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抗辽(续2)
几年后,太宗趁辽圣宗幼小,母后萧太后专权时期,兵分三路北伐征辽,但由于萧太后当时在边境修建工事,并且训兵有方,导致了宋军大败。
宋太宗两次征辽失败,朝廷内外谈辽色变,宋政府采取了退让措施,在河北沿边的平原上广修河渠池塘、广植水稻和柳、榆林,阻挡辽的铁骑。宋真宗即位后对辽更是以和为贵。辽军看宋朝软弱可欺,就不断遣兵南下,威胁了宋朝朝廷。只是由于大将杨延昭等人奋起抵抗,辽军才无法长驱直入。
至于为什么会打不过辽军呢?原因三点:冗官、冗军、冗财,以及当时的重文轻武的思想。
冗官:当时宋朝大力举行科举,取进士不取一,而一取三,当时的进士是有三种:进士、从进士、替进士,这些进士都需要工资。而且为了防止出现权臣,还在中央设立了三司使和枢密使。为了防止节度使叛乱,设立了知州,又为了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再设立通判。最后又废除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利,设立转运使,将赋税全部聚敛在国家。
冗军:到了宋英宗时期,全国光禁军就拥有86万余人,而且虽然当时重文轻武,但是这86万人得好好招待,但宋朝朝廷只顾及人数,却不在乎战斗力。(而且当时的政策让军不识将,将不认兵的情况出现,导致就算有人才将领也没有兵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