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督促自己坚持读书,并形成码字的习惯
我把每日读书的知识点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做成日读分享
那...就看看我能坚持多久吧
我选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我的阅读计划,俗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阅读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原来也有很多技巧的,读完这本书
相信可以让我们的阅读变得事半功倍,效率更高。
我们的一天:
一大早起来,在上班的地铁上,会看几篇关注的公众号文章。
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便当,一边听TED演讲。
晚上下班的时候听买的网课,跟上微信训练营里的课程安排。
我们买书、报班、上微课、听分享...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发现个人能力似乎没有明显的提升...
为什么我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却任然感觉知识匮乏?
为什么我遇到不懂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百度”而不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呢?
科技越发展,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多,但多而杂的信息与知识获得量并不成正比,因为中间缺乏了“理解吸收”这一步,人从主观的学习变
成了被动的吸收,知识留存率是最低的。
每天打开手机我们就能看到大量泛滥的、精心设计、精美包装的资讯观点,它们直接装进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用自己做结论,不用思考就
能获得大量谈资,人们迫切追求简单高效的实用知识,而忽略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转化运用成自己的,就相当于你知道了作者的一个观点,你可以说出这个观点,但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观点的,不知道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就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
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为什么获取的知识量会不一样?
为什么会发生一个人读的比另一个人好这种情况?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事情,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这些条件是不可或缺的:
主动阅读
即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的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
止,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我们应该像目的性很强的捕手一样去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别人给的讯息。
自学的能力
在学校的学生通常会跟着老师或指导者来阅读比较困难的书籍,但对我们这些已经不在学校的人来说,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我们就
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
阅读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样说,运用我们敏锐的观
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还有训练有素的分析和省思能力来全方位解读作者的用意,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荔枝碎碎念】
1.太久没看书了(惭愧),发现自己阅读的速度偏慢,抓中心思想和语言组织的能力有待加强,今天只读完了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而且
说实话,还读得比较艰难,一会看手机,一会吃东西,哎...专注力有待提高噢
2.意识到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认知体系尤为珍贵,在以后读书的同时我会刻意培养自己多问为什么,多思考,争取今天的我比昨天进
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