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育”:为何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上)

“暗示教育”:为何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上)

写在前面的话

现在学校已经开学了,一个老师咨询:“ 老师,初中生好难管、我好想不做了、可是我觉得他们老是打架!出事了家长那边我又不懂怎么说,一不小心也会出人命的”等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初中生正是处在叛逆期的顶峰,这个老师教的还是慢班的学生,要知道,慢班的学生往往就会破罐子破摔,更加叛逆,所以学生问题多多。

那么,如何解决?

其实,“暗示教育”能够真正解决青春期学生的问题!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暗示教育”:为何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上)

前言

公元107年11月12日下午,湖南省沅江三中高三2班的班主任鲍方在办公室遇刺。杀死他的,是班里的尖子生、“爱徒”罗某杰。这是校园内极为暗黑的一幕!如果把罗某杰弑师的过程详解,他前后一共刺出了26刀,正常来讲,10刀后,鮑方估计已没了生命体征,但罗某杰还要疯狂的再补上16刀。更令人发指的是,罗某杰杀完人之后,一不慌,二不跑,从容地返回教室,走到被刺者女儿面前说,“我把你爸爸给杀了”。

法医称:鲍方共有20多处刀伤,致命的一击,扎在脖子上,刺穿颈部。

即便职业杀手也难以如此“冷血”!

为什么“鲍老师正准备拨通母亲电话时,站在侧后方的小罗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呢?

是什么让16岁优秀学生要用26刀捅死自己的优秀老师?

那么,为何16岁的优秀生瞬间就变成了吃人的魔鬼?

一、为何16岁的优秀生,瞬间就变成了吃人的魔鬼?

成绩优秀、前途光明的学生,竟然向对他寄予厚望并百般关照的老师痛下杀手,为什么?

罗某杰称:“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至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但这显然只是诱因。

几天来,多家媒体都在深入挖掘,显然都是在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

11月20日 ,澎湃新闻发表了关于此案的长篇报道,披露了不少“被忽略的细节”,让我们看一看是关于罗某杰儿时的故事有哪些?以及父母如何对他教育?

1.是父母的学习不好就暴力的直接“明示教育”

报道称,罗某杰“体弱多病,妈妈和奶奶就烧香拜佛,求保佑。有一次,他居然跳到佛台上。”“罗某杰四五岁时很调皮,用20多厘米长的棍子,敲在邻居老太太的头上。父亲罗平一生气就把他拎起来,摁到池塘里,吓唬他。他立刻认错:‘以后不会犯了’。”罗某杰越不听话,家里的管教越严格。一位邻居说,罗某杰上初中后,成绩渐渐进步很快,罗平和妻子才减少了对孩子的暴力管教。(杀师案细节:班主任罚抄书 他用刀刻字嘴里似念杀 2017年11月21日 澎湃新闻)

罗某杰越不听话,家里的管教越严格。

从上述两个细节中,不难看出:罗某杰从小对长辈、老人乃至神灵都缺乏基本的敬畏。

而父母对他的“大不敬”所采取的管教措施则主要是暴力。

看这个细节,“把他拎起来,摁到池塘里”——这个办法之简单粗暴,真让人“脑洞大开”。

对于暴力教育,罗某杰虽然承诺“以后不会犯了”,但那显然是缘于对暴力的恐惧,而不是源自内心的认同。而一旦恐惧感消失,或情绪一时失控,心中的魔鬼就会突然蹦出来,从而做出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罗某杰举刀刺向老师,就是因为老师在给他的父母打电话……

因为,他害怕老师给父母打电话,打电话意味着什么,罗某杰心里非常的清楚。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罗某杰今日的举动,或许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常言道:“有其父母,则有其孩子。”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此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了父母亲自身的行为表现同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据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 家庭教育失败是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说“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的主要产物!

为什么这样的说?

因为“问题父母”的父母在教育自己的"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不是打,就是骂!

实际上,孩子是不能“打”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不能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没有人赋予家长“打”孩子的这种权利,教育孩子应当给孩子正真的爱,给孩子交心、交谈。

实际上,有时候你打孩子,孩子还会打你、打你身边的人、打其他的人,打着、打着,彼此就会犯错误、犯天大错误,这一点是无容置疑是事实。

打孩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打孩子是“以暴制暴”,不仅是孩子身体的伤害,而且危害最大的孩子还会父母的教育方法欺负其他的孩子。心理专家认为,如果家长使用暴力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反而使他们心中产生怨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因为有时候你打孩子,孩子还会打你、打你身边的人、打其他的人,这一点是无容置疑是事实,父母务必记住这一点。其实,作为家长“打孩子”或“不打孩子”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错能改;不过家长一味地“打小孩子”是不利于孩子知错能改的。

从上述媒体的两个细节中,不难看出:罗某杰从小对长辈、老人都缺乏基本的敬畏,父母对他的“大不敬”所采取的管教措施则主要是暴力。

罗某杰虽然承诺“以后不会犯”,但那显然是缘于父母对他平时暴力的直接“明示教育”的恐惧,而不是源自内心的认同——我要学。

看到没有?

