋;而从慈善寺的长廊往外看,京西地区山峦形胜,风光壮阔,让人精神一振。

这条路线上的古迹相隔不远,很适合在某个晴朗的周末把它们一网打尽。(承恩寺暂未开放。)

承恩寺是北京最为特别和神秘的一座寺庙,自建成以来,从未对信众开放。寺中还建有碉楼,原因为何,至今仍是谜团。

寺中多植松柏银杏,在冬日的晴空下更觉苍劲。

承恩寺曾经被用作中学教舍,寺中佛像和壁画大多破坏于特殊时期,仅存有天王殿壁画。据说是因为有一位老师是基督徒,看到教室墙上的佛教壁画总觉得不太合适,就用报纸将墙壁糊住。这反而使得珍贵的壁画能够安然度过混乱的年代,保留下来的这些明代壁画已经成为寺中一绝。

壁画上绘有黄绿青白四色飞龙,纵横在云海之中,其中白龙保存得最为完好。龙和帝后放生图等主题,表明了承恩寺与皇家之间的深厚渊源。

田义是万历朝的宦官,曾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这是明代内廷中宦官的最高职位了,有「内相」之称。明代帝王很依赖身边的宦官,因此作为最有权势的掌印太监,往往都专横跋扈,权势熏天。但田义却不是这样,他为人俭朴谨慎,颇有声望,死后也很受优待,葬在模式口翠微山脚下。

今天的田义墓改成了“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展陈了不少太监墓地中的石刻精品。

「太监博物馆」的名号常会吸引不少来此猎奇的观众,但实际上,这儿是一座正正经经的石刻文物宝库。例如大门影壁上的这幅林下狮子图,就雕刻得相当精美。狮子的整体样貌已经不是我们常见的脱离实际的大卷发形象,而是很接近猫科动物的实际,尤其是飘逸散乱的鬃毛,刻画得尤为生动。

这种分体陈列的石五供,是晚明时期的一大特色。

慈善寺是一座不大的寺庙,除了供奉诸佛菩萨外,也供奉碧霞元君等神灵,这种佛道神佛同室供奉的情况在京郊寺庙中很不常见。

慈善寺位于半山腰,视野很好,站在长廊上可以望见群山脉起,云蒸霞蔚。因此常有名人逸士来此避世小住,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就曾蛰居于此。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慈善寺的屋顶很特别,使用薄石片累叠而成。这是石景山和房山一带民居屋顶因地制宜的传统做法。

五塔寺

春节前去了一趟五塔寺,以为不久后还能再见,没想到一别就是半年。

去的时候残雪未化,天色肃穆,银杏叶子已经落尽,颇有萧杀之感。塔塔还是那么端庄可爱,方方地蹲在那儿。

天气太冷,冻得脑子转不开,在室内展厅温暖的空调下待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顺便又看了看赫舍里氏的圹志。

赫舍里氏的母亲是佟氏,奶奶是佟佳氏,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家族的。另外在写到「神」这个字时,上面留了一个字的空格,或许是为了表示尊敬。因为赫舍里氏虽然只有几岁,却是受洗的教徒。

首都博物馆·从南京到北京

1420年永乐皇帝下诏书定北京为京师,到今年正好六百年。首都博物馆开幕的新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就用文物来叙述明代早期的这段迁都史。

序厅中用南京城墙作为底色,展陈上依旧保持了首博的品味。走在名臣良将奢华的随葬文物中,真有种前朝旧事如流水,金樽还酹江月之感。

南京来了好多奢华的首饰,这些璀璨夺目的彩色宝石们,像一颗颗水果硬糖,看起来很是可口。

沐氏家族世代镇守云南,但家族墓地却在南京将军山。这儿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就包括沐启元墓中的这块金牌。金牌很薄,颜色似玉,铭刻的文字背后埋藏着一个惊心动魄又坚忍决绝的家庭故事。

展出的明故宫图轴中,可以看到今日故宫中已经消失的建筑形制,例如太和殿两旁的抄手游廊。

今日登上南京城墙,可以看到每块城砖上都有铭文,这些铭文背后,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例如图中这块城砖为袁州府宜春县烧制,当地烧制的城砖洁白细腻,颇受朱元璋喜爱。负责烧砖的官员也因此连升三级,从正六品提到了正三品,可以说是搬(烧)砖界的人生赢家。

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曾经享誉海内外,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中。从考古发掘出的琉璃拱门上,可以看到这座「永乐之大窑器」的昔日风采。

美术馆后街沿线

从美术馆看完展出来,常常会沿着后街一条隐秘路线走上一圈。从三联书店出发,一直走到京山东门附近,正好可以在成都驻京办吃晚饭。这条路线走了大概十几次了,每次都有新的惊喜。

