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古至今,自有一套独特的文化传统。与西方等文明、文化相比,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比较内敛、含蓄的,当然这只是文化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一点要分清。
我们说到委婉转载,这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自古以来,人们说话、用词都非常讲究,往往一句话,一个词,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形容人死这个词,就有许许多多说法, 非常有意思,不愧是礼仪之邦。
首先,我们说古代皇帝死了,这个怎么说?想必大家从各种小说、电视剧中经常听到这个词,叫做“驾崩”,那么驾崩这个词有什么内涵呢?根据《礼记》记载,天子之死,曰崩。驾,指的是皇帝的权力。
崩,意思是从上向下坍塌,比如天崩、山崩等等。驾崩,意思就是说,皇帝不能在行使权力了,也就是死了。另外崩也有声势浩大的意思,形容皇帝死了影响很大,如天塌一般。另外还有星驾、升霞等说法,只是不太常用。
崩,是皇帝专属之字,比皇帝次一级的诸侯、重臣、太子等等之死,也有一个字形容,叫做薨。这个字通常形容群虫起飞之声,与皇帝天崩的动静相比,这自然是天差地别了。
另外还有大夫之死曰卒、士之死曰不得等等,这些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死了都要专门说法,那么我们普通老百姓用什么形容呢?其实,我们普通人讲究更多。这里边分得很细。
一般两种情况,普通青年才偶尔才用死字,或称去世、谢世、逝世。老人一般正常死亡叫终,又称长逝、作古、百年、寿终正寝等等。这里寿终正寝指的是男性,老年女性叫寿终内寝。
以上只是大概情况,要细还是能更细的。人为了某些理想和大义而死,一般称殉,殉道、殉职等等,或者直接说就义。因为灾害和突发意外而死的,一般称难,比如遇难等等,或者被人杀死叫遇害等等,不多说了。
未成年的人,笼统的一般叫夭、夭折等等。详细点的,叫殇,根据年龄段不同,分为长殇、中殇、下殇以及无服之殇。当然,有时候殇也指战死在外的人,比如为国捐躯叫国殇。
而根据人信仰不同,说法就更多了,常见的比如仙逝、羽化、坐化、圆寂、涅槃、升天、归西、上天堂等等。再奔放点的,也有比较调侃贬义的词,比如嗝屁、翘辫子、撂挑子、见阎王等等。
以上都是对外人死亡的称呼,还有一些对内的称谓,比如形容父亲没了,叫失怙,形容母亲没了叫失持。父母都没了,叫弃养,意思说自己不能再赡养父母了。终极委婉的,还有去、离、别、分手等等说法。
当然以上也只是大概的说法, 单单死之一字的委婉用词,就多到数不清了,而究其缘由,更多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和礼貌而已。可见我们自古称为礼仪之邦,可不是说说而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当然,对于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硬性规定,大家自然也是随意怎么说、怎么想。不过我觉得古人对于死亡的尊重和礼貌,确实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