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营-47-自我关怀

2017.10.11日 星期三 天气晴

10月11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47个学习日。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小理论,叫做“自我关怀”。

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她是一个很会善待、关怀他人的人,对自己却极其苛刻。她在朋友犯错时能够带着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宽慰他们,但在自己出了一点错时不停地责怪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生活中其实不乏这样的人:知道怎么关怀别人,却不知道怎么关怀自己;懂得如何理解别人,却无法理解自己;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却容不下自己的一点过失。

关怀自己、善待自己是一种能力,并且它常常比关怀他人更加困难。今天,我们就结合自我关怀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同时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Kristin Neff的同名书《自我关怀》。希望这段音频能够告诉你,如何像关怀他人一样关怀自己。

关怀自己的能力,指的是什么?

关怀自己与关怀他人并无本质差别。要关怀他人,你首先要能够注意到他们的痛苦;

其次,关怀意味着被他人的苦难所触动,且用心去感受、共情他们的痛苦。

关怀还意味着你会对他人抱有善意,包括在他们失败或者犯错的时候,而不是一味地苛责和批判。简而言之,关怀自己和关怀他人一样,是一种能够宽容自己,接纳自己,理解自己的过失和苦难,并坦然接受人无完人这一事实的能力。

自我关怀并不基于自我评价。人们关怀他们自己,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些特别的品质(漂亮、聪明、有才华等),而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关爱和理解。这意味着,如果你拥有自我关怀的能力,你不必靠“特别”,靠成就,靠比别人出色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Neff提出,自我关怀包含了三个核心组成部分:

1. 宽慰自己,而不是自我批判

东方文化中强调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也不断告诉我们要如何善待别人,理解别人,却鲜少教我们应当如何安慰犯错或失意的自己,甚至还鼓励自责。自我仁慈意味着停止对自己的无休止的挑剔和批判,理解自己的瑕疵和错误,不一味地加以苛责。同时,自我仁慈不仅仅强调停止自我批判,更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宽慰自己,就像宽慰一个失落的朋友那样。

2. “苦难没有将我与他人隔绝开”

事情不如想象中那样发展,或者自己不尽如人意时,身处低谷的人们会可能产生出一种“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痛苦或者犯错的人“的孤立无援之感。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而脆弱和不完美,更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因此,自我关怀也包括认识到痛苦和不完美是人的共性——这不是单独发生在我身上的,而是我们都会遇到的。

3. 静观当下

自我关怀还要求以一种平衡的方式去处理负面情绪,让它们既不被压抑也不被扩大。想要关怀自己,那就需要先以开放的、不带评判的态度去觉察自己的消极思维或情绪。同时,也不过度沉溺在自己的想法或情绪之中,否则就会被负面情绪所束缚。

那么,自我关怀为什么如此重要,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呢?

首先,自我关怀能够增强我们的情绪修复力。

在众多研究中,一个稳定且一致的结论是:自我关怀能力强的人抑郁和焦虑水平更低。而自我关怀也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主要保护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这种能力帮我们更好地面对困境,处理消极情绪,使它们持续时间更短,对我们影响更浅。

比如,研究发现,自我关怀程度高的人,越少感受到分手/离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缺乏自我关怀的人,更容易苛责自己,在出现问题时一味地试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到底哪里不够好?是不是我改了,我们就能再在一起了?”,因此缺乏自我关怀的人,通常也更难从上一段感情中释怀。他们的无法释怀,更多的是无法“原谅”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关怀不是帮你压抑负面情绪,因为对痛苦的抗拒只会使煎熬加剧(煎熬 = 痛苦 x 抗拒)。恰恰相反,自我关怀鼓励面对伤痛,体验所有的情绪,并接受它们都是有必要的。

其次,自我关怀也与提升动机,促进自我成长息息相关。

许多人学不会关怀自己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认为这会让自己懈怠,致使一事无成。就如同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不打不成器”这样的话一样,我们倾向于相信,只有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但实际上,自我批评作为动机时,它的效果是浅而短暂的。此外,由自我苛责产生的焦虑还会大大地破坏行为表现,适得其反。

相反的,自我关怀才是最有效的内在动机。这是因为,自我关怀包含了深层的、长期的对健康和快乐的渴望。如果你关怀自己,你就会做任何能让你学习和成长的事情。

什么样的人喜欢苛责自己?