三联书店闭门整修了很久,不过从外观上好像看不出啥变化来。里面有很多安静读书的人,总会有种「书店还在,书店不死」的庆幸感。

77文创标志性建筑,大烟囱。这儿原先是胶印厂,后来改成了文化园区,有一些展览和演出,无用空间也在这儿。但我最爱的还是这儿的屋顶,可以俯瞰东城胡同区。

烟囱就像《钢的琴》里设想的那样,改成了波普风格的装置。但是又画蛇添足地加了环境监测实时显示,有点无趣……而且明明是雾霾天,显示数值竟然不到五十。

烟囱远处是中法大学,现在被多家单位占着,里面有一家「艺术8」,有时会有展览。但门口大爷总是拦着不让进。最近在装修,更进不去啦。

智珠寺刚进国保名单,大殿重檐攒尖顶的屋顶还是不太常见的。之前这儿是东风电视机厂,大殿也被改为厂房,梁枋上还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几个大红字,写在斑驳的旋子彩画上。

梁思成设计的北京大学女生宿舍,林徽因也参与了设计或改造。今天已经变成了大杂院,住满了人。

从斑驳杂乱的外墙上,你能看出民国的影子吗?或许不太容易看出来了。

建筑平面是U字形,后来改为某机关家属楼,一户占几间宿舍。现在看起来像是大杂院,大多是外来租户。我们遇到了一位五十年代就住在这儿的老太太,她非常热情,和我们讲了这栋楼的变迁,还邀请我们去她家看看。楼道很暗,放满了杂物,屋子里也小小的,每个屋子都有一个壁橱,的确是宿舍楼应该有的配置。

虽然这栋楼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但在当时这种风格的建筑应该算是前卫。而且历经近百年,砖石砌成的棱线还是那么分明,看起来结实可靠。

墙上镶嵌的奠基石,标志了这座建筑的身份。时任校长是蒋梦麟,名字在特殊时期被凿掉了。

民国二十四年,距今已接近百年。

景山东街有一座老北大时期的建筑遗存,这儿原先也是京师大学堂所在地。图中是当时的数学系楼,平面呈正方形,很好看,现在改为红色教育基地。旁边是和嘉公主府的大殿,公主府后来成为北大校园的一部分,现在只剩下这座大殿了。

世纪坛·三国志展

疫情后的第一次出行,献给了世纪坛的「三国志」大展。展厅几乎无人,展品精彩绝伦,开开心心地看了三个多小时,同伴差点饿晕在展厅。

河南新乡博物馆藏的明代关羽像,作为压轴展品出场。

河南焦作出土的东汉陶仓楼,虽然汉代的建筑已经无存,我们尚可以从随葬的明器中一窥当时重楼飞阁的风采。

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铜豹,华丽灵动可以压制卡地亚的豹子。它的主人是中山靖王,也就是刘备出场时总要提及的那位显赫先祖。

吴国出土的魂瓶上,有一只可爱的大螃蟹。

东吴大墓中的石棺座上,雕刻着憨憨的小老虎,它的臂膀上还文着一朵小花。

汉中博物馆藏的「衮雪」石刻拓片,据说是曹操手书真迹。

曹操墓出土文物是这场大展的重头戏,画像石残片上的佼人依旧清丽华贵。

景山寿皇殿

寿皇殿是北京中轴线上另一片宫殿群,殿中曾陈列着诸帝后的圣容御容、画像、神龛、牌位、生前服饰等物,是皇室的家庙与祭所。

建国后,这儿改建成北京市少年宫,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近年来腾退修缮后,又重新向大众开放了。

从神武门出来,爬到景山万春亭上看看紫禁城日落,再折到北边可以逛逛这处安静的宫殿。

望着万春亭的狮子,这一头大卷发,看着很扎手。

门口三座牌坊都已修缮复原,戗柱下的戗兽是新做的。

宫门深深。

寿皇殿前的铜鹿。

国博·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孔子文化展年前就开了,因为疫情原因,五月才得见,比想象中要好看。

布展依旧是中规中矩的套路,不过有三好:展品、灯光和人少。东西确实不错,孔子博物馆和山东省博来了一些,国博又调了自己的馆藏,内容丰富,叙事也很有章法和逻辑。

孔子与苏格拉底二圣对谈,这幅油画是新作,应该是为了致敬那段璀璨辉煌的「轴心时代」。

展厅中布置了一段「论语」隧道。

孔子见老子,这是孔子圣迹图中的一段。

展览中又看到了贾湖骨笛和仪礼简,还有蔡侯墓中出土的青铜器,都是熟悉的面孔,再见面很是亲切。大名鼎鼎的利簋偏居一角,根本无人问津,殊不知它应当是展厅中最重磅的文物了。

