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听半看地读完了这本书,书前后的差异是挺大的。怪不得我的一个同事说,越到后面越看不下去了。不过,对我来说,后面的内容倒是给我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历史的新视角。
这本书名气很大,前几年还被拍成了电影。在读这本书之前,先看的电影。两相比较,可以发现电影里的部分情节跟书不太一样。
回顾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军马保卫战的那部分。后面写的较多的是从狼身上学到的东西,与狼相斗的情节就很少。尤其是最后几章,对中国自黄帝炎帝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强调狼性民族性格对历史的影响。
这本书的名气虽大,但我一直没有兴趣读。直到参加了一个博物文化论坛。论坛上有人推出了一个博物书单,书单中《狼图腾》的名字赫然在列。我比较纳闷儿:讲博物的,怎么会提到这本小说?读完书后,我想可能是推荐人觉得草原人对腾格里的敬畏应当引起当代人的警醒吧!
作者用很多的笔触讲了额仑草原上人与动物、植物等自然的微妙关系。草原人懂得这种微妙关系的重要性。因此,草原的生态维持着平衡,然而受政治的因素的影响,农耕文明渐渐侵入这片土地,使得原来的平衡发生了变化,草原渐渐退化,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很快显现出来。
由草原狼推而开来,作者也比较推崇森林狼和海洋狼,以及工业狼和科技狼。对于这些,我认为不太适合我们的民族。虽然这些“狼”都是进取型的,但后面这两种狼所对应的西方、俄罗斯及日本民族都有很强的侵略性。草原狼虽然也有侵略性,但一旦离开草原,其发挥的作用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况且后来的工业狼最开始追求的,并不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这个方面来看,它们与草原狼还是有较大差异的。现在我们所追求的生活,不正是西方狼说曾经走过的吗?
不过从民族性格方面来讲,作者的观点倒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关于民主这一点,中国的历史并没有这种传统,而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民主的形式已经有模有样了。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恐怕还真与民族性格有关系。华夏大地,典型的农耕地域,生存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没有强烈的扩张冲动。而为了维持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的生存发展,就可能发展出大一统集权的管理体制。古希腊、古罗马都不是靠农业立国,是不是因此走出了一条与集权相异的体制?
这本书最后对中国历史的梳理给我很大的启示。学历史时,五胡乱华、元朝留下的篇幅屈指可数,远不如其他历史时期。然而它们的存在对后世的朝代究竟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多大作用,是值得去思考的。
读完书后想再看下电影版的,结果转到豆瓣上去了。看了几个对该电影的评论,这些评论让我看到了别人眼中的狼图腾。
有很多人包括很多的蒙古族人,对书中或电影中的内容并不认同。有一个蒙古族的导演写了一篇观后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观点。他并不认同姜戎写的蒙古人看待狼的态度的部分。在这位导演的认知中,狼是畜生,不配作为图腾。还有人对书的一些内容不太认可。一是作者对狼的极端推崇,另一个是作者最后几章对中国历史的分析。这两年点确实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后者都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篇小说了。
个人觉得作者把狼写的那么卓然,可能过于艺术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