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星期天》讲了好多人,私立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
里面发生一件事让我一直在想,维持人际关系需要纽带,两个人之间要有链接,那么这个纽带的起点是什么?就是说,是什么让你想接近一个陌生的,或者只有一面之缘的另一个人,并产生了持续交往的念头。
有人会说,当今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看金钱,利益,合作关系。不不不,咱们今天谈论的不是涉及到金钱利益的关系,而是单纯的靠两个个体的吸引,产生的关系。
这种关系中存在着情,是与身份、地位、财富无关的,不管是同性别之间的好哥们、好闺蜜,还是异性之间的暧昧、知己、情侣,甚至是忘年交。
咱们还是先看汪曾祺先生的这篇《星期天》里面的一个点吧,对滴,我就是喜欢从一个点上扩大延伸,展开联想。
大概摘抄一下重点,全篇原文稍后安排上,供大家欣赏。
赵宗浚是某私立中学的校长,看起来很有文化修养。说话高雅,声音甜润。他发胖了,才三十五岁就已经一百六十斤。
赵校长毕业后偶尔还参加职业剧团客串,现在还和上海的影剧界的许多人保持联系。
赵校长很大方,不拘小节,逢年过节都是请老师们一起吃饭。
他曾和一个女演员在外面租了房子同居了几年,女演员名叫许曼诺。
因为他母亲坚决反对他和这个女人结婚,所以一直拖着(他父亲已死,他对母亲是很孝顺的)。
有一天一清早他去找这个演员,敲了半天房门,门才开。里面有一个男人(这人他也认识)。他发现许曼诺的晨衣里面什么也没有穿!他一气之下,再也不去了。
但是许曼诺有时还会打电话来,约他到DDS或卡夫卡司去见面。那大概是许曼诺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来求他给她一点帮助了。
这个女人我见过,颇有丰韵,但是神情憔悴,显然长期过着放纵而不安定的生活。她抽烟,喝烈性酒。
赵宗浚正在追求一位女朋友。这女朋友有两个妹妹,都是刚刚学会跳舞,瘾头很大。举办舞会,可以把这两个妹妹和她们的姐姐都吸引了来。
赵宗浚新认识的女朋友姓王,名静仪。史先生、沈福根、胡凤英都称呼她为王小姐。
她人如其名,态度文静,见人握手,落落大方。脸上薄施脂粉,身材很苗条。衣服鞋子都很讲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但乍一看看不出来,因为款式高雅,色调谐和,不趋时髦,毫不扎眼。
她是学音乐的,在一个教会学校教音乐课。她父亲早故,一家生活全由她负担。因为要培养两个妹妹上学,靠三十岁了,还没有嫁人。
赵宗浚在一个老一辈的导演家里认识了她,很倾心。他已经厌倦了和许曼诺的那种叫人心烦意乱的恋爱,他需要一个安静平和的家庭,王静仪正是他所向往的伴侣。
他曾经给王静仪写过几封信,约她到公园里谈过几次。
赵宗浚表示愿意帮助她的两个妹妹读书;还表示他已经是这样的岁数了,不可能再有那种火辣辣的、罗曼蒂克的感情,但是他是懂得怎样体贴照顾别人的。
王静仪客客气气地表示对赵先生的为人很钦佩,对他的好意很感谢。
因为女朋友的两个妹妹刚开始学跳舞,举办舞会,可以把小姑娘们都吸引过来,所以校长赵宗浚倡导每个星期天都举办舞会。
舞会上有个很出风头的大帅哥,郝连都,一个电影演员,他不是这个学校里的人,只是经一个导演介绍,住在这个学校里。
郝连都长得高大、挺拔、英俊,很有男子气。出门时总是西装笔挺,容光焕发,像个大明星。
他说话富于表情,手势有力。他的笑声常使人受到感染。
他的舞跳得很好。探戈跳得尤其好,曾应邀在跑狗场举办的探戈舞表演晚会上表演过。
赵宗浚于是邀请他来参加舞会,教大家跳舞。
赫连都几乎整场都不空。女孩子都爱找他跳。
某个星期天晚上,就在舞会就要开始的时候,郝连都做了一件大事,受到众人的表扬和称赞。
