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学习,都是提前要求孩子预习的,预习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读课文。
这天学习《乌鸦喝水》,我想检查一下孩子们的预习情况,请了几位同学分段读课文。有几个孩子高高地举起小手,眼睛发着光,脸上一股跃跃欲试、自信满满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有所准备。于是我请了几位同学。
一
第一位同学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声音响亮,比较流畅,字音准确:“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的……”一下卡壳了。
孩子本来笑眯眯的小脸上,一下不高兴了,要不是下面的课文没读完,连小嘴儿也差点儿撅起来。本来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让同学们佩服自己,结果错了一处,遗憾地不行。
第二位同学接着读。“乌—鸦看见——pang…胖(音)……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一句话读了半天也没读下来,这个孩子一下就没有了刚才的气势。这一段比第一段短,但是这位同学读得还不如刚才那位同学。
第三位同学接着读。“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停顿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了“地放进瓶子里……”后面的部分很流畅地读完了。
二
开始点评了。
同学们,咱们读书的要求是什么?
大声、正确!
这几位同学声音响亮吗?
响亮!
谁读对了?
×××
我说:咱们读书的要求是正确,正确我早就和大家说过了,是指: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不破句、不回读。×××(第三位)同学读得不错,只有“一颗一颗地”这儿稍微有一点儿破句。
刚才×××(第一位同学)前面两句读得挺好,我相信他一定在家里练了,对吗?
×××说:嗯。
你读了几遍?
嗯——好像是3遍。
哦。我心里说:才读了3遍,挂不得呢!
又问第二位同学:你读了几遍呢?
2遍。
我心中有数了,从孩子们自信地举手,说明他们小小的脑袋瓜里认为,自己读了几遍,已经很棒很努力了,一定能读得很好,所以才举手的。但是,结果却不像他们想的那样。
我说:有一句话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们听过吗?”有的同学说“听过!”
“是啊,在舞台上表演,短短几分钟的完美,是要靠舞台下刻苦的、无数次的练习,舞台上的情况是会变的,只有练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把出错误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同学们在家里都预习了,很认真地读课文,但是,到了课堂上想展示的时候,却出了错误,自己觉得很遗憾,为什么呢?因为当你站起来的时候,难免会有点儿紧张,影响你的正常发挥。”
三
这件事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我们总是说孩子不知道努力,所以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总是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努力有多么重要,多么有意义,但是,什么是努力,怎么做才是努力,有没有教孩子呢?
如果没有,我们凭什么去批评孩子呢?
努力,我随意查了一下。
360百科是这样说的:
努力,中国汉语词语,尽量的使出自己的力气来做事。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比如说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努力,就是用尽力气去做事情。但是,孩子用尽力气了吗?
读课文,先要练习,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出来、读下来,再连贯起来,最后反复练,直到不出错。
写生字,老师讲的时候,会听、会看、会想、会观察字形、笔顺、笔画、占位、间架结构,写的时候,每一笔都慎重下笔,想好再写,尽力学得像一点儿。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做口算,要求是一分钟完成10道题,并且不出错,就每天计时练习,出了错误立刻改正,提醒自己下次不出错。
读英语,以录音为模版,每一个词的语音、语调,包括停顿、节奏,都做到像,惟妙惟肖。
什么是“用尽力气”?就是跑步跑到精疲力竭,就是这篇课文我不能正确读下来就反复练,就是听讲、做题的时候,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运用所有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尝试。
而不是读了、做了、看了、写了、完成了,
仅此而已。
这样不叫努力,或者说还够不上称作努力。
四
孩子是那么天真,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没有人做给他看,他不知道什么叫努力。他以为读了就是努力,写了就是努力,每天来上学了就是努力。
可是,他听过家长说: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但是他去实践了,却没有得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于是他就糊涂了:
为什么我努力了,却没有做好呢?
是我做得不对吗?
还是爸爸妈妈说的不对呢?
还是我太笨了?就算努力了,也不能像别人那样取得好成绩?
所以,我们有必要教给孩子正确的努力姿势,让孩子学会真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