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直向我吐槽,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只要不做作业就母慈子孝,只要一做作业,就鸡飞狗跳。孩子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一点没有盯到位,就会出现各种状况。总之是无比焦虑,她很怀疑,这个孩子还能不能教好呢?
而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这本书里却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没有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为什么父母越是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反而没有动力了呢?实际上,孩子的内驱力只不过是被家长们不自觉的屏蔽了。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首先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是内驱力?其次是关注孩子趣味的价值,最后是让孩子内驱力自然生长的6个方法。
什么是内驱力?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内驱力?内驱力就是一种兴趣和热爱交汇时产生的驱动力。对某一兴趣持久的迷恋和探索才是热爱,而内驱力源于热爱,热爱源于兴趣。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被称之为“学霸”的小孩,他们好像对学习从不厌倦,千方百计的找方法,坐在书桌前几个小时,他们可以把时间规划到每一分钟,可以忍耐各种艰辛并且排除一切困难。而他们之所以可以做到,就是因为内心目标而产生了巨大的内驱力。
因此,人一旦找到热爱,自然会专注于心,内在驱动力就会在这样的土壤中逐渐成长起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育孩子的兴趣呢,从而发展兴趣到热爱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会关注孩子的趣味,我们来看看关注孩子趣味会带来什么?
关注孩子趣味
这里想和大家交流一个现象,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集中目标在成绩上,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兴趣,忽视孩子的性格特点,也就是忽略了孩子的精神力量,这个是教育中的遗憾。
一个人强大的生命里的关键在于,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我是有价值的,是作为一个自然的人的价值。而不是机器,不是考分的奴隶。而这个部分,却是教育中最难的部分。
书中讲到了画家熊亮小时候,在画画的部分,父母一直很“放纵”他。因为痴迷绘本的创作,熊亮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19岁他就进了一家设计公司。虽然没有学历,但他是画的最好的,很快得到了重用。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天赋秉性去成长,反而不会失控,当孩子有了某方面的趣味时,家长要保持高度的关注,让孩子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获得完整的体验。
内驱力自然生长的6个方法
刚才聊到了培育孩子的趣味有助于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的兴趣和热爱所形成的内驱力可以自然生长呢?接下来和大家介绍6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具体的体现是:孩子内心感到安全和安定。孩子不用担心来自家庭或者外界的压力、控制以及轻视,情绪一直处在喜悦的状态。
没有内心的担忧,就不会消耗自己的精神能量,精神世界就会自然向内,逐渐发现自我价值。而发现自我的价值对于人存在的意义至关重要,它是我们一生中可以持续力量的源泉。也就是我们说的动力的源泉。
第二个方法是:允许孩子“浪费时间”
在这里所说的允许“浪费时间”是指,孩子除了学习以外,这些游戏或者兴趣爱好都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可能是放松、休息、释放压力,也可能是自我探索。
这些被你看来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却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以及心灵健康的保障。当孩子看完电影后,会分享感想,你会惊讶的发现他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当孩子踢完一下午球之后,他晚上就会聚精会神的学习。
第三个方法是:扩展孩子的涉猎范围和领域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不要让孩子成为读书的机器,而是要多创造一些领域和场景来开拓孩子的眼界,比如说:户外活动、农村生活、助人等。涉猎的范围越广,场景越多,孩子就越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所在。
第四个方法是: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存在
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给予慰籍。孩子犯错时,懂得限制自己而不肆意伤害他。尊重孩子还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可能会原地踏步、退步甚至走弯路,接纳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休整、充电。
第五个方法是:敢于放手
说的简单些就是不再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你会发现你不控制孩子,孩子反而会发展的各种独立。这里包括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学业、孩子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情绪等等,都要去放手。让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知自己的情绪、面对自己的学业、安排自己的时间以及找寻自己的兴趣所在。
第六个方法是:助推
什么是助推?助推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帮助,小困难,给与鼓励,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大困难,就要伸出援手,助推一下,帮他翻越过去。助推的核心是:提示性的、辅助性的,千万不能直接指挥或者撸起袖子直接处理。一定不能越俎代庖。
我们回到刚开始的案例上来,面对孩子做作业鸡飞狗跳的父母可能需要调整两个部分的问题:第一、学习不是唯一准则,让孩子找到兴趣和热爱从而产生内驱力,才是根本。第二、学会放手,孩子作业是孩子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让孩子在兴趣和学业中调节自己,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有自我价值感和驱动力的孩子。
你学会了吗?我是氧子,推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