在Neff的一项研究中,她发现自我关怀和对他人的关怀(例:同情,共情和利他行为)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善于体恤他人的人,与Ta是否也能如此关怀自己无关。

与自我关怀相反的一个概念叫作自我批判,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许多总是给予他人善意的人却无法接纳自己。Neff提出,大多数自我批判的想法都是采用一种内心对话的形式,似乎脑内一直存在着一个尖锐、消极的指责声。比如,“你真是胖得恶心”,“就你这个差劲的样子,怪不得没人爱你”。

有时,这样的话也会在社交场合中演化成一种带有屈从性和防御性的行为,出于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 比如,一个习惯苛责自己的人可能会在担心被他人评判时先自嘲:“我穿这件衣服像头牛。”这样做,他们似乎是在告诉对方:我已经先发制人,在你批评我之前批评自己了,我已经知道自己有多么糟糕,所以请你不要再说难听的话,告诉我我已经知道的事了。

Neff认为,那些自我苛责的,尤其是那些厌恶自己却能够关怀别人的人,多是那些在童年时未曾得到过稳定的爱的人。这类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一时一时的。有一些时刻,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肯定,而另一些时刻,父母对待他们的行为和言辞,又会让他们怀疑自己是否一无是处,不值得被爱。

这种不稳定的爱有时是有一定规律,建立在一些明显的行为之上的。比如,每当考到了一个好分数之后就会被父母夸奖,被毫不掩藏地示爱——“我的宝贝果然最棒了,妈妈真爱你”。而在犯错之后,又被贬得似乎一无是处——“你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到?!太让我失望了,真是白养了你”。

但在另一些时候,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度甚至不存在任何规律。这就像是有些父母会在自己心情好时突然对孩子百般宠爱、包容,却在自己遇到了一些糟心事后将情绪全部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家长当在外面和朋友开心地把酒言欢后回到家,和在工作上被数落了带着一肚子气回到家,对着在作业上遇到了困难的孩子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孩子看来,明明做的是同一件事,却受到了完全不同的对待,这让他们在困惑不解的同时,也产生了对自己的质疑。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尤其是那些感受到不稳定且无规律的爱的人。他们感受过爱,所以渴望着能一直被那样对待。在他们被关怀的那些时刻,他们也学习了如何去关怀别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表现得好,对别人好,来求得更多自己想要的爱。但同时,他们也在那些被突然嫌弃,或是漠视的时刻,怀疑自己是否不值得好好被爱,怀疑是不是由于自己不好,才不能获得父母稳定的爱与肯定。

相对的,那些被父母以一以贯之的态度对待的孩子,比如稳定地爱着,或是长期冷落,会更可能会长大成为那种既关怀他人,也关怀自己,或是对他人和自己都保持着冷漠和厌恶的人。而那些时而感受到爱,又时而觉得自己没有被爱着的孩子,则更加容易成为只懂得关怀他人的、自我苛责的人。

如何做到自我关怀?

Neff表示,自我关怀不但是一项可以被习得的技能,而且它还是“剂量依赖型”的——你越多地练习,就越能熟练掌握善待自己的方法。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关怀自己的正确方法:

1. 在对待自己时,想想你是如何对待他人的

一个最初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是,想象如果是一个你很在乎的朋友、亲人或是伴侣在受到打击或拒绝时来找你,想要寻求安慰时,你会对Ta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比如,如果你最好的朋友在失恋后来跟你哭诉自己的痛苦,你可能会告诉Ta:你一定会遇到更好的人,你可能会建议Ta在这段时间可以去做一些之前一直想做的事,你还可能一言不发,用一个拥抱和一碗刚煲好的热汤温暖Ta……

2. 注意你使用的语言

许多不会关怀自己,甚至总是苛待自己的人,可能已经习惯了频繁的自我批判,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没能意识到自己又在为难自己。所以,在开始练习自我关怀之前,了解自己是否对自己比想象中还要不友好,是很重要的。