罗某杰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是格外宠爱,另一方面是高期待的望子成龙,在一方面是严要求的暴力教育。

这三种方式,是最容易造成孩子扭曲的组合,很容易导致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认知。

比如极端地自卑和自恋,一面自视颇高,以为整个世界都该围着自己转;另一面又很敏感脆弱,容易被负面评价激惹,难以分辨他人的善意。

在公安局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罗某杰说,“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

他嘴上说立刻认错:“以后不会犯了。”

可是,他犯的却是“滔天罪行”!

2.是家长的直接望子成龙的“明示教育”

据报道:外婆周芳说,当年经济条件不好,罗某杰的妈妈只读了中专,没有考大学。一家人都希望经常考第一名的外孙将来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周芳说,罗某杰小时候“有些不让人省心”。他体弱多病,妈妈和奶奶就烧香拜佛,求保佑。有一次,他居然跳到佛台上。背着他去幼儿园时,他抱着大人的脖子不放手,刚送去学校就跑回家。

罗某杰四、五岁时很调皮,用20多厘米长的棍子,敲在邻居老太太的头上。父亲罗平一生气就把他拎起来,摁到池塘里,吓唬他。他立刻认错:“以后不会犯了。”

像一场猫鼠游戏,罗某杰越不听话,家里的管教越严格。

一位邻居说,罗某杰上初中后,成绩渐渐进步很快,罗平和妻子才减少了对孩子的暴力管教。

但这一次,罗某杰已经不是犯错的问题,而是触犯了法律。

邻居忍不住问来访的记者:“这之后,娃儿还能继续读书不?”

在周芳的记忆里,外孙话不多,见面一般打个招呼就进屋看电视。罗某杰个子高,有些驼背。她一提醒“坐直起来”,罗某杰就耸起肩膀,笑一笑。

今年国庆节,临别时,周芳拉着外孙说,“好好学,考清华北大。”罗某杰点头答应:“要得。”(杀师案细节:班主任罚抄书 他用刀刻字嘴里似念杀 2017年11月21日 澎湃新闻)

事发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罗某杰说他只想考省内的一所普通二本学校。他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看一看,家长的直接望子成龙的“明示教育”心里,你的父母是中专,没有考大学,你应该好好学,考清华北大。

家长如此直接望子成龙的“明示教育”,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给家长、给父母学习的,他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他的所谓的优秀生,是父母逼的,不学习就挨打。

3.是学校的直接的“明示教育”

鲍方是市优秀教师,也是高三重点班的班主任。校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多培养出一些尖子生。”

鲍方老家和学校相隔仅仅14公里,但他很少回去,即便参加舅舅葬礼也是晚上赶到、半小时就返回学校。

鲍方的哥哥评价他,“把时间都花给了学生”,反复用“敬业”、“工作狂”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弟弟。他想不明白,弟弟的结局为何偏偏是死在学生的刀下。(湖南杀师案发生前被忽视的细节 | 深度调 2017-11-20 值得你关注的 深一度)

也许,答案就在女儿鲍莉的话中。她说“爸爸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爸爸觉得性格有问题是可以改的”。

多名学生回忆,事发前的一段时间,罗某杰在学习上很懈怠,对他寄予期望的鲍方批评了他好几次。鲍方并未发现这有什么不妥,因为他坚信这是为学生好。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罗某杰说他只想考省内的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这是他本人的想法,但没有任何其他人尊重他这样的决定,家人、老师、学校都在期待这个尖子生考“北大、清华”。

鲍方在事发前其实就意识到了“教育不好搞”,甚至也萌生了退意。在一次教研组聚餐的时候,鲍方曾说,教完女儿这一届就申请不当班主任。(杀师案细节:班主任罚抄书 他用刀刻字嘴里似念杀 2017年11月21日 澎湃新闻)

学校教育的“育分”不“育人”的结果:让“我们很多教师份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这是学校教育的可悲之处。

学校教育的“育分”不“育人”的结果: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边缘少年’,在校生犯罪率‘攀高不下’,高中毕业生‘撕书烧书’”!

学校教育的“育分”不“育人””的结果:让“我们很多教师,光‘教书’不‘育人’,有的连‘书都不教’,只有在自己的补习班教。”

这是什么学校教育?

这不是学校教育!!

这是制造谋财害命的“补课”教育!!

这是制造祸国殃民的“差生”教育!!

这是制造人伦悲剧的“吃人”教育!!

