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读了,有点像妈妈写给女儿暖暖的细雨,滋润心田,让我颇为受教。
一、重拾基本功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字一话,已经尘封在了记忆里,只有在比赛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再拿出来练一练。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或许并非必须,但是它们却增添了教师的魅力,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我们被现代化过度的包装了,好像真的不需要,一本书,一支笔,一个人。 但是回过头来看看,也许返璞归真才是王道吧。
二、语文素养
何为语文素养?老实说这个词经常会在评课的时候听到,这个老师语文素养极好,窦老师很详细地阐释了什么叫语文素养。
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深情并茂,讲解是否清楚的表情达意,课堂上能反映你的语言素养。
文学素养,你读过几本书,可以说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就无法形成你的文学素养。我们要在阅读中形成你的文学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可以反映在他对文本解读,课堂应变等诸多方向。语文老师的视野,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而要通过广泛的文学,历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丰富阅读,在打开自己阅读视野的同时,也打开学生的眼界。比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者就应该去读一读鲁迅的各个作品。
三、写作
写作,现在只强调学生写,都忘记了,老师其实也是要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特别是教学日志,叶澜老师说过,一个老师上十年课,不一定能成熟起来,但写一年的教学日志却肯定能够成长起来。
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教学日志,有利于分析、认识、改变和超越自我。当我们阅读自己心灵的文字花瓣时,清点自己记录的精神财富时,我们就会把困惑变成了收获。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钦佩的是窦老师的备课。她在每一次阅读文本以前不查任何资料,静下心来努力的深入文本的字、词、句当中,甚至是标点当中,去理解,去发现。
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师教的痕迹。这是老师认真备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