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
照破河山万朵。”
哥哥的女儿和她的瑞典男友在一起四年了,男友没有提出想要结婚的想法,侄女觉得女方不便主动提出结婚,同时,瑞典当地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办理结婚仪式,也不领结婚证,她觉得这样也行。
但是时间长了,这可急坏了哥嫂。虽然说女大不由娘,可是作为女方父母,女儿没有经过订婚、举办婚礼、领证这些明确双方关系的仪式,他们与男方及男方父母的关系、身份也明确不下来,若主动接触男方及家人,颇感唐突、尴尬与不便。
我的女儿知道这事后,很不理解这个妹妹和男友在一起四年了,为什么她不主动和男友讨论结婚方面的事,即使双方最后决定不办婚礼、不领证,但是也得事先把结婚这件事摊开来说清楚啊。
我说,侄女从小就很乖,习惯了什么都听父母安排,有不同意见不敢拒绝,不会表达反抗,这样长大后到社会上容易吃亏。
因为我从小就太乖,最清楚乖小孩是怎样得忍气吞声、讨好别人,像个木偶任人摆布,所以不想养个乖小孩,我一方面无意识继承了父亲学习上严厉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有意识采取生活上信任放养的态度,结果女儿就长成了如今有时乖、有时叛逆、有时又很独立的样子。
太乖的孩子即使长大了,只知道父母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但是不明白自己有权利、有自由选择其他活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活法。
从三四岁孩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到青春期叛逆,再到成年独立走向社会成家立业,甚至像我五十岁才开始迟来的自我觉察,生命中都要经历一段从乖到不乖的历程,才能真正成年,才能体验到生命的自由,才能发现另一个深藏不露的自己,才不枉此生、不虚此行啊。
因为恐惧不乖的孩子不被社会接受,我们养育了一个又一个符合规矩和标准的乖小孩。现在,再看见乖小孩,看见眼前孩子们的各种乖,想到内心孩子的各种乖,心酸与不忍的滋味涌上来。
为每个乖小孩黯然落泪,为每个不乖的小孩喝彩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