这样“多培养出一些尖子生”的教育,就偏离了的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目的。

4.是老师的直接的“明示教育”

(1)是老师语文回复说“那只能抄书了”的“明示”教育

多名学生回忆,事发前的一段时间,罗某杰在学习上很懈怠,对他寄予期望的鲍方批评了他好几次。

上学期的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要求他默写文言文,他抗拒,老师回复说“那只能抄书了。”一位学生称:“当时老师气,他也气,他就用刀在桌上刻字,嘴里似乎在念着‘杀’字。”(杀师案细节:班主任罚抄书 他用刀刻字嘴里似念杀 2017年11月21日 澎湃新闻)

(2)是班主任“不写就转班”是“明示教育”

同学,李力说,当时班主任鲍方让大家观看一部励志电影,并要求同学们写完观后感再放假。

罗军走出教室,和鲍方说他不想写。“他的声音不大,但态度不好,很多同学都能听见。”李力称,班主任那时明显有些生气地和罗军说:“不想写就转班。”

鲍方说完这句话就回到了隔壁的办公室,之后罗军拿着弹簧刀也走进了这间办公室。

当罗某杰听到班主任鲍老师“不写就转班”这句话之际,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残暴——磨刀霍霍——向“师教你书,你要师命”的人砍去。

所以,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方式是用硬的还是软的,得要了解学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乖巧听话的,高中可能很多学生都处在叛逆期。

所以“不写就转班!”,你知道这句话,可能,伤害了优秀生的自尊心,是他26刀刺死班主任的理由吗?

(3)是鲍老师不写励志电影观后感,就给父母打电话“明示教育”

班主任批评的,不仅是他当天不端正的态度,还有最近起伏较大的成绩。鲍老师让他报了号码,当打给父亲的电话无人接听,鲍老师正准备拨通母亲电话时,站在侧后方的小罗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26刀刺死老师的16岁尖子生已被刑拘,惨案缘何发生?嫌犯:他向家长打电话时激怒了我… 2017年11月15日 辽沈晚报)

罗某杰的室友曾听说罗被父母打过,他猜测是罗有家暴史,受不了老师的严厉批评。(高三学生刺死班主任被杀老师曾为其申请最高助学金 2017-11-13 每日人物)

其实,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有针对性的、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生。

由于,罗有家暴史,再加上“受不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又害怕老师给父母打电话,尤其是给他的母亲打电话。

母亲接电话,罗某杰知道意味着什么?

不是打,就是骂!!

而一旦恐惧感消失,或情绪一时失控,心中的魔鬼就会突然蹦出来——罗某杰举刀刺向老师,就是因为老师在给他的父母打电话……

所以,有家暴史的优秀生,在一时的冲动下,做出了刀刺死班主任想法。

经法医鉴定,这把刀在鲍方的脖颈、前胸、后背,一共留下26处刀伤。

再回忆,这些细节时,很多学生和老师痛心,如果大家早有警觉,一切也许还来得及。

二、由16岁的优秀生成为吃人的魔鬼,看“暗示教育”、与“心里教育”之缺乏

据,媒体报道,听闻上述事件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在微信朋友圈写道:“青春期心灵的惊涛骇浪谁人知晓?还有多少颗不定时炸弹将被引爆?”

上述事件中,这名姓罗的学生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重点班的住宿生,从高一时班上的20多名奋斗到第一名,同时可供支配的零花钱远远少于其他同学。“可以想象,罗同学的住校生活可能艰苦并充满紧张感。“孙云晓分析道。

孙云晓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罗同学抗拒某些作业时,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出现厌倦、反感、无助等情绪。”作为班主任,鲍老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情绪爆发,说出“不写就转班”的话语。这句话语与学生之前所积聚的压力激烈碰撞,成为弑师事件的引爆点。“这是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孙云晓对此深感遗憾。

孙云晓说得好,非常正确。

为何将手中弹簧刀扎向老师?罗某杰称:“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至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

这是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

可是,悲剧却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按照下面的假设的话,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

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不好,不用暴力的直接“明示教育”的话,那么,孩子的心田,就不会埋下暴力的种子!

如果,家长不用直接望子成龙的“明示教育”的话,那么,孩子就不可能会说出“只想考省内的一所普通二本学校,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如果,语文老师不用回复说“那只能抄书了”的“明示”教育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在淘宝网上购买弹簧刀。

如果,班主任不用说“不写就转班”的“明示教育”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如此痛恨自己的老师。

如果,鲍老师不用说不写励志电影观后感,就给父母打电话“明示教育”的话,那么,就不会激怒他。

其实,孩子的情绪,是很容易受父母的心情影响。

所以,老师的给父母的一个电话,让他“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罗某杰举刀刺向老师,就是因为老师在给他的父母打电话……

那么,被教育者,缘何拿屠刀砍向教育者?

三、被教育者,缘何拿屠刀砍向教育者?

