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把阅读量翻倍,我想输出和转化的形式需要改变,不一定非要有思维导图,但是还是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读书会里的分享。
当你的输入超级大的时候,你会不适应,这就好像虚竹在接受逍遥子的神功后无处发力,咋办呢?
转化,当你有个大量输入的时候,其实你的理解能力是不差的,关键是要看你能否进行有效的“连连看”,其实如果你达到一定的输入、输出平衡的时候,你在接受新观念、新想法的时候,都会激发你的旧知,因为你的看是带着问题去看的,就算你没想到,潜意识也不会放过这些信息,所以我们阅读的时候,要积极去想,“这个我知道了有什么帮助”,“这句话我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所以知也无涯,已有涯探寻无涯就是真么回事。
当然了,如果你的阅读没有办法突破倍速增长,那么后面的输出是会有一些障碍的,除非你非常有实践,非常有整合的能力,不然你是不会被自己“行家”化的,看书、阅读、找人请教都可以快速让你积累前人的学识,尤其是授课、讨论、培训、分享的时候,牛人们会不遗余力的传播自己,卖力传播,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好的商家,一个好的牛人必须前提是一个好的商家。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在看专栏的时候没有觉察出 李笑来、刘润、古典老师读的是那本书呢?
他们是反着玩的,把主题放出来,用相近的的书+理解+剖析+实践 杂糅而来。
最近听了大量的《得到》课程,有时候不是讲师主动说出来,都不知道他们的内容来源是哪里,当然这个是自己的问题,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所有的课程都不仅仅是一本书,就算是读书会,它里面也有别的成分,这个是知识的营养密度决定的,不仅仅要有料,还要色香味俱全。所以你分享一本书就要做好10本书的积累,不然你做出来的内容就仅仅是书,那书中的故事、案例、表达的意义到底有多少被我们吸收了呢?
知识和一本书都有漏斗结构,当我们看一眼书的时候,本身书就不能被读完,只需要完成一本书的使命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感悟分享,在书店里3个小时看了5本书,一些小感悟,一些行动后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别打赏,千万别点赞,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