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lphaGo很火,它的开创者也公开了它的算法,我们看到了被编程的机器在超越着人类的极限,恐慌着却又不屑,不就是被写出来的程序嘛,有什么了不起,可你知道,你也是被编程的吗?
小的时候,你贪玩不爱学习,一身泥点跑回家以后,总要被骂以后没出息,你不以为然,却在潜意识中种下了“我不行”的种子。
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你,偶尔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家里上演了男女混合双打,你身上很痛,心里却很暖:爸妈终于能关注我一下了,在你眼里,闯祸就等于被关注。
你家教很严,犯一点小错就会受到很重的处罚,只有当你在学校和别人一争高下得了第一的时候,你才会看到母亲开心得和邻居炫耀的笑脸,得到来之不易的笑脸,你明白,只有最好的才会被重视。
那些儿时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你的思维、左右你的态度,编程你的思想。
有人说,教育是人成长的一剂良药。可是药三分毒,教育也并不都是能够治愈人生的。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如柴,这些柴搭建起的塔一层又一层,不是每层都有用,却决定了人看问题的高度。不懂兵法的人看不懂商业战术的价值,不明文学的人猜不透诗人内心的呐喊。我们总是追求高度,但这些高度是建立在知识吸收之上的,这些理论和技能,经验和理念,是教育给我们写的代码,不断更新,却根深蒂固。
人们喜欢随大流,不知道是不是人类行为的印随效应。还记得你写论文的时候吗?不知道怎么写,会看看别人的吧?还记得过马路的时候吗?有的人会跟随人流闯过没有变色的红灯的吧?网络上宣传一个爆款,有的人总想买点来跟随潮流吧?找工作迷茫的时候,选择考研还是找工作,你会参考下别人的做法吧?总是有那么些时候,你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就会看看别人,人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做得多了,人就被洗脑了,存在即合理,有人做的,就是对的。可这个逻辑关系也是醉了,杀人还有人做呢,对吗?
还记得前些日子网络上曝出了一个循环论证的传销组织:“民族大业”,很多父母不远千里带着行李被聚集到了鸟巢门口,但是发现并没有所谓的聚会,儿女们借此机会希望让父母脱离这个可恶的组织,结果一些父母却说,你看,还有那么多人一直在坚持呢,我也得坚持下去,这次只是宏观调控,钱一定会发的,我得为民族大业作出贡献。
这年头,有给别人洗脑的,编程别人思维的人,竟然也有自己把思维玩坏的人,看来学逻辑真很重要。
其实很多事情都能编程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父母对我们的态度,老师教我们的知识,你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我们所感受的一切都在对我们造成影响,所以有人说,你的人生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可这一切影响对我们真的好吗?
你可能有过这种经历,父母说,年纪差不多了,赶紧找个对象结婚,你看隔壁小王都有孩子了,你还是单身狗一只;朋友说,在外漂泊多累啊,赶紧回来考个公务员,稳定下来多好,咱们没事可以休闲一下;男友说,等咱俩结婚以后你就别工作了,好好在家照顾家庭,相夫教子;书中说,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舆论说,女人要回归家庭。好像女人的年龄、家庭、职业在这个社会中都已经写好了,不这样做你就有问题。
我曾经也认为女人就这样过一辈子其实也挺好的,但现在我只想说:“呵呵!”
阿德勒写了一本书特别有名,叫做《自卑与超越》,我看了好几遍,其中就说到了那些会对我们生活造成影响的事,会怎样陪伴我们一生。书中说,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它来自于童年的经历和对自我的解读。其实不仅是自卑情结,其他的问题也一样,我们对于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是由别人给我们的定义和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定义共同组成的,其中后者的作用至关重要,我想这也是人类和机器最大的差别之一,我们可以自我定义,自我改写“人设”。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偷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长大以后当了警察,另一个儿子长大以后当了小偷。就是这样,两个儿子的选择都和父亲相关,但却更加决定于他们自身对于自己的定位和结论。
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可以改写的。自己改写,主动一点,知道你是谁,你想要什么,很重要。
有人过着曾经被定义的生活,思维能力被限制;有人为了打破那些儿时记忆的禁锢而奋斗一生;有人放荡不羁,跳出了禁锢,活出了自由。三个阶段各有所难却各有所值,人生无外乎等于成长,我们每一个人也只有一辈子,自己的书为什么不自己写呢?重新定义你自己,重新定义你看到的人和事,别过被编程的人生,多思考一下,你才会过得不同。
世界那么大,放飞自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