网上流传的一份通报称,2015年12月4日早上8点26分,邵东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称:创新学校高中部六楼,一学生将一老师捅了两刀。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控制凶手,协助抢救伤员。经120急救中心诊断确定,被捅男老师抢救无效死亡。

据报道,2015年12月4日早晨,在父母眼里“内向乖巧”的他,当着母亲李秀珍(化名)的面,杀害了班主任滕昭汉。为了解这桩骇人听闻的血案,记者来到邵东县,独家采访了小龙、他的家人,以及邵东县某中学的师生们。(18岁学生当着母亲面杀死班主任 因老师妨碍其看小说睡懒觉 2015年12月10日南方日报)

孩子为什么当着母亲面杀死班主任?

1.孩子为什么当着母亲面杀死班主任?

据目击者、当事人描述,4日早自习结束,邵东县某中学高三97班的一些孩子,正在整理课本;李秀珍站在教室门口,等着儿子小龙。此时,一向少言寡语的小龙突然站起来,笑着对同学们说,“我要送给你们一个‘惊喜’”。

他身上揣着三把刀,和母亲一起走进滕老师的办公室。

“您来了……”滕老师起身,话音没落,小龙就扑上去,掏出两把刀,一刀刺中了老师的脖颈。滕老师倒在血泊中,小龙不顾母亲的阻拦,又刺了第二刀、第三刀。李秀珍拼尽全力,抢下一把刀;闻讯而来的97班学生冲进办公室,将另一把刀夺下。

李秀珍大哭,绝望地对儿子大喊“你把我捅死吧”,小龙回答:“要不是刀被抢了,我就把你捅死。”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班主任,小龙对母亲说,“你不要按住我的手,我要玩手机。”

“看到他倒下时痛苦的眼神,我就不自觉地想笑。”小龙回忆。(18岁学生当着母亲面杀死班主任 因老师妨碍其看小说睡懒觉 2015年12月10日南方日报)

当着母亲的面,把老师杀了!身为人子、人生,如此暴力血腥。只是不知道母亲亲眼目睹孩子杀死老师的时候,在做什么?

2.一名23岁的年轻教师,为什么被16岁的高一男生砍死?

君不见,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位年仅23岁的年轻教师郝旭东倒在血泊中了。而杀他的是一名16岁的高一男生,他为什么要动刀?

入学不足一月,没有任何仇怨,揣着三把利刃,连捅老师四刀……10月4日,发生在课堂之上的惊天血案在山西朔州惨烈上演。被害的老师家境贫寒,才华横溢,曾考中两所学校的研究生,创作发表了20余部小说和剧本。

而弑师的学生,却在其留下的一页 “死亡笔记”中,自称 “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

为什么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年,对老师对学校有那么大的仇恨?

网上有知情者称,李明曾在初中时被一位老师打断过腿,不过,这些消息都没有得到证实。

这个自称是“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认为“我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的李明,最终选择了“杀老师”这样的极端举动,亲手把自己的人生置于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还写下了三百余字“死亡笔记”,日记中这个16岁的学生称:“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恨国家、恨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我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接着他又写道“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后悔,自从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事业可以改变。” (朔州血案:23岁年轻教师倒在16岁少年刀下 记者 张海鹰 2008年10月21日 三晋都市报)

这是写在一张活页纸上的寥寥三百余字的日记,最上面写着“死亡笔记”四个字,日期是2008年9月18日。(朔州血案:23岁年轻教师倒在16岁少年刀下 记者 张海鹰 2008年10月21日 三晋都市报)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是惊呆了!为什么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年,对老师对学校有那么大的仇恨!

据了解,李明于10月1日在朔州综合商场花65元买了3把刀,并于10月4日开学时带入了学校。采访中,记者从李明的同学口中得知,从入学起,李明就说过用刀砍老师的话,而且在10月4日晚上上自习前和同班要好的同学说,不管当天晚上发生什么,他们都别动。还说,当天哪个老师来了他就捅哪个。大家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也没有向老师反映。

据知情人介绍,李明父母都是内蒙古人,他在内蒙古长大,后搬到朔州,初中也是在朔州上的学,并经历过一次转学,中考成绩为280余分,其父通过托人找关系,花费数万元,才让他进入朔州二中学习。据说其父是包工头,父母感情不和,常吵架。(朔州血案:23岁年轻教师倒在16岁少年刀下 记者 张海鹰 2008年10月21日 三晋都市报)

我们看,一个学生,无任何原因,无任何仇怨,在课堂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23岁的生命消失了。

现在该说什么呢?

3.江西高三学生,为何残杀班主任?

