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伊人老师的《风雨历程》在第十篇得以完结。第七篇以后的故事将一位人民教师的教学生涯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从侧面描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第八篇《灌醉鸭子好上架》是主人公人生的新的阶段。这时的他已到而立之年,95年,刚从师范进修而归。日子也好了起来。似乎也没什么好忧愁的。
但人生如果能如此波澜不惊,那也就不用写后面的故事了。归乡而来的主人公,被昔日恩师和领导视为人才,并且看重。期望他接任某小学校长。但主人公一心只想做教书匠,油盐不进,对从政入仕毫无兴趣。就是不想接任。
人说姜还是老的辣。既然不想接任,那咱们不谈工作,咱谈感情-酒桌上见真情。主人公两杯老酒下肚,早已不问东西,昏昏沉沉醒来,一纸调令已在怀。
既然木已成舟,只能踏踏实实去上任。主人公不是消极怠工的人。要做就到最好,才是主人公的性情。找出学校管理的问题,该改的改,该鼓励的鼓励,抗起校长的责任。这一抗就抗出了二十年年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第九篇《怪味茄子》将一个淡泊名利,一心为教育的老教师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主人公在这个时期已是一个完小的副校长,方方面面都要去管,也没精力做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更让主人公厌恶的是那些毫无意义的样子工程,折腾来折腾去,叫人苦不堪言 。
有时主人公书生意气上头,真想挂冠而去,但这是不可能的。别人也说他傻,好好领导不干,瞎折腾什么。但谁又知道他内心的苦闷。似乎挂帅实验班语文课,叫主人公宽慰不少。各种滋味杂陈,成了一盘叫人腻味的怪味茄子。
第十篇《像雾,像雨,又像风》是《风雨历程》的最后一篇。文风是有些悲伤的。一个老教师对教育中出现的事端流露出悲伤,委屈和无奈的情绪,令人唏嘘。
开篇是一个在过去看来是校园小事的学生受伤事件,现如今已是天大的事。赔礼道歉,对簿公堂,门牙引发了血案。老教师身心俱疲。
下面又是一个类似的故事,老教师已退居二线,在一家幼儿园工作,一个孩子脸上发现有烫伤,家长认定是老教师抽烟弄伤的,上演了一出烟头洗冤录。经历两次黑色幽默式的事件后,老教师也不得不得出:教育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结论。
《风雨历程》前七篇展现了这位人民教师青年时的不容易和艰辛。有工作上的,爱情上的以及生活上的。每每读起,对那个年代的生活充满感叹。
第八篇至第十篇时间跨度较大,差不多二十年。第八篇主人公到了而立之年,对工作锐意进取,将自己管理学校管的井井有条。心中充满了激情。第九篇和第十篇,主人公已到暮年。
时代变了,教育的关注点也变了,面对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不过,主人公直到暮年,内心依然是那个耿直,淡泊名利一心为教育的人民教师。他所关注的从未变过。可惜,几次黑色幽默式事件叫主人公感概连连。
过去的教师与家长关系是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的,而现在教师与家长如同斗智斗勇的敌人,主人公不胜唏嘘。
整部《风雨历程》是一部人民教师生活记录,将其一生展示在我们眼前,也侧面展现了中国教育发展进程。
虽然我们很难感同身受一个人民教师的经历和感受,但不妨碍我们对其的尊重和敬意。
文章到这里,即将结束了,突然想到网上的一首诗,以做结尾吧: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