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这是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作者从中考开始写起,对父亲进行了满怀深情的书写和刻画,我们从这简单的文字中,看到了一种深情,那是一个孩子对离开她二十年父亲的敬爱,读来令人泪目!理事会乡村专栏推荐!
20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的中考放榜的日子
小学设立在广阔的田间中央,四周由肥沃的稻田围绕。7月的夏,郁郁葱郁的水稻,小学的红瓦白墙,成了翠绿间的一块白玉,远远望去,甚是好看。四周的村子,都有一条蜿蜒的小道,从田间引向小学,弯弯曲曲,若隐若现,那是我们每天来回走的求学之道,下雨天还吧吱吧吱的溅了一脚泥巴。
六年级升中考试结束后,农村孩子的暑假,自然是泡在田间,拔草也好,种菜也好,捉虫也好,反正不能去玩耍。只是大人们不知道,田间,也是我们的乐土。不管是从湿润的泥土中翻出的蚯蚓或是鸡公虫(又肥又大又白的虫子,只有一个发亮的小脑袋,酷似蚕蛹,藏在土里,翻出时扭送慵懒的躯体),还是小溪引流到田间水渠里迷失的小大肚鱼,都能让我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好玩极了。
“中考成绩出来了!出来了!苹果妹,大头亮和光脚妹过线了!”远处蜿蜒小路的一头,到学校探听中考成绩的小伙们们半跑半歇的往这边冲着过来,嘴里不停喊着,像个卖报郎。其中的光脚妹,就是我。南方天气热,多穿凉鞋,小时候我的凉鞋要么是妈妈从亲戚那里得来的二手鞋修起的,要么就是妈妈为了能管我们穿久一些故意买大的。由于没有一双合脚的鞋,或者破烂了,或者刮的脚起水泡,索性就不穿了,久而久之,同学们给我起了这个外号。是的,光脚妹中考过线了,冲出了镇上分数线,获得到县城的中学上初中的资格。
小伙伴们冲到我跟前,嘻嘻哗哗的讨论一番后,就哄的一下散了,跑回村子里给大头亮报喜去了。留下原地的我,有点欣喜,有点骄傲,有点向往,有点惊慌失措。城里的中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毫无概念.....
入夜,我在灶头旁入了神。大灶的火已经熄灭,铁锅的米饭嘶嘶呖呖的响着(铁锅烧饭熟了的声响),昏黄的灯管,努力地投向屋旁的小道,父亲劳作回来了。吭哩哐啷的放下锄头铁铲,立马来到我跟前“妹,你知道了吗?你过线了!”“父亲,我知道了,红米龙他们今天探得的消息,还没有问过老师,不知道到真假,通知书在老师那”“啊哈,这次争了口气了,你终究还是没有让我失望。”父亲眼中似是闪烁着光芒,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是父亲看到了未来的欣喜......
正当我们一家人围着饭桌津津有味的吃着粗茶淡饭咸鱼菜的时候,村长来了,他来是正式通知我到学校领录取通知书。“唉呀,老根啊,你女娃可是聪明啊,全村委就三个学生过线了,唉呀,出头了,好好干啊,每年学费1800多呢。”父亲笑着附和道“别说1800了,考上了,就算8000都得给她上这学啊,你说是不是”(那时候的1800,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有可能是一年下来的积蓄,村长走后,父亲脸色凝重起来,开始跟母亲商量着家里母猪卖不卖,谷囤子里还有大概多少谷子,能卖多少......尚是顽童的我,只顾沾沾自喜,满心期待着出城上学的那天的到来,听说要军训,听说城里的孩子很讲究,听说那里的宿舍是6个人拼住的。
终于,父亲七零八凑的,凑来了我的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在到校报到的那一天,父亲穿得格外的整齐,头发也梳洗得干净。我也穿上了最漂亮的裙子,坐在父亲的28寸单车的后座,搂着父亲的腰,穿过了田间,奔向了大道。
坐老爸的单车不是第一次,到仿佛从没试过坐这么久的单车,感觉新学校距离我家很远很远,现在查查,不过17公里,那时,是我到过最远的地方。父亲虽然载着我,却看不出他费力,反而倍感轻快,他说“到了外面读书,相当于到了社会上,父母不在身旁,不要惹是非,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回来跟老爸说。等你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你以后的路会宽很多。”我似懂非懂的嗯嗯嗯的回应着,耳边响着呼呼的风声,身旁的树木嗖嗖而过......
不知不觉来到了我的新学校(新学校原本是新的另一间学校的意思),说新是真的新,相比我们破旧的小学,新很多很多,我第一次对新学校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高耸屹立的教学楼,宿舍楼,广阔的操场有足球场篮球场还有跑道,宽阔的大道能驶过小汽车。我的眼睛扫视着,应接不暇,父亲给我办完了入学手续,领了宿舍用品,便随着志愿服务学姐到了安排的宿舍。
整顿一番后,已经到了黄昏时候,父亲该回去了,回那个距离学校很远很远的村子。
父亲弹起了单车脚架,驻足未行,我看着父亲,等待着他的交代。“好好读书,读好了书,以后才能够做有出息的人,要靠你自己懂性了。团结同学,不要打架,有人欺负回来告诉老爸,老爸会给你出头......”我再一次嗯嗯嗯嗯嗯的点头应着。终于,父亲跨上了单车,扬长而去,我头一次看到父亲的身影,那样的伟岸挺拔,英姿飒爽。
就这样,我来到这城里的重点中学求学,开启了我与村里伙伴们不一样的人生。
(籍此文章,感谢我的父亲,给了我人生不一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