2013年教师节刚过,江西名校临川二中发生高三学生杀害班主任事件。14日下午,抚州市委宣传部发布消息称,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将其杀害致死。

临川二中校办公室主任熊海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案发时间在14日11时26分许,当时正值该校高三年级上课期间,班主任孙某正在办公室备课,学生雷某进入办公室后,在孙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持刀袭击孙某颈部,120急救人员进入现场后,确认孙某当场死亡。行凶后,雷某潜逃。(江西高三学生残杀班主任 学校被称“高考神话”2013年09月16日0钱江晚报)

据报道,涉案学校临川二中是江西名校。据临川二中官网介绍,截至2011年底,学校先后输送少年班大学生29人,146人免试保送全国重点大学,90人录取北大、清华,10多人录取空军或民航飞行学员。每年高考进入全省前10名学生人数稳居全市、全省前茅。对临川二中的办学业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过。

江西高三学生,为何残杀班主任?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班主任孙某是一个“严师”,“严师”能够“严”到什么程度呢?

“一位姓陈的学生说,孙老师和很多班主任一样,经常躲在门后“观察”学生上课的情况。“孙老师平时管得比较多,虽然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烦,但现在孙老师不在了,大家很难过,现在又换了新老师,对备考也有影响。”【江西弑师案细节:学生竞争压力大,嫌犯自暴自弃 2013-09-17南方都市报】

据新华网消息,雷某所在班级的学生说,他们每天从早上七点上课到晚上十点,一周有六次考试,只有周六晚上和周日下午可以休息,学习压力非常大。

可是,这么一个学校的教育“严师”,为什么却被弑?

我们先看这个“严”:就是严格,一丝不拘。

我们再看这个“出”:就是产生,此指培养出来。

我们还看这个“高”:就是本领高超。

整条意思:一丝不拘的好师傅或好老师,能教出本领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学生。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经过无数事实的证明,被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奉为至理名言。可是近年来人们发现,以严出名的老师越来越不受欢迎,是“严师出高徒”不合时宜了吗?应该说“严师出高徒”步入了一些误区。

“严师”真的能出“高徒”吗?

实际上,严师出高徒”确实存在误区,也因此影响了人们对中国教育“严师”的客观的、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其实,我不反对“严”,但“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也应该看对什么人,“严”也要“因人而严”,看在什么时候“严”?如何“严”?“严”也不一定要气势汹汹,有时候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可能更奏效;“严”也不能动不动就叫家长来“教育”,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越是叫家长来“教育”学生,学生越是“调皮捣蛋”,往往问题越不能解决。

不过,“严师出高徒”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这个“徒”的问题,“高”不“高”它才是内因;“严师”虽然重要,也不过是外因起的效果,教育,如果过于强调“严师出高徒”容易使学生、家长过多地依赖“严师”,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正如报道那样,班主任孙老师经常躲在门后“观察”学生上课的情况,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教育现象。

人们信奉“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误区,有一些不当做法,需要引起注意,师生矛盾如何化解?

我们的教育如何反思?

追问:为何两个月连发杀师案?

4.追问:为何两个月连发杀师案?

2015年12月,湖南高中生当母亲面捅死班主任这起案件是1个多月内,邵东县发生的第二起学生杀死老师案件。10月18日,邵东3名未满14岁少年入室抢劫,将一名小学女教师杀害。(湖南高中生当母亲面捅死班主任 行凶后面带笑容 2015年12月6日 新京报)

事后调查发现,3名嫌疑人年龄分别为11岁、12岁、13岁,其中两名是留守儿童,另外一名为单亲家庭且父亲身有残疾。三人清理现场后又在县城网吧上网,其中两名嫌疑人在网吧被抓获。由于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目前3名嫌疑人已被移送工读学校,两名当地监管部门官员被问责。事发后,邵东县教育局发文称,为吸取上述案件教训,在10月20日至12月20日,开展两个月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安全管理集中整治。

这样的事太多太多。

2012年6月,江苏科技大学大四男生吕存孝连捅该校能动学院副院长路诗奎13刀致其死亡。镇江市中院判决吕存孝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限制减刑。

2010年7月,同为18岁的陕西三原县青年陈晨和张鑫因没有钱花,抢劫昔日的初中老师刘某。陈晨、张鑫趁机持刀潜入刘某家中,趁刘某不备,在其身上连刺数刀,并将刘某的女儿郑某杀害,共抢得现金300元。

2008年10月接连发生三起校园命案:山西朔州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教授程春明被本校学生付某用菜刀砍死在讲台上。

为了读书,儿子杀母亲,母亲打死儿子的事屡屡发生,因为反感读书,未成年的孩子自杀的事更是数不胜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 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全部归咎于教育,然而教育的缺失肯定是原因之一。我只想追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由生长,是让人性升 华,是要让人快乐,而我们的教育却给人带来痛苦,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师生之情,本是人间最纯洁、最高尚的感情之一。学生杀老师,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有着怎样的理由,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也是杀人者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但是,一起起校园血案的发生,值得全社会深刻反思:本该纯洁的师生关系,为什么会变味?

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怎么样?