为此,你需要警惕每一次脑中那个责怪、打击自己的声音的出现,并记下当时你所想的,或是准备对自己说的话。比如,在一场考试失利之后,一个不会自我关怀的人可能下意识地责骂自己:“你怎么这么蠢,都复习了那么久还是考不好“。此时,你需要将这句话记录下来,并扪心自问,如果此时是别人处于同样的情况之中,你会这样说吗?有的时候,我们只有在罗列出那些话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究竟有多么苛刻。

3. 用肢体动作来安抚自己

研究表明,善意的肢体动作能够立刻对身体和大脑造成影响,抚慰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缓和压力激素的分泌。比如,你可以在独自伤心痛苦时,将双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或是用双臂搂住自己。除此之外,如果不愿向他人倾诉,你也可以拥抱一些东西来安慰自己。研究表明,被排斥的人如果能在事后接触毛绒泰迪熊,他们的不适感和失落感会得到不小的缓解。

4. 准备并记住一些安慰自己的话语

如果你有了一些熟记于心的宽慰自己的话,就可以更容易地在每一次想对自己说“你真是太糟糕了“的时候,及时替换它们。你需要认真想一些能真正让你产生共鸣的、你真正认可的宽慰之语,而不仅仅能是空泛的”你是最棒的”。当你渐渐习惯于用这些准备好的话语关怀自己时,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会对自己的宽容。同时,你也可以配上上一条所提到的善意的肢体动作。

最后,希望你能够明白,一个真正温柔的人,不仅仅能够共情他人的苦,更是能接纳自己的苦。

愿你的温柔也有留给自己的那一份。

今日电影推荐:《搏击俱乐部》美国 豆瓣评分9.2 结局翻转 与自我有关




10月11日读书心得

《茨菰》——一个乡下姑娘进城后的遭遇和注定的悲剧。

苏童(1963年-),中国当代作家,原名童忠贵,江苏苏州人(原籍江苏扬中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南京。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1943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等。《妻妾成群》曾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苏童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新写实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特点是追求以客观平静的笔调叙述故事,尽量不带主观情感。

内容梳理:小说通过少年“我”的视角,记录了乡下姑娘彩袖在知青撺掇下,逃婚进城后的种种遭遇。彩袖借宿在“我”家,给一家上下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母亲、姐姐、姑姑等人出于同情,接纳了彩袖,对她颇为照顾。小市民恪守的待客之道,那些厌恶而克制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乡下姑娘的拘谨与狡黠,对主人家的讨好,都被苏童刻画地入木三分。当彩袖的哥哥追到城里,彩袖所带来的麻烦突然被放大了。她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无处托身,只好回到乡下完婚。彩袖喝农药自尽的消息传来,又让一家人陷入愧疚与自我安慰的矛盾心理中。

赏析:

小说的优点很多,比如老练精到的语言,从容平缓的叙事节奏,对带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风情的生动描绘,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还有公鸡、照片等细节所带来的戏剧性效果,都显示出一个成熟作家一如既往的艺术功力。

苏童的《茨菰》最初发表在《钟山》2007年第四期,小说以当事人“我”的角色围绕“换亲”叙述了顾彩袖的遭际,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构思。《茨菰》中顾彩袖的命运是悲惨的,在“换亲”这种封建社会陋习以及周围人名为帮助、实为冷漠无情的催逼下,走向了喝农药自杀的不归路。

《茨菰》中悲剧的诞生:

诱发因素:

1“换亲”陋习的牺牲品。

“换亲”即“交换婚”是封建社会遗留的陋习,“交换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或家族协议,采取互换其姐妹为妻来解决婚姻问题的一种古老习俗。”苏童曾说:“《茨菰》离时代远了,是七十年代的一个故事,但是我觉得它对今天还是有意义”。顾彩袖的哥哥娶了媳妇,作为交换,媳妇的哥哥就要娶彩袖,换亲作为一种补偿型婚姻,一方面作为封建不合理的婚俗残留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被包办的婚姻是无果的,即便不是爱情,是利益的交换,双方也是不对等的。