展线中有一件欹(音“期”)器,不太常见。它是体现儒家思想的劝诫之器,不装水时倾斜,水量适当则会竖直,过量则会倾倒。所谓「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正是中庸思想的最好体现。 

国博·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

国博甲骨文延期了,看了最后一遍,仍然意犹未尽。

甲骨文听起来很高深(确实如此),不过如果明白意思的话,还是蛮好玩的。例如图中这块大版上,就写着或许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交通事故记录:王室狩猎车队在捕猎犀牛时,随从驾驶的车的车轴断了,撞到了另一辆车,有人不幸从车厢里掉下来了。

文字中出现了两次「车」字,不过写得不一样,一个明显看到两车轮之间车轴断裂,另一个车厢朝下,形象地还原了几千年前的情景。

国博·培根铸魂

不太喜欢国博的艺术展,这场展览看得很快,印象很深的有两件,一是现代装置,二是藏族少年。 ​​​​

国博·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

「周风遗韵」是刘家洼芮国的考古发现展,展厅中对考古现场做了部分还原,还用出土的编磬演奏了一曲《北京的金山上》,在展厅中循环播放,真是妙极了。

嵌着绿松石金牌饰,说明芮国很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石罄片从侧面看像卷鼻鲸鱼。

盉身与盉盖上的凤鸟,形成了有意思的二元呼应。

文物出土现场的样子,除了器物本身的价值外,它们的随葬位置和方式,也为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国博·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

甘肃各大博物馆举办的「国色初光」彩陶展展期一年,但悄悄地,一半时间就过去啦!这些几千岁陶罐罐上的图案并不算复杂,却有一种奇妙的动态美感。先民中的制陶师傅也是艺术家,将对自然的理解融化在笔端,转变成优美流畅的线条,传递到我们面前。

在这个展厅可以待上一整天。

最爱的猪猪瓶。

彩陶上记录着先民们狩猎时的场景。

“着最闪的衫,扮十分感慨,有人来拍照要记住插袋。”

脸上写满了「不开心」,谁来拯救这只郁闷的小可爱?

马家窑陶器的图案从上往下看往往会有奇妙的变化,席地而坐的先民们正是采用这个视角来注视着他们创造的艺术品。 ​​​​

国博·古代中国

国博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是一个超级无敌巨无霸大展,所以任何时候去国博都不用担心没有展可看,这数公里长的展线看多久都不会觉得厌倦。

虽然去了很多次,但每次总会下错方向,总是从明清展厅进去,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在这儿参考坐标可以从空间切换到时间,比如我给朋友发定位时,都会说:「我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儿,你快过来!」

在展厅中,你可以选择任何主题去探索这场展览,例如「寻找古代中国中的萌宠」。

托腮小熊。

香肠嘴神兽。

高冷小马。

背上中了三箭的“作册般”鼋。

颜值顶天的玉龙。

背手老干部——陶鹰尊。

汉代昂贵手办——错金银云纹青铜犀牛尊。

首都博物馆·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

「穿越」展延期到五月底,闭展前的每个周末都要去看看它。看得还是很匆忙,总觉得这是一个没法看完的展,看到六朝瓷器时就会力竭了。

闭展后翻看照片,发现错过了无数精彩的细节,真是扼腕。

河姆渡的猪纹陶钵。

不插电乐队的排练房——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伎乐屋。

笔架山上好像有云雾环绕。

中华世纪坛·大盛敦煌艺术大展

世纪坛敦煌展重新开幕了,将小部分精品石窟和雕塑做了复原,还展出了一些著名壁画的高清喷绘版,和实体参观相比是另一种体验。

榆林窟3号特窟中的普贤变,原作在洞窟入口面的两侧,使用了最奢华的帝王青涂绘蓝色,是让人心醉的色彩。

普贤变中有一个彩蛋,悟空、师傅和白龙马正在参拜。

三兔藻井。

见宝塔品壁画中,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于塔内,塔形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唐代鎏金铜浮屠很相似。

中国美术馆·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的11万件藏品中,有3万件来自于捐赠。新年开幕的这场展览,主题就是向这些捐赠者们致敬。

展览占据了美术馆三层楼几乎所有的展厅,体量巨大。从九点半逛到闭馆,几乎力竭。脑海中存满了各个国家各种风格的艺术品,快要溢出了。

毕加索的大幅作品《带鸟的步兵》。

俄罗斯画家的作品《云》。

据传是苏轼的真迹,但颇受质疑。

日本浮世绘作品,当海鲜变成坐骑。

上半年的出行大概如此,用「须弥福寿」展中的吉祥天母压轴,希望疫情快快散去,下半年能够迎来更多新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919评论 6 50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567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316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94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318评论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45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2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64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76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92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64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60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70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97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46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19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65评论 2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