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社交关系中,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往往会对你的工作、生活、爱情有所帮助,有时别人对你的印象也会影响你一天的心情。很多时候我们很努力地展现自己努力的一面,想给别人以好印象,但往往事与愿违。
在《给人好印象的秘诀》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别人对你不好的印象可能是因为你的做事方式不对,但更多的是由于别人对你的不理性看法所导致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观察别人的时候,往往会存在偏见。所有这些。都会扭曲你所呈现出来的印象。
本书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商学院动机科学中心的副主任。多年来,她专注于人的行为动机和脑科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影响。霍尔沃森数次在 BBC、《哈佛商业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权威媒体发表研究成果,受邀在众多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她的研究特色是把心理学前沿理论与管理、商业、教育紧密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作者在书中从人的主观感受产生机制以及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3个关键技巧科学地讲述了如何提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
主观感受产生机制
当你第一次和别人接触时,别人会依据你的外表、肢体动作、谈吐等透露出来的信息,无意识、自动地对你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观察者的直觉、常识、个人经验以及各种假设、偏见。观察者不会分析影响你行为的各种因素,所以往往产生的是一个有偏差、不准确的印象。因此,即使对发生的同一件事,不同认知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举个例子
你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从旁边窜出一跳狗,一直对你叫。过了一会儿,你看见狗主人跑过来才拉住了狗绳子,并向你道歉。你对这个狗主人第一印象是什么?
如果你在下班前刚被老板骂了,心情正不好呢,那你可能觉得他是故意针对你的,搞不好你们还要大吵一架。而如果你在下班前刚被老板表扬,老板决定给你升职加薪,那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没啥大不了的。所以,第一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自身。
那这个印象会一成不变吗?当然不会。如果我们想和一个人深交,我们会主动收集关于他的信息,来对自己形成的第一印象进行纠偏,这个过程是很耗费认知和精力的。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如果我们不想和一个人深交,那基本上人人都会保持一种“认知吝啬鬼”的状态,也就是会维持第一印象,即使它是错的。
所以,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技巧就是要打破他的“认知吝啬鬼”状态,启动他的纠偏机制。
了解了印象形成的机制,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在别人眼中的印象呢?作者给出了三个技巧:“信任透镜”、“自我透镜”、“权势透镜”。
信任透镜
信任透镜指的是别人在与你交往过程中,首先要判断你是否值得信任,是不是会对自身的利益构成威胁。比如刚搬来一个邻居,你可能下意识会想:他会不会扰民,是不是会打扰到我?
观察者最终是如何判断你是否值得信任呢?研究显示,观察者对你的印象是正面还是负面,90%取决于你展现出来的温和力。因此,我么你可以提升自己的温和力来提高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提高温和力有两种方法:提高自己的温暖值、展现自己的能力。
- 提高自己的温暖值
提高温暖值首先要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可以通过和对方的眼神交流、微小、点头等方式让别人知道你在认真听,而不是敷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话能受到重视,交流时保持专注可以为你的印象加分。
提升温暖值的第二个办法是同理心。这里的同理心指的是你要去寻找你和观察者相似的地方。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历等。研究表明,有共同点的人在对方眼中的印象会更好。
- 展现自己的能力
展现自己的能力也会提高你在别人眼中的印象。首先,展现自己的意志力会为你的形象加分。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抽烟、暴饮暴食、懒惰、迟到、高度情绪化等等行为,就会被认为缺乏自制力,信任就会受损。 如果你成功的戒烟戒酒了,有长期保持运动健身的习惯都会让别人对你有个好印象。
适当谦虚,别人就会以积极的眼光看你。研究显示,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得谦虚一些,别人在评估你的真实能力时,会另外增加20%到30%的估值,而自吹自擂的,得到的结果就相反。
最后一个展现能力的方式是可以通过展现一些“有权势的姿态”。比如你在开口说话时昂首挺胸,在开会时保持端正的坐姿,会让别人觉得你很自信。
心理学研究显示,这些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姿态,别人也会把这些姿态看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适当摆出一些显得有权势的姿态,是向观察者微妙地透露你有能力的绝好方式。
自我透镜
第二个影响观察者的印象是“自我透镜”,自我透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增强观察者的自尊。研究表明,观察者会根据他人与自身的相关性来确定是不是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如果相关性弱,那自我透镜不会发生作用。比如,一个厨师的成功与否不会影响一个司机对他的看法。而如果相关性强,那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观察者的自我透镜就会起作用。比如一个羽毛球运动员的成功肯定会影响另一个同项目的羽毛球运动员。
那自我透镜会通过什么方式起作用呢?
首先,观察者会选择性的与被观察者进行比较。比如你在事业上很成功,那观察者可能会说你没有兴趣爱好,只会工作,以此来维护自尊。
观察者还可能通过“内群化”来维护自尊,就是把你视为自己群体里的一员。比如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全美的非裔美国人都跟着高兴。
更为极端地,观察者可能通过与你划清界限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这种极端方式常见于乐队组合中,其中某一人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团队其他人,结果导致整个团队不欢而散。
了解了“自我透镜”是如何影响观察者的印象的,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首先,你需要评估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对观察者构成威胁。如果是,那你需要保持谦虚,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要太自满。或者可以展现自己柔弱的一面来消除观察者的“自我透镜”,比如可以谈谈过程中你遇到的那些你没法解决的问题或是糗事。
也还可以通过肯定对方、赞美对方的方式来维护观察者的自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和赞美时,一定要是真心的,要带有细节的夸赞别人。比如你可以说“你今天在工作中帮我解决了项目上关于**的难题,真是太厉害了,非常感谢你”,要比你单纯的说一句“你真厉害”效果要好的多。
权势透镜
最后来了解一下“权势透镜”。权势透镜,顾名思义指的是有权势的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你。这里解释一下权势的概念,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权势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一方相对另一方有优势。比如A向B借钱,那B就比A有权势。而且,权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事情的动态发展而变化。比如你在工作时,老板可以支配你,他比你有权势。但当你要辞职的时候,他相对你的权势就不存在了。
权势透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一般而言,相对比你有权势的人,他所掌握的资源可能会比你多,加上“认知吝啬鬼”效应,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不会将精力过多的放在你身上。这个时候,展现你的“有用性”可以为你的印象加分。具体怎么做呢?
以工作为例。首先,你可以在老板给你安排工作前仔细想一想老板有什么需求,他想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在老板安排工作时主动提出。这样老板对你的印象会更深。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教你如何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是你要在工作上能真切的帮助到老板,实现共赢的目的。如果只会奉承,短期内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但损害的却是你的长远利益。
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人打交道,给人留下好印象有时候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了解了这些技巧,可以帮我们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给人以好印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