霞飞路上四个美国大兵调戏、侮辱一名中国妇女,被郝连都碰到,一个打四个,把美国大兵打趴下了。
大家议论纷纷,都很激动。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
赫连都几乎每支曲子都跳了。校长女朋友的两个妹妹都同他跳了舞。
王静仪不大跳,和赵宗浚跳了一支慢四步以后,拉了李维廉跳了一支慢三步圆舞曲,就一直在边上坐着。
舞会快要结束时,王静仪起来,在唱片里挑了一张《LapaIoma》,对赫连都说:“我们跳这一张。”赫连都说:“好。”
西班牙舞曲响了,飘逸的探戈舞跳起来了。他们跳得那样优美,以致原来准备起舞的几对都停了下来,大家远远地看他们俩跳。这支曲子他们都很熟,配合得非常默契。赫连都一晚上只有跳这一次舞是一种享受。他托着王静仪的腰,贴很很近;轻轻握着她的指尖,拉得很远,有时又撒开手,各自随着音乐的旋律进退起伏。王静仪高高地抬起手臂,微微地侧着肩膀,俯仰,回旋,又轻盈,又奔放。她的眼睛发亮。她的白纱长裙飘动着,像一朵大百合花。
大家都看得痴了。
史先生(他不跳舞,但爱看人跳舞,每次舞会必到)轻声地说:“这才叫跳舞!”
音乐结束了,太短了!
美的东西总是那样短促!
但是似乎也够了。
赵宗浚第一次认识了王静仪。他发现了她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仍然完好的抒情气质,端庄的仪表下面隐藏着的对诗意的、浪漫主义的幸福的热情的、甚至有些野性的向往。他明明白白知道:他的追求是无望的。他第一次苦涩地感觉到:什么是庸俗。他本来可以是另外一种人,过另外一种生活,但是太晚了!他为自己的圆圆的下巴和柔软的、稍嫌肥厚的嘴唇感到羞耻。他觉得异常的疲乏。
失眠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这里那里,静静地燃烧着。
失眠的霓虹灯,失眠的赵校长。
赵校长以为王静仪有沉重的家庭负担,自己能够给她帮助,会让她愿意和自己交往。而且王静仪仪态文静,落落大方,符合赵校长渴望的安静平和的家庭。
可是,一场舞会让他透过本质看清了内在,他觉察出同王静仪相比,自己是庸俗的,他的追求是无望的,这让赵校长多多少少产生点自卑感,他和王静仪并不合适。
赵校长同王静仪之间见过几面,可能谈的比较浅,没有上升到很深的内在的沟通,所以这两个彼此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很了解的。
王静仪对他是很客气的,就是一个可以试着交往的对象。她同郝连都应该也只是点头之交,舞会上见过而已。然而,就在郝连都成为英雄的这个夜晚,她主动邀请对方共舞,两个人在舞曲中展现了绝美的舞姿和默契。
汪曾祺先生很多的作品都是开放式结局,没有最后怎么样,不管怎么样,都是要大家自己去想象。
所以,你能想到什么不同的结局吗?
女人啊,都是有慕强心理的,尤其是对方外表上相当的帅气,舞蹈上也是备受女士们欢迎,这本来就已经深受异性喜欢了,结果还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人物,你说哪个小姑娘能按捺住自己小鹿一般砰砰乱跳的心?
有没有可能,王静仪更喜欢同郝连都联系,估计赵校长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让郝连都请过来当舞蹈老师。
就算没有郝连都的出现,他同王静仪之间也是很难上升到灵魂的契合的,两个人都很好,但是精神追求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提出疑问,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如果想要靠近,想要接触,要持续下去,要有纽带将两个人衔接起来,纽带的那个起点是什么?
