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注解
陋室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在 在于,动词
有仙则名 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名 成名,出名
有龙则灵 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灵 显出灵异
斯是陋室 这是简陋的屋子
惟吾德馨 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 这,指示代词
是 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惟 只
吾 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
苔 苔藓类植物
上 长上
草色入帘青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入 映入
鸿儒 博学的人
鸿 大(同洪)
儒 旧指读书人
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 挑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阅 看,观览
金经 佛经
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 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 使……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
乱耳 扰乱双耳
案牍 公事文书
之 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劳 使……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 使身体劳累
形 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 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 孔子说
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 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词类活用
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古今异义
形;馨;鸿;丝竹;调
经典句子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