我们的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杨昌济老师,如何“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让毛泽东心服口服?

四、杨昌济老师,如何“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让毛泽东心服口服?

下面我们看——“《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的一个镜头:

毛泽东张扬、冲动、倔强的个性让他与恨铁不成钢的袁吉六老师有了一次课堂冲突。

总之,让学生感受到顶撞老师是多么不对的事,杨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用“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让毛泽东心服口服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

杨老师的做法却是那样的与从不同。

1.学生毛泽东:为何袁老师发生冲突?

上课铃响了,袁吉六绷着脸进了综合大教室,边报着分数,边把本子发给学生。

“毛泽东,40分!”作文本“砰”的被扔在毛泽东课桌上,鲜红的“屡教不改”四个大字和40分的得分把毛泽东看得目瞪口呆!教室里的学生们也都愣住了:毛泽东居然只得到这样的分数?!

“王子鹏,75;刘俊卿,90分……”袁吉六继续慢条斯理地给学生发放着作文本。他的身后,传来了“砰”的一声,不回头,他也知道这是毛泽东把作文本拍在桌上发出的声音。“怎么回事?”袁吉六环视着教室里的学生,瞪着眼睛问,“课堂之上,谁在喧哗?”

毛泽东“呼”地站了起来,气呼呼地回答:“我!”

“毛泽东?你要干什么?”袁吉六厉声问。

“我不明白。”

“什么不明白?”

“我的作文,为什么只得40分?”

“你还问我?”

“袁老师打的分,我不问袁老师问谁?”

这一来一往的针锋相对让所有的同学都吃了一惊,谁也没想到毛泽东居然敢这样跟袁吉六讲话!坐在旁边的几个好朋友拼命向毛泽东使眼色,示意他坐下,毛泽东却越发挺直了身子。

“好,既然你问我,那我就告诉你!你这个作文,就只值40分!”袁吉六气愤地指着毛泽东的鼻子说。

“我的作文有哪点不好了?”毛泽东质问老师的时候,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个学生,是在教室里。

“哪点不好?哪点都不好!提醒你多少回了,要平实稳重,要锋芒内敛,不要有三分主意就喊得十七八分响,你听进去一回没有?你变本加厉!你越来越没边了!”袁吉六抓起那本作文,摇晃着说,“你这也叫文章?你这整个就是梁启超的新闻报道,只晓得喊口号!”

“梁启超的文章怎么了?我就是学的他的文章。”

“你还好意思讲!好的不学,学那些乌七八糟的半桶水!什么是温柔敦厚,什么是微言大义,什么是韩章柳句欧骨苏风,他梁启超懂吗?他屁都不懂!还跟他学?”

“梁启超倒是屁都不懂,袁老师估计是懂了。”

毛泽东这句话,把袁吉六气得大胡子直抖,他指着教室门吼道:“你……你混账!你给我滚出去,滚!”

毛泽东愣住了,随即转身就往外冲,砰的一声,他的凳子被脚带倒在地!

“你……”袁吉六大概也没想到毛泽东真敢冲离教室,怒气冲冲地朝着毛泽东的背影说,“好,你走,走了就再不准踏进我袁仲谦的教室!”

“你放心,我不稀罕!”毛泽东头也不回地答应着,身影消失在了教室门外。

袁吉六把手上剩下的作文本狠狠一摔,涨红着脸骂道:“混账东西!反了他了!”

毛泽东气壮山河般地冲出教室,回到寝室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干脆躺在床上看书,可书也看不进去。正当他在床上翻烙饼的时候,方维夏、黎锦熙一脸严肃地进来了。方维夏沉着脸对他说:“出来一下,有话跟你谈。”毛泽东昂着脑袋,跟两位老师进了教务室,把刚才在综合教室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却一点没有认识错误的样子。

黎锦熙敲边鼓说:“这件事情很严重,袁老师、孔校长、纪督学现在正在校长室研究对你的处理方案。”

毛泽东像头小水牛一样,拧着脖子说:“处理什么?我本来没错。”

“你没错,难道是老师错了不成?”

看着方维夏满脸的恨铁不成钢,毛泽东一言不发。

“润之,不管怎么说,袁老师都是为了你好,课堂之上,你当着那么多同学顶撞他,难道你还做对了?”黎锦熙的劝导还是很温和。

毛泽东小声嘀咕道:“又不是我先骂人。”

“这么说是袁老师先骂人?”黎锦熙问。

“本来就是嘛。”

“他骂谁了?”

“梁启超。”

方维夏和黎锦熙都愣住了,一时真是哭笑不得,异口同声地说: “他骂梁启超你较什么劲啊?”

“那是我作文的偶像,我……我就是不让他骂。”

“你……”方维夏简直不知该怎么跟他说下去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犟呢?”

