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让上一年级的大宝提前一天写作业而已。
事情是这样的。
我和先生趁年假带孩子去海边城市旅游了一下。正月初四回来的。在回来的车上,我对孩子说过了初五就相当于过完年了,你从初六开始学习了。孩子满口答应。
初四晚上一家吃饭时,孩子爷爷和奶奶问了孩子旅游的见闻,并且说趁着记忆还比较牢固,乘热打铁,明天把旅游的见闻在日记本上写一写。
孩子听了忙说:“我妈妈说让我初六开始学习。”
孩子爷爷说:“那是你妈妈的要求,爷爷奶奶要求你明天就写一下日记。”
孩子不满地看着我。
但为了不驳奶奶爷爷的面子,也为了不和奶奶爷爷起冲突,我牺牲了孩子的利益,对孩子说:“爷爷奶奶让你写,你就明天写吧。”
我本认为早一天写晚一天写是件无足重轻的事情。但事实证明不是。
孩子默默地吃了几口饭就回卧室了。同时叫我也过去。
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她情绪的不对劲,不耐烦地过去了。孩子有些着急地说:“妈妈我想和你谈谈。”
我随意地说谈什么。
她说:“谈一下写作业的事情,你明明说好让我初六再写的,我都在心里做好准备了,为什么要改到明天?”
“原来是这事啊,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关系呢。你爷爷奶奶不是说了吗?后天写旅游的见闻你可能就记不牢了。明天就只写一篇游记,其余的后天正式开始写。”说完我就回餐厅吃饭。
但孩子迟迟没有从卧室出来。我叫她来餐厅喝稀饭,她也不答应。我以为她在贪玩,有些生气的去叫她。
到卧室,我看到她正趴在床上一动不动。我问她在做什么呢。
她竟然说:“我想去死呢。”
吓了我一跳,我说:“大过年的你说什么呢?”
她面无表情地说:“我想去跳楼呢,整天写这个,学那个,生病了还要去医院多害怕,死了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我心里非常震惊,才八岁的孩子竟然能考虑生死的事。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她才是最正确的。同时我在想是不是在学习上对她要求太高了。
我说你跳楼了就永远吃不到好吃的,玩不到好玩得,永远见不到世界的美好,见不到爸爸妈妈和小弟弟了。
因为比较震惊,具体她说了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反正她表示无所谓了。
我说那你去跳吧,我看着你,你现在就去跳吧。
孩子难过地看着我问:“你真的要我这样做吗?”
我本想用激将法说:“是的”,但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我突然觉得她还是个孩子,她会把我的话当真。
我忙说:“我当然不想让你这么做。”
然后把她搂在怀里接着说:“我这么爱你,我们大家都这么爱你,怎么会舍得让你跳楼呢。”
她在我怀里哭得泪流满面。她说:“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去跳楼,我先是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不要让我明天写作业。”
原来这才是事情的导火线。原来须臾之间孩子的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孩子刚刚那么无助和绝望。有时孩子的心需要家长虔诚地俯下身去倾听。
等孩子的心情平复一些,我问孩子:“你出去旅游了,不想写篇文章记录下来当做纪念吗?”我都想好了如果孩子说不想,我会尊重她的决定。游玩本是件轻松的事,本就不该要求写篇文章成为它的负担。
但孩子回答想,但不想初五写,想初六写。我支持孩子的决定,因为在这件事上本来就是大人做得不对。
我接着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我说人生有美好,但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如果为了它们去死就太不值得了。
我们必须努力去克服,克服过了你就会觉得这些困难和挫折太简单了。而死亡是最坏的选择,一个人死了,就再也体会不到生活的美好了,家人也痛不欲生。妈妈再也不希望你有刚才的想法。
孩子收起眼泪,点点头。婆婆在厨房唠叨:“去叫孩子吃饭怎么那么费劲啊、、、、、、”
我牵了孩子的手去接着吃饭。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小时候有过这样的想法吗?孩子是否听明白我的话?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饭菜在口中索然无味。
吃过饭后,孩子来到我身边悄悄地说:“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会有那种愚蠢的想法了。”
我的心才终于落下。但我的反省并没有停止。作为家长,有时候我比较粗线条,不能俯下身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只是简单要求她听话,要求她按我的意愿发展,忽略或轻视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内心诉求。孩子虽然需要大人的引导,也需要家长的真正尊重。
另外家里的大人管教孩子,一定要意见统一,不能因为怕彼此之间有分歧,而朝令夕改。
更不能为了避免矛盾,而牺牲孩子的利益,哪怕你觉得后果根本微不足道。因为成长中的孩子很敏感,或许还有一颗玻璃心。
再者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
同时我再一次认识到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尤其需要多看些儿童心理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