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智伯之亡,亡于无德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公元前的403年。后来人们对这段历史,又称之为三家分晋。说的是智伯有才而无德。后被三家瓜分的经典事例,流传了几千年。
智伯:又名叫做智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掌握晋国的重要大权。历史上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就发生在智伯身上。晋国智伯因有勇、有谋而无德,竞成了被瓜分的对象。
开始统治晋国的国君是智宣子,而且晋国非常強大。由于智宣子年龄逐年增大,加上身体健康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管理国家的事务问题上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早有从本族人的诸子中找一位贤德双配的接班人。
到底谁出来接班、做继承人这是个大向题。国君智宣子通过反复的考虑之后,决定确立智伯为继承人选。在讨论人选的时候,有位威望高的长者族人智果建议说:“他不如智宵”。並指出了智伯的长处和短处。
智果说:“智伯虽有超越别人的五项长处,值得肯定。人长得帅是他的第一长处;精于骑马射箭是他的第二长处;才、艺双全是他的第三长处;能说会道是他的第四长处;做事果敢是他的第五长处。但他的短处就是内心存在着恶意和阴谋,手段残忍,缺乏仁厚之德。”
智果还说:“如果智伯以五项长处来对付别人,经常做一些不仁不义的恶事,没有人愿意跟他搞团结。要是真立智伯做继承人,智氏宗族一定会走向灭亡。”智宣子没有采纳智果的意见。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主张。
智果深谋远虑,深感国君用人不当,一定会给智氏家族晋国带来灾祸。智果为了躲避灾祸避免灾祸临头,智果主动向上级领导请示,要求脱离智氏家族,另立辅氏。这就是智果的智慧,看人看事入木三分。智果的预见是否灵验?稍后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