2人情冷漠的受害者。

如果说换亲是诱因的话,人情的冷漠便是催化剂,顾彩袖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巩爱华策划了逃婚,但她没有把顾彩藏在自己家里,她以先进知识分子姿态把球抛给了“我”表哥,我姑妈家没地方搭她的床,于是顾彩袖暂时来“我”家,和“我”姐姐住在一起,后来顾彩袖哥哥来“我”姑妈家要人,“我们”家又把球抛给了巩爱华。

在这场踢球游戏中,我们看到了每个人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只是碍于面子,才容纳下顾彩袖。在这场以救人为名义的抛球游戏中,推卸的是责任,将每个人的言语与行为做了展览,足见人们的冷漠。

矛盾发展流程:从势均力敌到一边倒,诱使读者深思旧制度之所以持续发挥捆绑作用的原因——人的过度自利性

在《茨菰》中顾彩袖与他的未婚夫处在对立的两个方面,他们间的对立是婚姻关系的对立,顾彩袖家与他未婚夫家达成契约,通过换亲建立之间关系,但顾彩袖单方面不同意这门婚事,顾彩袖的帮手巩爱华家、“我们家”、“我”姑妈家、妇联和未婚夫的帮手顾彩袖的哥哥之间是对立的,他们之间各事其主,“我们”一伙帮助顾彩袖制定和实施逃婚计划,让这桩婚事无果了之。

顾彩袖的哥哥是既得利益和旧秩序的维护者,他得到了顾彩袖未婚夫的妹妹,为了维护这种交换关系,他要看着她的妹妹与未婚夫结婚,实现交换,所以他在得知他的妹妹逃婚后,拿着麻袋和绳子去到“我”姑妈家要人,顾彩袖与她的哥哥之间围绕是否愿意维护旧秩序对立,顾彩袖显然不愿意嫁给她的未婚夫,她看到了自己的哥哥得利,但这种利益是以“卖”她为前提的,她不愿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一个年纪比自己大很多,身体和心理都有残缺的人,他的未婚夫没有出场,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愿意娶顾彩袖为妻的,这样就产生了顾彩袖的未婚夫与顾彩袖的帮手之间的矛盾。

有意思的是,顾彩袖的帮手由于外力,主要是怕招致麻烦对自己不利,反而消极帮助,反而在实际上支持顾彩袖哥哥把她带回去,消除麻烦,于是顾彩袖的帮手倒向他哥哥一边,成为她哥哥的帮手,这样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顾彩袖,她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她不能被旧秩序所容忍,走向了不归路。

《镇长之死》——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小人物镇长的悲惨命运

陈世旭,1948年1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以《小镇上的将军》一举成名,20年来笔耕不辍,“日写五千文字”,被称为中国文坛“常青树”,江西文坛的“领袖”;在“小镇文化”、“农村系列”之外,这几年来,由于知识分子命运处境的变化,陈世旭开始关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处境。

赏析:

一、镇长其人

这部小说最显眼、最光辉、最值得争议的,就是这个镇长的形象了。貌不惊人的癞痢头,很让全镇人看不上眼,“这样一个人来做镇长,实在是对全镇人的一种欺负”。从外表的低调到一出场行事的低调,都为后面的一鸣惊人作了铺垫。

开一个上任欢迎会,副镇长和妇女主任调笑不止。大家该懒散的懒散,该沉默的沉默。结果到最后请镇长说话时,他一句话就宣布散会,控制了全场形势。可以说,镇长的作风、手腕都是极其个性的。这样有个性的一个人放在这样的小镇上,有那么些“不合时宜”。

小镇人的心理防线还未被打破,对于这个镇长有抵触,更有防备。真正让镇长坐稳了位子的,就是那个现场会。副镇长为了拆镇长的台故意降低了食宿标准,在破旧的“镇革委办公室”里,报到开会的干部们挤作一堆席地而睡。没料想镇长第二天一早就锁了大门,真枪实弹地指着大家“逼供”。这些交代材料在当时就是罪证,可是哪个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隐瞒?只能乖乖把那些作奸犯科的事情抖出来,被镇长捏在了手里做把柄。这一抖,抖出去的可能就是全镇人的性命。若是要批斗,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

