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忙,可以说,焦头烂额,甚至有点乱了阵脚的感觉。
先是参加了基本功大赛,紧张的准备,全身心的投入,背景音乐和演讲节奏的配合花费了很多精力,才发现没有学习音乐是多么大的失误,听不准节奏,全凭感觉和记忆。每天睡眠不足五个小时,说实话,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甚至别人可能轻松完成的任务,我可能要全身心投入,还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比赛刚结束,几个认识的不认识的发来微信,或者直接过来给我说话,“太厉害了,我们感觉压力好大!”“以前的同事把我的视频录下来,发给好朋友,好朋友回复“自惭形愧”。一个区实验小学的又高又美丽烫着大波浪的一位老师,我尽管不认识她,但是,比赛休息的间隙,她走过来对我说:“在这些选手里,你很突出,让人印象深刻。”我知道,夸奖我的这些人,一定是因为他们更优秀,所以才看到了我的优点,没有或者不愿意说出我演讲的不足。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给了我好心情。让我觉得我的努力是有可肯定的地方的。这些夸奖能给人力量,鼓励人前行。
其实,谁都愿意听好听的话,这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我刚踏上讲台时,也常常盯着学生的缺点,上纲上线,严厉批评;只要有一个人喊“李老师来了”,教室里不管多么吵,立马安静下来,不亚于喊“狼来了”带来的效果。那时候,我还很沉醉于自己的威严,很少对学生笑,学生怕我,一些调皮的学生路上见我,绕着我走。那个时候,班里72名同学,学生成绩总是第一啊,平均分、卷面分还会高其他班几分,可是,很多年后发现,那些我自认为为他们好的,让他们考出好成绩的学生,见到我,绕着走,似乎还是害怕我。有一个女生却对我念念不忘,为什么?因为她有次语文考了满分,我给她颁发了我精心设计的喜报,她一直对我感激不尽,见到我,非常热情地打招呼,甚至不教她好几年了,她还和班里几个学生一起给我打电话,发短信。
后来我想通了,一时考出高分真的可以决定她一生的成就吗?你辛辛苦苦教育他,考了高分,却伤了他的自尊,打压了他的自信,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真的就是好的教育吗?他真的能走长远吗?我在反思。
后来,我开始放弃功利性的教学,把眼界放宽,把评价标准放广,生活习惯好,心理健康阳光、积极向上、尊师友爱、抗挫折能力强、懂感恩、肯努力的孩子即使分数暂时落后在我眼里也同样是好孩子。这样想了,我发现孩子们都那么可爱。特别是跟了我三年的孩子们,我觉得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他考得再不好。小烁,上课不专心,但是他最不记仇,你批评他再严厉,大老远见你,还是蹦起来激动地喊你“李老师好,李老师好!”小源同学字体总也写不好,但是他最热心,也最尊敬老师”;小翔同学好动,上课爱做小动作,但是他很热心,特别热爱班级,集体荣誉感很强……
我也曾反思自己,作为老师,总是喜欢看学生的优点,有意淡化他的缺点,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周末有幸在许昌见到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先生和全国优秀班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师培训第一人段慧民老师,带出全国优秀班集体的广州石门子实验学校的刘习洪老师。两天的报告,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班级管理方法,却有着共同的思想精髓,那就是“爱生如子。”段慧民说,教育不仅仅是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瞪大眼睛去寻找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然后进行批评、教训、规范;而应该研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后想方设法示范、引导、鼓励…帮助学生成长。”心理学上,把瞪大眼睛找缺点的现象叫“负强化”,当你总是盯着学生缺点时,他的缺点不但得不到改正,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魏书生的报告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的任务不是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而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不断放大,不断强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微改变,微改变……最后他就真的成了一个有很多优点的人”。他举例子说:如果现在让大家挑我的缺点,你挑出一百条轻而易举,比如我瘦小,不高大;打篮球比不上姚明;跳水比不上郭晶晶;做生意比不了马云……如果挑我的毛病,一会可以让我从头坏到脚底,一无是处,一会说得我都得去死。但是我没有死,为啥呢?我也有优点啊!所以老师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甚至揪着缺点不放。”最后,报告结束,让我们写出自己的20条优点。
听了几位老师的报告,我觉得我的不善于发现学生缺点的“毛病”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甚至在教育专家的眼里可能还是作为老师必须具备的德行。这样想来,我觉得我还得继续我的这个习惯,善于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不断强化优点,帮助孩子找到自信,不断地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行!
教育的路很长,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盲目从众,坚持真理,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