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美梦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刘彦彤
合上书的那一刻,所有的繁华、喧闹、眩目就开始无可挽回地渐渐遥远而模糊,只剩下盖茨比雨幕下的葬礼依旧清晰得可以感受到寒冷。盖茨比死了,死在他的美梦里,死在了他迷人的理想里。
这是一个最狂热、最悲凉、最理想、最荒诞的美梦,这是爵士时代最后的美梦。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回到那无数个纸醉金迷的夜晚,菲茨杰拉德的描写可以说惊艳了所有的读者:泳池、草坪、灯光、玲琅满目的冷盘,以及尽情流泻的音乐和笑声。盖茨比的院子里挤满各式各样的客人,他们穿着价格不菲的礼服,整瓶整瓶的香槟倾入杯中,隔着书都仿佛能够看到晃眼的灯光强势地驱赶着黑夜,以维持人们这看似永不停息的纵乐。
巨大的繁华让我有一瞬间的恍神,想起《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盛景。一样的热闹喧嚣,但似乎又有不同,让人隐隐觉察出绚丽背后的不和谐:“总会有认识盖茨比的人帮他们(客人)介绍一下,从此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像在娱乐场所了。有时候他们从来这到离开根本就没有见过盖茨比。”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作者的一个讽刺,不请自来的客人甚至都不认识主人。客人尽情追逐着欢乐,然后又不知疲倦地寻找下一个兴奋点。恣意享受着金钱带来的迷醉,一点一点把自己的灵魂掩埋。
盖茨比的院落就如同《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让读者可以对时代窥知一二。由于对爵士时代的不甚了解,我姑且把它称为物欲的时代。我终于知道盖茨比的院子和大观园的不同。那里的客人眼神是空洞而迷惘的,尽管他们用美妙的笑容和高超的社交技巧极力掩盖,也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如同舞台上的木偶,内心的空虚泛滥成灾。
而盖茨比是那个世界里鹤立鸡群的存在。他的院子里有整个东部最繁华的聚会,但他却从不踏足一步。当人们在这里尽情纵乐、醉生梦死的时候,他只是站在自家的栏杆旁,彻夜遥望黛西家的那盏绿灯。
那盏绿灯里有他全部的梦。
黛西是盖茨比昔日的情人,战争爆发后,盖茨比被派往战场,黛西则嫁给了有钱的约翰。遗憾的错过后,盖茨比坚持要重温旧梦,并终于靠着这个信念赚了大钱。他周周大办派对,不过是为了黛西能够来参加一次。
当理想脱离了现实,一切就会在既定的轨道上越滑越远。盖茨比没有意识到,当他把黛西当作自己全部的理想,并“以无法想象的狂热为其添枝加叶”是,他心中的那个黛西早已远远鲜活过现实,真正的黛西早已不似以往,丈夫的出轨,婚姻的破碎使物质无法填满她空虚的心灵,与盖茨比的婚外情也不过是为了追寻刺激。
在一次意外中黛西撞死了约翰的情人威尔森太太,盖茨比决心为她顶罪,当威尔森太太的丈夫前去复仇时,约翰把一切嫁祸给盖茨比。盖茨比死了,死在他的美梦里,死在了他迷人的理想里。
我是喜欢盖茨比的。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有梦。这个不切实际,极易破碎的理想使他带上了悲剧色彩,如同飞蛾扑火。我不知道死亡这样的结局对盖茨比来说算不算一种幸运。起码他从来没有为他的梦而后悔过。他把自己“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而华而不实的美”,如同另一个堂吉柯德。他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柏拉图式的浪漫理想里。尽管他最终听出了黛西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那是她永远青春的源泉”,但是他心中的梦想从未破灭。
在盖茨比的葬礼上,最终只剩下了尼克和一位不知名的客人来为他送行。当初光临他的聚会的客人全都不见了踪影。这是最最讽刺的地方。他们去哪儿了呢?又去哪一个聚会进行新一轮的醉生梦死了呢?他们依旧只会盲目地灌醉自己,用繁华的灯光麻痹自己。挥霍带来的物质享受是那么空洞和浅薄,下场只是在精神空虚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而盖茨比却带着他的梦永远长眠。
到底谁更可悲?
盖茨比最终没能完成所谓的“逆袭”。当他第一次看见黛西家的那盏绿灯,他觉得他的梦就在眼前,不可能抓不住的。只是他不知道,当他为了那个理想而苦苦奋斗的时候,美梦早已在黛西一轮轮的觥筹交错中失去了现实的意义。他拥有的,不过是一盏绿灯而已。
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物欲横流却并不真实”,人们用金钱堆砌起自己灵魂的墓地。而盖茨比,做了一场再也不会有的、爵士时代最后的美梦,至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