两位老师是受孔校长的委托来找毛泽东谈话的,此时只好实事求是地回去向孔校长汇报。孔昭绶一听毛泽东死不认错,脾气也上来了,决定非要严肃处理他不可。但黎锦熙却认为,照毛泽东现在的情绪,处分只怕是火上浇油。站在两人中间,方维夏提议说:“校长,依我看,能不能先缓一缓?处分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可现在处分,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毛泽东这个人,个性的确是有问题,太张扬,太冲动,倔强有余而不善自制。可我觉得,学生倔强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如果能让一个倔强的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那他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孔昭绶冷静下来,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谁能说服毛泽东这个倔强学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他们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齐声叫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杨昌济!(《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

2.杨昌济老师:如何用“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让毛泽东心服口服?

杨昌济老师“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教育毛泽东的灵活的教育技巧,让我们父母与老师值得学习!

下面我们接着看——《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

杨昌济听了孔校长的一番话,也着实吃了一惊,但他想也没想,就接受了孔校长安排的任务。他也明白,就现在这种状况,除了他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姑且不说袁老那里学校不好交代,单说毛泽东,他也不能撒手不管呀。

于是,当天晚上,他把毛泽东约到了君子亭。

晚风中,杨昌济背着双手,仰望着星空,突然背起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润之,这篇文章你读过吗?”

毛泽东在老师身后忐忑不安地坐着,小声回答:“读过,是韩愈的《马说》。”

“对,《马说》。这个世上,真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啊。为什么呢?”杨昌济在毛泽东身边坐下来,看着毛泽东,说:“因为人都有个毛病,自以为是。凡事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总之别人说的一概不认账。你比方……”

他看到毛泽东微微侧开了头,那表情显然已经在等着自己的批评,忙话锋一转:“比方袁仲谦袁老先生,这方面的毛病就不小。”

这一招很是高明,让毛泽东愣住了。

杨昌济问:“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不是,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啊,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他居然看不上眼,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注重含蓄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毛润之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嘛?他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跟你过不去,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你说对不对?”

毛泽东太尴尬了,尴尬得不知道怎么回答。

杨昌济接着说:“还有还有,动不动就搬出什么韩柳欧苏,要人学什么古之大家,那韩柳欧苏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几百上千年人人都觉得写得好嘛?难道你毛润之就非得跟一千年来的读书人看法一样?说不定你比这一千年来所有的读书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袁仲谦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这不是自以为是是什么?”

这番话让毛泽东越发不安了,但杨昌济还在说:“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是比不得韩柳欧苏那么有名气,就算是许多人觉得过于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做学生的偏要喜欢,偏要当他十全十美,他这个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因此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里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嘛?”

“老师,我……”毛泽东垂下了头,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杨昌济不再继续说了,只是盯着毛泽东,直盯得他深深埋下了头。许久,杨昌济才站起身,向亭外走去。走出几步,他又站住了,回头说:“润之,道理呢,我就不跟你多说了,你自己慢慢去体会。不过有件事我想告诉你,你入学的作文,大家都知道,是我敲定为第一名的。可你不知道的是,那次阅卷其实是袁仲谦先生负责,当时他把你定为第二名。仲老是长沙国学界公认的权威,能在他的眼中得到第二名的成绩,足可见他有多么赏识你的才华,之所以定为第二名,也是因为你的文章还有明显的缺陷。他一次次指出这些缺陷,一次次降低你的作文分数,乃至降到40分,为什么?他看中的第二名写出的文章在他眼中真的只值40分吗?一个老师,当他碰上自己非常欣赏的有才华的学生,却又总也看不到学生改正缺点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心情?我告诉你,五个字——恨铁不成钢!”

他说完,转身就走,只把夜空中的星光闪闪留给了正在发愣的毛泽东。(《恰同学少年》 第九章 袁门立雨)

我们看——杨昌济老师的“暗示教育”这一招很是高明,让毛泽东服气了,让心高气傲的毛泽东心悦诚服地“坐降落伞落地”,主动地在暴雨之夜向老师忏悔,同时也得到袁老师的原谅。

现在我们看一看:杨昌济老师“扬”毛泽东之“长”,“扬”得多么适度;“抑”袁老师之“短”,“抑”得多么有力。

3.“欲扬先抑”渐进式说服教育方法

“欲扬先抑”渐进式说服教育方法,这是一个渐进式说服教育的成功案例。

杨昌济老师虽然没有单刀直入、直面主题地对毛泽东给予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因为他了解毛泽东的个性,了解教育的规律,懂得说服教育的艺术。通篇谈话没有简单说教,没有刺激性用语。

一开始并不触及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不马上将问题公开在对话者面前,而是从问题的表面或其他问题开始谈及,逐步深入到问题核心。谈话过程平等、和谐,做到以情感人。最后,毛泽东幡然悔悟,内心受到强烈触动,主动找袁老先生认错、道歉。

袁老先生脾气也倔,就是不愿接受。可是,为了得到先生的原谅,毛泽东在寒风秋雨中一站就是一夜,袁老先生最终被打动,师生感情更深了……

毛泽东毕业以后,杨昌济老师,为了开阔毛泽东的视野,杨昌济让能去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

下面,我们再接着看——为何只有伟大的杨昌济,才能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4.为何只有伟大的杨昌济,才能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为什么说伟大的杨昌济,造就伟大的毛泽东?

