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完大概5分钟
先抛出一个大问题:
白茶是什么?
首先,肯定是茶叶(废话)
看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和松溪等地。地理位置为北纬27°左右。
看外形:有散茶和团茶两种。主要特色是,身披白毫,色泽灰绿。
看树种:白茶树种
看加工工艺:萎凋,干燥。(没错,只有这两步) 目前的“新白茶”,制作工序稍有不同,为萎凋、轻发酵、轻揉捻、干燥。萎凋程度比普通白茶轻。
在我看来,白茶,在茶中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无论是加工工艺,外形,口感,营养价值,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如果把绿茶看做是一个初入江湖的年轻侠客。(可以想象成令狐冲)。那白茶就是一位身怀绝技,独孤求败的绝世高手。(东方不败什么鬼。我说的是风清扬啊喂。)
作为一名得道高人,首先你得武艺高强。像其他茶类的“十八般武艺”。如提神醒脑、延缓衰老、抗辐射等等都要精通外,还得有自己独创的一套武术体系与理论。
一般的伤寒感冒肯定是不在话下,一口下去药到病除。抗菌消炎也是一把好手,还有静心明目,护肝养肾之功效。
说了这么多,白茶长什么样呢?
拿白毫银针来说。条索修长壮硕,身披白毫,色泽灰绿。(我第一次见到说像蜘蛛腿,被老教授骂了一顿,觉得我没有美感)
常见到的还有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为什么白茶有何么多白毫(毛)呢?
首先跟白茶的茶树种有关。
虽然茶叶的分类是按加工工艺,发酵程度进行分类的。但是茶树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每一种茶叶都有适合自己的茶树品种,有人工培育的也有自然生长的。
白茶的茶树品种能够细分为很多类,常见的有大白茶树,水仙茶树,菜茶茶树(又叫小白)。
说起来,唐宋之时制白茶,还没有大白茶树,水仙茶树。小白茶树也还没被人类驯服,它还只是生长在太姥山上的一株野茶树。后来才被移植到郑和一带。
大白茶采一芽头,制成白毫银针。大白或水仙采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制成白牡丹,菜茶茶树芽叶制成贡眉、寿眉。这类的茶树的芽叶叶背多白色绒毛。
其次,白茶的工艺不捻不揉,自然萎凋(晾晒烘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本身的白色茸毛。
白茶种类这么多,到底怎么区分啊?
直接上图
就像上文所说,白茶分类按照鲜叶原料不同,分成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和贡眉。根据形态可以分成散茶和紧压茶。
白毫银针根据产地不同分成福鼎白毫和政和白毫。其中以太姥山一代的福鼎白茶更为出众。
寿眉和贡眉的差别,可以想象成贡眉是寿眉的高配版。两者树种上没什么不同,主要是相差在质量上。
说起贡眉、寿眉,还有一个故事:在宋朝,小白茶树地位显赫,而且桀骜不驯(还是也茶树,没有走上低廉量产的道路),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对小白茶的也是茶尽其用。当时小白茶的芽头制成芽茶,称玉雪银芽。叶片也萎凋,烘干,制成茶叶。叶片经过干燥后,变得细长弯曲,又披满银毫,有人说像长寿老人的眉毛。寿眉一词也由此而来。后来甚得皇帝喜爱,寿眉也成为贡茶,称之为“贡眉”。
白茶起家奋斗史到底如何精彩?我们下一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