文革有多惨,就是因为价值批判体系的混乱无情,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抓住了一点小辫子就把人归为反革命。然而镇长放过了所有人,除了强奸妇女主任的副镇长。在面对主动交代的办公室主任时,他“耐心地听办公室主任念完了自己的交代,停止了拗椅子,睁开眼睛,没有像对待先前的那些人那样让他把交代留在桌上,倒是隔着桌子,伸手把办公室主任手上的那叠纸接过来,扇扇子似的摇了摇,然后拿桌上的打火机,点着了那叠纸。”

办公室主任做的是什么事呢?他凭借自己当居委干部的机会,为一对成不了事的新婚夫妇“做检查”,结果自己占有了那个新婚妻子。事后那对新人居然来感谢他,说真的成事了而且怀上了。多么让人心寒的愚昧,在四人帮的蒙昧统治下,群众被信任的干部玩弄,怀的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还给人送感谢信。毫无疑问,办公室主任内心是在悔痛,而镇长深知这是个悲剧,却不能让悲剧扩大,也顺便做个人情,将人心与权利尽数收入手中。于是他烧掉材料,说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了”,“以后注意,要跟路线,不要跟人。”“办公室主任一直惊怕地睁大的眼睛里泪水一下涌出来,一直想跪没有跪成,现在咚地一下跪了个扎实”。这里的争议显然很强烈。

镇长如法炮制,对全镇干部都用了坦白从宽的手段,烧掉交代材料重新来过,是否说明他在收买人心?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手腕并不少见,镇长身上带着点旧社会官场的遗味,为了权利掩盖事实,善于进行人情交易。从这点说,镇长也脱离不了腐败这个圈子,他终究不过是一个观念陈旧的小人物,没有什么高尚的大德,只是会点官场手腕罢了。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是在保护所有人。有错就改,这是做人的基本规则,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他通通给予改过的机会,并不单纯是贩卖人情,因为他从未想过要控制什么来为己谋私,这点通过后面的描述可以清楚看出来。他深知文革的残酷无情,深知如办公室主任这样的丑事曝光会导致家破人亡,既然错事已经发生,批斗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镇长是深谋远虑的,也是极其具有反叛精神的。当所谓革命的重任与人性的责任之间冲突时,他会毅然选择后者,从一个人,一个有良心的人的角度出发,做出所有人都认为是荒唐的事情。

在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的时候,为了新村建设要迁移村民,镇长又遭遇了一次顽固抵抗。这次抵抗他的,不是那些干部们,而是一个拒绝搬迁的寡妇。他命令民兵强行拖走寡妇,寡妇的茅草屋迅速被推土机轧成了一堆土。“一村人一哄而散,晓得是再没有理可讲了,都回去抢自家的东西。想让这样一个哈巴癞痢发善心,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镇长又一次动用了他个性十足的非常手段,软硬兼施,对其他村民杀鸡儆猴,对那个寡妇却私下里承诺,新村建好后会解决她的住房,并每月给她送口粮。寡妇从抵抗到怀疑到妥协,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镇长的话都算数了,虽然最后因为私下里侵吞口粮被批斗,但他始终闭口不提寡妇的事,让寡妇的孩子顺利当上了兵。镇长此举是真正的无奈,即使放在现代社会也能显示出很多现实意义。

在四人帮时期不顾人民利益大搞新村建设,这绝对是一种铺张和残忍。镇长在这个过程里没有错:“我也是没有法子,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我不晓得我们瞎办不得么!现在上头叫办,你不办,是要法办的。法办了我一个人不要紧,你们到头还是躲不过这一劫的……”这充分展示了镇长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无奈,他任由寡妇往他脸上吐口水,都不回避,这样能屈能伸,都是出于一个很淳朴的信念:与其让别人来办,不如自己来背这个黑锅。自古救急不救穷,镇长出于内心的善良救助了寡妇一家,却和她分享着这个秘密,对别人丝毫没有提起过。一方面的保守,一方面的圆滑,一方面的无私,镇长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刻画得已经入木三分,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彻底将这个人物悲剧化了。

