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do everyday.
昨日与同学聊天,她向我抱怨说许久未去学校,心中焦虑得很,我这个暑假只在家中呆了十多天,听她这么说只当她是故意惹我‘嫉妒’,没成想她强调多次,是真的“焦虑”得紧。
“不学习,不看书,甚至不刷剧,一日醒来,似乎转眼就到了晚上,这样没有自我更新的空虚的日子,让我觉得恐慌”
她这么跟我解释道。
我十分羡慕她不甘于空虚并渴望自我更新的心态,一细想,我也的确是因为即使在家也忧心着学校的事情丝毫进展都没有,越呆越恐慌,索性早早来了学校,但夏日假期自带让人整日慵慵懒懒的香气,来了学校也有快二十日了,工作量七凑八凑能赶上平日里三四日。
嗯,我这是家也焦虑,校也焦虑。
横竖焦灼感都极其强烈。
生理反应就是嘴巴里面外面的口腔溃疡此起彼伏喧闹非常。
“我在焦虑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再清楚不过了,我一直都很清楚我当下“应该”做什么,无论这“应该”是迫于他人的期待还是我自己认为的他人的期待,总是有这么一件当务之急的“应该”摆在我面前——完成当前的课题达到毕业要求。
不得不做的事情与心中想要做的事情的矛盾是焦虑感的来源。
但做着一件事的时候忧心另一件事,或者干脆两件事都深感无从下手,却不是一个能够摆脱焦虑感的好办法。
这种焦虑感之所以让我在面对一堆事务时一再拖延,是因为无论哪件事都是需要放长线钓大鱼的,我却毫无耐心只想一撒网就有大鱼们扑腾扑腾往进钻。
但这不现实。
“一万个小时”理论之即使能够被人断章取义拿来用并得到大众认可,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心里明白,想要成就一件事情,没有时间的堆积,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是万万做不到的。
但我确实因为看不到一丝影子的,来自于遥远未来的成就感,而屈服于当时当下的诱惑中,沉溺于一局游戏,一场电影,一集电视剧带来的多巴胺里无法自拔,却忘了日复一日“虚度光阴”的累积即是一条离能让自己能真正幸福满足的成就感愈来愈远的路。
连续几日毫无节制的看剧看综艺后,我对于这点的感触尤为强烈。
于自己应做的和所谓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上每日都毫无增益的感觉,一点也不愉悦。
一集电视剧带来的愉悦感很快就消失殆尽了,随之而来的是浪费时光的内疚与自责,以及对毫无进展的人生的焦虑。
最近开始看一些和学习有关的vlog,大多是各国高校生上传在Youtube上的自己在学校或是假期的一日,这些vlog都有个共同点,日常并且高效,可以看得出来,up主们过完一天后心里是满足的,这满足来自于这一日任务清单上的划去的一项又一项,来自于自己对待自己一日的认真,当他们晚上躺在床上时,不会因为又惶惶度过了一日而黯然神伤。
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公众号发的文章,题目浅显又深刻,你就是每日你在做的事。
是你的日常成就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