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习惯性防卫: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第五项修炼》曾引用科学的奠基人ChrisArgyris的观点: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
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思考】
习惯性防卫思维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
导致思想守旧,阻碍新观念和新知识的吸收。当新的观念和自己原有的观念“相悖”时,便本能地抗拒,久而久之,掉入了故步自封的恶性循环。大到一个国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直到战争轰开了大门,才发现时移世易,毫无抵抗能力,小到个人,停滞不前、拒绝成长,直到在不知不觉中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淘汰,还一厢情愿地感叹生不逢时。
导致习惯与人争论的易怒型人格,伤害人际关系以及身体健康。当一个人当别人提出的不同观点视作对自己的“反抗”和“攻击”时,整个人都处于剑拔弩张的备战状态,此时,往往因一语不合引起争论不休、恶语相向,甚至上升到肢体冲突。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因情绪失控引发的争执,究其原因,有的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
当转换为“绿灯思维”后,心态变得平和,站在更理性地角度来审视自己和面临的情境。如,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以试着分析自己或别人生气的原因,思考如何为我所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去应对。
【行动】
想着做、想着说,而不是抢着做、抢着说。当遇到一个问题,甄别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否是“习惯性防卫”,换用“绿灯思维”重新分析面对的问题后,再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