由于镇长的事迹,省革委主任亲自来新村视察了。这时的镇长已然成了劳模,自己辉煌无比,对上级也是毕恭毕敬。然而,省革委主任赖在镇上不走了,因为他看上了镇广播站的播音员。在这里,作者饶有趣味地写道“省革委主任显然有些不悦了。他迫不及待的要做一个女孩子的工作,结果却老是这么一只可恶的癞痢头在他面前进进出出。”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呢,传说是省革委主任到了哪里,哪里的母鸡就要穿裤子,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省革委主任滥用职权奸淫妇女,是对人民的一种欺压,戏谑的口气在这里实际透露着讽刺与悲愤。这样一个大恶棍,掌管着当时至高无上的“革命”的权利,人们却没有能力去反抗,反而把这种所谓的“教育”当作一种荣耀,把纯真无辜的女孩子当作了牲口祭祀给领导的欲望。

人们心里却不是麻木的,小镇人对省革委主任的痛恨间接演变成了对卑躬屈膝的镇长的反感。他操劳着一切事宜,帮省革委主任寻找着那个女孩子——可他最后带来的,是一张女孩子紧急返乡的电报。女孩子没有“教育”成,省革委主任怏怏不快地走了。省革委主任没有因此责怪镇长,他毕竟“尽心尽责”了,只是谁也不知道,安排女孩子回家的,正是镇长。

在当时,这也算是拼了命救过了,这种忤逆的事情在身为劳模的镇长看来,显得有些不值一提,因为他的善良本性从来就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别说是省革委主任,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我想他还是会坚持自己内心的原则,把女孩子送走。

这个悲剧的效果,就在于被救的人,那个播音员,后来成了全国知名的演员,却不知道当初自己身在怎样的境地,也不知道镇长为什么救她。甚至很讽刺的是,她当那个镇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因为暗恋她许久,才不能容忍把她送入省革委主任的手里。镇长居然和播音员有“私情”了,又一次成了无耻、不自量力的代言人,连单纯善良的动机都被人误解,最后身败名裂,还有人说他“到死都要跟名人扯上联系”。

有作家曾认为目前官场最缺乏的是有朴素的真诚的人性的官员:“有了讲究追求修养官品的官场,就好像这个冬天的日子,千树万树梨花开,漫天甘霖洒下来,有了神韵,有了风采,有了节操,有了人性的湿润和温馨。”小说中的镇长,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朴素的真诚的人性的官员”。

当“官”的职责与“人”的良知冲突时,他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生存和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往往会给他带来生存的窘迫。在小说中,我们看到镇长作为一个人,总在用他的人格感化着读者。可悲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他并没有感动全镇人,也没有任何申诉的机会——他的命运,早已和历史融为一体,身不由己的政治斗争,是四人帮在广大人民头上开的玩笑,愚弄着小镇上乃至全中国的每个人。镇长心里是清醒的,是善恶分明的,可却成了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文革的那几年,他的政治生涯达到巅峰,文革一结束,他的背景被人挖出来,“大家这才晓得,一个臭癞痢当初能那么不可一世,原来竟有这样的背景,也就激起大家无比的痛恨,声讨起来一个个义愤填膺。”这样的结局显然是荒诞的。作品这种简练、荒诞的手法,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标志,在蒙昧的小镇人身上更能体现这种被愚弄的意识感。

镇长作为一个小人物,坚持着自己的个性,却又服从着上级的安排,可谓是宠辱不惊。这样的行为能不能算是一种抗争呢?毫无疑问,他是在用自己的善良行为抗争着这个丑恶的社会。他被批斗“搞特殊化”,专吃猪头肉,然而猪头肉一般人是不吃的,镇长选择了最差的那部分留给自己,却被人误解乃至定罪,这就是一种荒诞。