因为,只有伟大的老师,才能造就伟大的学生!!

因为,只有伟大的老师,用“以退为进”教育“调皮捣蛋”学生方法,才能造就伟大的人才!!

那么,什么是教育“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

教育的“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也就是教育者说不要老是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喋喋不休的批评和责骂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飞镖效应”,有的时候我们不妨热点问题冷处理,更或者来个角色错位。

像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校长孔昭绶那样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移情”吧,先跟学生“套”近乎、“拉”关系,如讲讲自己在上学阶段也有过类似经历,这会让学生产生我们是自己人的感觉,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自己人效应”,而这其实是为学生设的第一个“套”,接下来将孩子“拉”下我们的“池塘”中“游泳击水”,可以再跟他讲讲自己这样做了的后果以及现在对这件事情的反思,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确是做错了,这就是我们为他们设下的第二个“套”,然后再将孩子“拉”上我们的“船舱”上“同舟共济”,这么做的益处在哪里?

“暗示教育”,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教育;是我们不用“动气”,而且学生还很“服气”的教育;是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我们如此教育,何愁“教”不好孩子?“育”不好学生?

“暗示教育”,对于学生采用“以退为进”教育,往往是正话反说,这方面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做的非常好,杨昌济老师的我们可以从《恰同学少年时》中看出,当作文袁大胡子给40分的时候,毛泽东很不服气向老师发出了挑战。

可是,后来众多的老师劝说让他向袁老师认错误,毛泽东认定自己没有错误,是杨昌济用“暗示教育”、“以退为进”、“先扬后抑”教育方法说服毛泽东的:“扬”先让毛泽东“坐气球上天”——

“不是,老师怎么突然批评起袁先生来了?”毛泽东不好意思地说。

“他做得不对我当然要批评他。你看啊,像你这样的学生,作文写得那么好,他居然看不上眼,这像话吗?不就是文章锋芒过甚,不太注重含蓄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值得这么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毛润之改不改,关他什么事嘛?他要这么一而再再而三跟你过不去,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你说对不对?”杨昌济这番话让毛泽东越发不安了。

但是杨昌济还在说:“最可气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启超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有什么不好,就算是比不得韩柳欧苏那么有名气,就算是许多人觉得过于直白,只适合打笔仗,上不得大台面,那又怎么样?你做学生的偏要喜欢,偏要当他十全十美,他这个老师管得着吗?还要因此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教训你,跟你争个面红耳赤,哪里有一点虚心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容人的气度嘛?”

“老师,我……”毛泽东垂下了头,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杨昌济老师这一招很是高明,让毛泽东服气了,让心高气傲的毛泽东心悦诚服地“坐降落伞落地”,主动地在暴雨之夜向老师忏悔,同时也得到袁老师的原谅。

现在我们看到没有?

杨昌济老师用“暗示教育”,“扬”毛泽东之“长”,“扬”得多么适度;“抑”袁老师之“短”,“抑”得多么有力。

教育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欲扬先抑”,“抑”是现象,“扬”是实质,“抑”是为了更好地“扬”;有时候“欲抑先扬”,“扬”是手段,“抑”是目的,“扬”是为了“抑”得更加有力。“抑”与“扬”既对立,又统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即要有对照性,又要有衬托性,相反相成,要有相通的桥梁。毕竟,我们的是真正目的批评教育,让孩子喜欢学习。

杨昌济老师,借“暗示与”巧劝毛泽东认错,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学习。

有时教育也需要“以退为进”、“欲扬先抑”,更需要“曲线育人”。

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以尊重学生的意见为主,采用“以退为进”的教育方法的战术。

杨昌济老师的“以退为进”的“暗示教育”,今天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教育?老师应该做什么样的老师?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子女的成才?老师应该怎样看待子女的成才?

为什么湖南一师在短短的5年中,竟然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

答案只有一个:只有伟大的老师,用与众不同的“暗示教育”,才能造就伟大的学生——毛泽东!!

在学校中,老师们非常喜欢听话的学生,可是对于“后排男生们”、“低头族们”,这些“叛逆者们”,在家里面不仅仅与父母斗,而且在学校,还要与老师斗,师生之间矛盾冲突就会频频出现。

老师被学生顶撞了怎么办?

那么,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底如何教育孩子?

学校教育,应该如何解决师生之间矛盾冲突?

“暗示教育”:为何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