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同学聚会,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我国的一种社交文化(也可能是时兴)。只要你留意观察,各类酒店都经常性见到由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同学聚会的欢迎标语。它如同同样盛行的战友聚会,外嫁女回娘家聚会,\它的初衷都是非常朴素的,即曾经有缘相识相知,又很久未曾眸面而产生些许思念、怀旧的心态,都属人之常情。但是无可讳言的是,但凡各类聚会,无论说辞如何的冠冕堂皇,其本质都是心态各异,各取所需。因此,适时、适度的聚会让人觉得很受用,就象偶吃一顿山珍海味很享受,但是连续多吃几餐会觉得腻,不加节制的吃就会造成“三脂”指标高举。
近年我参加同学聚会的次数也不少,从髙中到专科学校的聚会参加了好几届。首届聚会见到了几十年初次见面的同学真是百感交集,如张三的头发全白了,李四的脸上写满了沧桑.....我们专科同学2017年在高州市首届聚会,曾经同班、同组的女同学身患“中风”,行动不便,她在儿子的陪同下也赶赴参加。虽然是四十年后首次见面,但她却能一一说出会见的每位同学的名字,我当时真的感动得想哭。及至隔年的第二届、第三届聚会的感觉就基本上是只有酒席上的杯觥交错和就地观光的欢娱了。而它的负面效果则更为突出:当你参加聚会的意愿减退之后又接到聚会通知时,.就会在参加与不参加的问题上纠结。比如不参加会不会被人怀疑这个人的身体不行了呢?或者是对聚会的人和事不满意而不想参加了呢?当你勉强的参加时,又真的打不起兴趣,或怕见到某些人而勾起曾经的不愉快记忆,这样的问题也是确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