镇长说“结论横直是你们做的”,看似没有反抗,却已经用坚持自我这种方式获得了精神的解放。他最后的命运是悲剧的,死因仍是因为善良:“他和生产队的一个副队长把拖斗前边有抓手栏杆的地方让给了几个女社员,两个人坐在旁边的车帮子上。”我们暂且不要扣那么多高尚的帽子在镇长头上,但镇长是文中唯一一个自发坚持自己原则的人,他的形象因为他的个性而鲜明,他的命运是对他善良品质的无情嘲弄,他的抗争虽然失败了,却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写出人物命运的无常,是作者一以贯之的特质。他曾有一篇也是写官场人物的小说《七彩路》,在他的艺术阐述中,“七彩”指的并非绚丽,而是人物命运的变幻莫测。镇长的命运结局,也正体现作者的这种艺术特质。

二、历史之悲

我们必须把镇长的悲剧放在历史的背景里,来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在这样一部颠倒感强烈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文革前后中国所经历的痛。

痛的不光是镇长,也有副镇长、办公室主任、妇女主任、寡妇,以及全体的小镇人民。几乎没有人幸免于难,集体意识对人性的摧残达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地步。

那些腐败堕落的官,和那些麻木不仁的民,以及见风使舵的知识分子,构成了悲剧的三大主体。

文中并没有太多直接写到文革的语句,但是有一个关键人物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那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个小说家。这个在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说是作者的化身也不为过,而且最后一句话清楚表明了他的身份:镇长“死之前他不知为什么特意提了两个人,一个是那个镇广播站的播音员上海女知青。如今她是电视、电影上能让一般观众觉得脸熟的演员了;另一个就是那个写小说的人,如今是杂志报纸上常常出现名字的作家了。一个他拼了命救过;一个他做过垫脚石。”有几个文笔好的知识分子将镇长作为垫脚石?答案显而易见,那个办公室主任可能就是后来的作家。

从懵懂无知的新婚夫妇,到邮电所长,到食品站站长,到反对拆迁的村民,可以清楚看到小镇人身上那种让人无奈的愚昧。

其实镇长这样的官,才是真正的领头羊,他能够利用手腕呼风唤雨,也能够深入基层铁面无私,在他的带领下,小镇走向的是辉煌,而不是毁灭,他是这场政治游戏里唯一的清醒者和局外人,也是最大的牺牲品。到最后,人性还是完全被蒙蔽了吗?到底镇长有没有获得人们的尊敬和理解?那个受过他帮助的寡妇,年年都不忘给他上香,凄凉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希望。

特别提到的是,那个被他救过的女演员,曾经来找他演出那个《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的角色,镇长的外表丑陋和内心善良,第一次得到了肯定。在作者看来,这种肯定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对小人物身上价值观念的一种追思和怀念。

历史造就了镇长的悲剧,这种人文财产被无情的淘汰和抛弃,因此作品的主题仍旧带着一种无法承受的沉重。当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现代的政权相冲击时,人性的坚固已经岌岌可危,原则在瞬间就能被倾斜,善良被权利淹没。淳朴的小镇人不会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么,走出去的知识分子也不会原谅历史对他们开的玩笑,于是镇长永远成了无名土堆里的尸骨,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仍然挣扎在无知的边缘。这就是所谓历史的悲剧,是文革那十年带给中国社会的巨大创伤。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47天,今日小理论是:自我关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743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2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28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85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1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60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19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0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36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5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1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70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27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10.13 星期五 天气晴 10月13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
    阳明先生_X自主阅读 377评论 0 16
  • 白沙镇脱贫攻坚诗文汇编 共 勉 文/马风雷 脱贫摘帽值得庆, 骄傲自满皆需摒。 四个不摘肩上扛, 牢记习总细叮咛。...
    a76754fdd820阅读 2,711评论 0 1
  • 铜锁是银锁的弟弟,脖子上挂个银锁,瘦单单,高过我一头,孩子王。那银锁我曾仔细瞧过:蝙蝠形,正面刻着“长命富贵”,反...
    aaammmth阅读 919评论 0 2
  • 大家好,我们的日子,又过去七天了。今天也是我今年夏日安静独处7天退修的第一天。 突然想问一问,2020这个充满动荡...
    成长教练Tina阅读 309评论 0 2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4,439评论 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