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实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同时,无论是妄自尊大还是妄自菲薄,其根源都在于不准确的自我信念。
邓宁博士表示,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带有自我服务倾向。以智力为例: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她在定义“智力”时就会赋予数学能力和分析技巧很大的权重,而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长的学生则可能强调语言能力或创造力。然而,我们很难得到准确的反馈。邓宁认为,人们不愿意对他人作出消极的评价,逆耳忠言犹如凤毛麟角。
另外,人们还可能因为眼界狭窄而自视过高,如有些人自以为是驾车熟手,其实却是马路杀手,还有的人读了本股市方面的书就自认为可以和专业股票经纪人匹敌。
从邓宁博士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道,现实中有大量的高估自己的人存在,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周围,在你的出现的每一个地方,当然你自己可能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都可以判定是弱者,因为没有一个共识的标准来定义实力的强弱,实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所以在一个相对的环境中,我们都会高估自己,因为我们都不愿意真正承认自己的弱小。
由于都可以判定为弱者,当然反过来也都可以判定为强者,而我们又倾向于认定自己是强者,所以,我们高估自己一点也不为奇。
不过话说到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想首先还是要从“利”开始分析,利既是内因也是外因。
1、高估自己是为了强化自我意识,提高自信。
高估自己的首要原因或者说首要利益就是对自信的增强作用。
那我们为什么要自信呢?
因为人类是一个依靠故事来维系发展的物种。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文明基本上就是建立在一条人类共同意识和价值追求的逻辑轨道上的。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建立协作、往前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描述未来,不断地寻求意识形态的统一,然后在不断的呐喊、解释以及阐述中,我们又都能够达成一致,共同相信我们说描述的那个还不存在的“未来”。
正因为这种不断解释和描述的需求的存在,所以我们得优先相信自己所说的,确信自己所期待的那个未知世界确实存在并能够到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势必会有意识地高估自己,从而为“说服”带来一种积极的能量。同时这种正能量的不断积累也势必会带来力量的倾斜,从而带来积极的反馈作用。
这正是自信的来源,而自信的人最可靠。
2、高估自己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
高估自己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自己快乐。这里可以通过一个常见的现象来表述这个观点,即爱吹牛的人往往比较乐观。吹牛是高估自己的一个典型表现,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而爱吹牛的人,也是笑声最多的一群人,他们往往性格比较外向,生活乐趣也比较多,他们并不会考虑很多理性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不停的展现自己并乐在其中。他们是一群爱炫耀的人,他们需要吸引别人的目光,因此他们更需要高估自己。
抛开道德的束缚和偏见,我倒觉得无恶意的吹牛也并非是一件坏事,说者痛快,听者饶有兴趣。只不过对于听者来说,一定要明确知道我正在吹牛,否则吹牛就需要被审判了。
3、高估自己能够给自己带来收益。
这两年我也陆陆续续地面试过很多人,通常在最后选择的过程中,被我留下来的大都是一些较“自信”的人,或者说是一些有点高估自己的人。因为我在判断中除了依据一些文字上的东西外,主要就是依靠面对面的沟通,而在沟通中我会对对方的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对方告诉我他的优势和能力值得我信赖的话,我必然会倾向于选择他。
另外从我自身的实际体会来看,高估自己确实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比如在一次的业务谈判中,对于是否能够出色的完成对方的要求,其实初期我的内心也是打鼓的,但过去的各种成功的经历又告诉我这个案例也不会有问题,肯定能够搞定,最后也是毫无问题的解决了。
除了业务,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高估自己的时候,而其中大部分都会带来积极的效应的。包括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也是在不断地高估自己,否则我就不会抛开心理学家的科学方法论不谈而要自己去“追寻内心的感受”了。
4、高估自己是经验主义的积极反馈。
邓宁博士说的很对,通常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容易高估自己,其原因就是经验主义的积极反馈。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出色就会倾向于不断地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有意识地抬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作用而忽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经验主义也是我们自以为傲的安身立命的利器。比如找工作经常会遇到这种提示:有经验的优先。这种“优先”明明在告诉你:嘿,我们需要你,你有经验。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应为这种需要而更加自信,在自信中自己的形象又高大了一些。
我们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如果是能力不足或者气量不够的谦虚,我觉得就是一种虚伪,于其如此,还不如高调一点,高估自己一些。当然,高估自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判断和认知偏差,但积极的作用还是要大于消极作用的。只要不过分高估自己,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人们还是可以接受的,况且高估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