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我们根据两个小小的例子扒扒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1. 给我美元,否则就给川普投票
(美国大选有希拉里和川普两派)
2.春天来了,我却看不到
这两句话,一句带有威胁性,一句带有感伤性,同样都有不错的施舍效果,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
(一) 给我一美元,否则就给川普投票
(1)在本次美国选民当中,可分为三种人:
1. 支持希拉里
2. 支持川普
3. 中立
第1、2两类人群加起来所占比例很大。既然希拉里、川普是各自党派的总统竞选人,并且竞争处于胶着状态,我们可以推算两党选民所占比例大约是1:1。所以,流浪汉不管是威胁希拉里还是川普的支持者从人数上来说都是对的,所以,身边路过对希拉里、川普的支持者人数各占50%。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他们两者的流量是相同的,那么下面就是如何转化为『上钩』了。
(2)
1. 提出要求:给我一美元
2. 给出理由:否则给川普投票
提出要求能增加过往人群的关注度;给出理由能给潜在『支持者』一个施舍的理由。
这里涉及3个关注点:
1. 要求
2. 理由
3. 权益维护
要求
要求被人,别人就会选择接受还是拒绝。
每个都希望自己是被社会、被群体接受的,同理心导致,如果别人给你提一个要求,如果能够给自己一个足够的理由去接受,那么你是不会拒绝的。
理由
你会去掂量接受的代价和理由的充分性关系。
显然一美元的代价换来不去支持川普的理由你会选择施舍。
权益维护
支持希拉里,反对川普这是对你的权益维护。
如果一个人是希拉里的支持者,那么很多时候,对于希拉里的支持都是无意识的。所以如果受到一个条件反射:受到川普的小小威胁,那么就会自动触发这类人群的保护机制,无意识的选择对希拉里的支持---施舍一美元。
(二)春天来了,我却什么看到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说这句话利用了人内心中善的本源;也可以说,利用人内心中恐惧的本源。
可以这么分析:
1. 反差
2. 善良
3. 恐惧
反差
春天是美的,美是需要欣赏的,可是却是不到!
这是一个很大的反差,这样就给过往的人群一个足够的理由去关注面前的流浪汉。从运营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引流。
善良
同情、怜悯流浪者,这么美的春天,你是可以欣赏的,他却无法欣赏。善良的本质是同情,是一种理解并带入他人感受的本能。人们对于自己熟悉和相似事物更容易同情。故靠同情心就可以获得不少的施舍。
恐惧
人类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人类害怕恐惧,那么到底恐惧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一篇《女生看韩剧的危害堪比男生看AV》中说到,多巴胺的分泌带来愉悦感,多巴胺分泌的下降就会引起不适,进而会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而CRF的分泌会增强不适感,进而引发恐惧的产生。恐惧是人类生存自我保护的本能,它可以让人类快速的应对威胁,比如原始社会,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个剑齿虎,那么恐惧就会立刻触发人类的本能反应:战逃心理(fight or flight)。
人们对流浪者是没有任何恐惧的,但对失明会产生不适,进而产生战逃反应:到底是『逃』—走开,还是『战』—施舍,最终大部分人选择了战:施舍。
虽然都是施舍,但是背后的原理却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