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写了一篇《寿光洪灾| 天灾还是人祸?》的文章,今天打开就被锁定了。这个事情,确实让人很无语的。简书一下子变得比微博,知乎,公号更严格了,审查无处不在。
上次疫苗事件,我写了一篇《你不会孤独前行》也同样遭到无情的封杀,我甚至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真是感慨简书变得越来越不如人意了,看来真的要和简书说再见了。
但是,同样的标题和内容,公号和知乎都可以发出去,真是不能理解。简书不是号称不设置举报机制的么,怎么一下子变了?
2、
一个月前,我就有离开的想法,当时只是想想而已,没想到深入了解简书,发现所谓的创作并不是那么纯真。
在这里,简书是一个人情世故的平台,你可以写的很差,但是不能没有互粉的好友,互赞的好友。如果你能认识编委,通过率那一定大大的增加,阅读量也会显著提高。
后来我才知道,有的编委只是在读学生,初高中老师等。当然我不是指在读学生就没有水平,或者说初高中老师没有资历,我只是表达我看到的现况,简书的审核资质并没有那么专业,反而显得很鸡肋。
真正优秀的文章,并没有得到起码得尊重和待见。
那么如何才可以提高通过率呢,我觉得这里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混人情。只要你线下和编委的关系好,写的再差又怎么样,同样首页推送。
这也就是首页为什么那么多鸡汤文,确实不堪入目。
而且,简书在不自觉的鼓励大家通过写作变现来吸粉,怎么操作呢,就是但凡写作的主题涉及“简书变现”,“如何通过简书赚第一桶金”,“我是如何从全职妈妈到签约作家”的等等文章,你就会发现阅读量非常高。其实文章写的不咋地啊,为什么就可以有那么多推荐和阅读量呢。
原来在窍门在这里,这也是资本投入的必然结果。
3.
还有,简书的线下社区并没有那么单纯!
前几天,简书推出了一个《关于取消简书认证群主标签的公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规定。刚来简书,为了混脸熟,我也尝试加入线下微信社群,进去了才发现不对劲。
刚添加群主,立刻给我塞一个公号名片,你说我是关注还是不关注。不关注吧,人情上不够意思,而且我还要在你群里混,算了,最后还是关注吧。
关注之后,我翻了一下公号的文章,真的很不对我自己的胃口,但是忍了。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人都是利用群主,编委的身份来推广公号的。好吧,江湖险恶,我也只能感慨所谓真正创作的艰难。
不过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啊,诺贝尔文学奖都出丑闻了,何况小小的平台呢。所以见怪不怪,各位玩的开心就好。
4.
那么简书真的那么差劲么,或者弃之不用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如果想混流量,变现,套路很多,多看看鸡汤文的套路就可以,也能学点干货,但是这些干货只是空中楼阁的套路,文章的主题本身就是为了自刷流量,根本没有实际操作可言。
如果想真的看看有营养的文章,简书也有,但是他们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深藏功名,所以不要以阅读量来判断文章的好坏,也要善于阅读和发现。
其实你发现,这样的作者和文章很有深度,但是无人问津,这就是世俗世代的悲哀。
如果到机场书店走走,各种头衔的成功学大师的书,我觉得如果曾国潘活到现在,他一定会跳出棺材大骂那些乱七八糟的解读。而那些真正有深度的文章从来都是藏在一个角落,甚至没有任何封腰推荐。
5.
写作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过程,就像种菜,要耕种和收获。
这并不是抖一个机灵,或者为了爆文进行填鸭式写作。
为此,我一次次告诉自己,不光要写,而且要好好读经典作品,就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尽量远离那些浮躁的套路,因为那真是饮鸩止渴。
想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光要热爱写作,更要沉住气,坚持自己最初的动机,对待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好好的成长,成为一个有见解,有独立精神,健康人格的人,而不是希望他们变得越来越俗气,也就是说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一样。
我也希望简书平台也可以好好的珍惜优质创作者,并鼓励自由创作的精神。
德国海因里希·海涅有一句名言:纵容焚书的地方,到最后一定会焚烧异己。
仅此作为结尾,勉励和警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