是缘分吗?说实话我想了很长时间,一开始我也相信人与人之间关系有缘分,是命运的安排,但是后来,我还是认为,我们一生中遇到的很多的人,其实都不是因为缘分,而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
文中的赵校长和王静仪也是有缘分的啊,他们在一个导演家里面认识的, 如果那天赵校长没有去那个老导演家拜访,或者王静仪有其他事耽搁了,也没有到场,两个人是不是从此就没有认识的可能?
可能也会认识,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场景里面。
但是缘分起的作用只是让两个人遇到,我们每天都要遇到那么多的人,不见得每个都能喜欢,都想要靠近,喜欢还是不喜欢,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和缘分真的没有多大的关系。
就算有关系,就算是有很深的宿命,那也是你个人的思想不断地暗示着自己,归根结底还不是你很喜欢那个人,所以各种的巧合都归结到缘分上面,其实才不是。
很多机缘巧合还不是自己之前做了什么因,产生了现在这种果。
不信你想一下,当你很喜欢某个人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和这个人太有缘分了,好像经常就能很巧合的遇到。
其实呢,说不定你只是和他一天相遇了三次,而那些你没有在意的一些人,你们相遇了八九次。
因为在意,所以他出现的每一刻你都能观察到。也因为不在意,所以看不到其他人的出现。
从我们上学、工作,生活,就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谁做朋友,看不惯谁,喜欢上谁,其实都是自己在做选择。
遇到了不一定能相处,相处了不一定能维持,那么遇到了,想要靠近,就需要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点。
这个点范围那就大,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是姣好的容貌,苗条的身材,某方面的特长,对事情同样的观点看法,相同的爱好,喜欢吃的食物,都喜欢看书、听音乐、去旅游或者共同讨厌的东西。
也就是说,要能找到两个人之间共同的特征,关系才有可能建立,从这一个点上不断地扩展,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逐步了解,这段关系就会很好的维持下去。
没有共同的点,就算靠一个人单方面的坚持建立起来联系,也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只能说是暂时的关系,阶段性的存在。
就像文中的王静仪和郝连都,链接他们两个关系纽带的起点,就是这支令所有人惊艳的舞。点已经有了,他们以后会建立联系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很多人说一见钟情,钟情的是个啥,还不是外在的那些东西,当两个人相互的看顺眼,想认识、想交往,他们共同的点就是对彼此外表的认可。
纽带的点先产生了,后面不就是看似顺其自然,其实是处处找机会各种偶遇,各种的见面、你来我往的聊天么。
还有日久生情,共同的点就是比较一致的三观,通过长时间的沟通,彼此了解对方的性格、脾气、人品,然后持续建立联系就是对彼此人品的认同。
很多打游戏认识的朋友,共同的点不就是对游戏的爱好吗?通过游戏,有共同兴趣爱好,继续了解其他方面,逐步发展关系。
如果是工作中认识的,共同的点不就是同一个项目,同一份工作?
如果是在酒吧里面认识的,共同的点就是两人都喜欢丰富自己的私生活,都能玩的起来。
所以,我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没有?
你如果想和一个陌生的人建立联系,就先找到你们两个共同的点,从这个点上延展开来,形成关系纽带,把原本不认识的两个人,牵扯到一起。
两个人的共同点越多,那么这段关系越稳定,越能长期持久,更有机会成为伴侣,成为夫妻,或是一辈子的铁关系。
若是在两个人相处期间,发现不同的地方越来越多,尤其是三观,处事风格,那么这段关系很有可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是不能够长长久久的和平共处的。
因为维系关系的纽带不能很好的衔接住两个人,就算两个人都懂得求同存异,那也只是一小部分的异,这个异所在的比例越大,产生矛盾的几率越高,到最后怕是当初的一见钟情都不能够将关系维持住。
这么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稳固的关系,一直在寻找的交心知心的那个人,其实是想要找到另一个自己。
这是同类相吸、异类排斥?还是说,你所喜欢的,自始至终都是你自己而已?
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你所遇到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你自己。大概意思也是一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