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个月前,我看到我们的早起群里小云子在问有没有一起组队读书的,后来了解到松小鼠同学最近因为困惑写不出内容,在7月日更结束后决定先从阅读入手。于是我就让她俩商量要不要一起来组织这个活动。我鼓励说两个人有了共同共读的想法,并且小云子是在之前做跑团的时候就有辅助过一起做活动,松小鼠也是在4月份和我一起组织过早起共读30天的活动,所以两个人并非完全的小白,我就说你俩可以试试。
私下沟通后, 松小鼠开始写下初稿的想法,前两周我们仨碰面交流了一次。我先问了两个人为什么想要共读,小云子提到说督促自己,大家一起共读更有氛围,会比一个人读的更有深度。于是我又问那最近想解决什么问题吗?或者有想读的书吗?于是聊到了沟通的书籍,松小鼠提到了《亲密关系》,因为自己反复读过也做过语音分享,考虑到小云子暂时并没有这个问题于是我提议把这个书的范围扩大到广泛一点的沟通书籍,后来就提到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非常的经典,也反复被提起,里面的一些案例场景很真实也可借鉴学习, 因此先定下了书名。接下来就是这一周如何来共读,设置七天共读的环节,每天的阅读进度和每天的互动,确定好活动的框架,最后就开始写下待办清单。当天就已经把内容大致定下。上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海报的设计,编写文案,还约定好了一起发朋友圈,并且在早起群里互动。三天宣传的期间发圈也有人来关注,但是没有人确定要参加,昨晚我问如果最后没有人参加大家会怎样?放弃了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再试试,还有没有补救的措施。最后还问小云子从这次活动组织到现在有没有来复盘,我们为什么没有招募成功呢?不久,小云子也很认真的思考后给了答复:首先是预热宣传时间过短,只有仅仅三天。第二是前期没有输出和书籍相关的内容,没有与大家有这类相关话题且没有这类需求的群众基础,第三说到自己不是IP或牛人没有流量效应。说完以后小云子还自己提出了解决方案:注意拉长预热时间,可尝试改为两周甚至一个月(这一点上我个人经验觉得一到两周即可,线上活动不宜过长,线下的话一个月的预热可以准备的更充分些);其次提到了平时要注意输出与书籍相关的干货,建立群众基础;最后是深入的去做主题阅读,让自己在这一块领域上更加专业和值得信赖。
有思考有行动接着有复盘,总结后并有了下一次迭代的可能。这次的活动组织看上去是一次夭折,但是却在为下一次行动奠定了基础。两位小伙伴也坚持说自己要去完成早读的部分,我也鼓励说记得在群里来分享和输出。期待这七天的共读,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如何去做共读的新尝试和努力方向,加油!这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值得记录,仍然为两位伙伴打call,为你们这一次的努力点赞,当它从一个小小的想法到变成较为成熟的思考再变成计划最后去实践这个过程本就充满收获,不是吗?期待七天以后小伙伴不一样的分享这次的共读感受,更期待下一次的共读。
不着急,等我们准备好,可以再出发!每一次有收获便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