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那里应邀体验了一款智能吉他产品 - Poputar,采用 “智能硬件 +App” 的方式,由 App 和一把特制吉他组成,用户需要通过蓝牙连接吉他和手机实现教学,让学吉他变成一个 “音乐的游戏化自学习” 过程。
项目在2017.02.14已经拿到由小米科技,顺为资本的Pre A轮数千万会的融资。
一、智能硬件吉他端
1.琴颈:装有120个LED灯,可以根据App内的教学内容和曲谱亮起相应位置的灯,将演奏过程中该摁的每一品可视化。但指板的材质采用的是塑料,从按压的手感,以及声音的反射还是会受一些影响
2.琴箱:超薄的音箱,相比标准的41寸共鸣箱确实更小更薄,在音质上就少了浑厚质感。但从一些网上信息搜集来看,这样看似并不能降低多少成本的设计,是为了面向新手LED教学妥协的产物,用一定的音质牺牲换取学习姿势轻松
但个人的感觉是得不偿失,首先LED教学的指示灯只在教学视频跟弹时有效,在连弹和演奏时由于曲调的节奏速度LED的指示灯根本就无效,甚至还可能让用户产生分心。另外个人觉得音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用户对于吉他的取舍
3.琴架:集合了琴架功能、谱架功能、充电为一体的琴架是个小亮点。不过在实际使用时遭遇到琴箱背部的充电小孔与琴架的插孔对接不稳的小瑕疵
二、手机APP端
1.任务模式
内容:分解到以一首歌代入一个小技能进行学习
阶段:初醒,征程,高飞
形式:视频讲解 + 分解模式 + 演奏模式
在弹奏的曲谱页面,分别设置了友好的按弦和品位提示,同时每一个小节进行了颜色区分,外加辅助小圆球的弹跳进行节奏提醒,但受制于手机屏幕的原因,弹奏时可预见的后续曲谱内容较少,如果和弦不是特别熟练容易造成和弦切换时的忙乱
可以考虑是否支持多行曲谱的展示切换,既能满足分解小杰的单行联系,同时满足在演奏是能够预览到更多后续的曲谱内容
重点:音准识别方面,本以为吉他端与APP端通过蓝牙连接后应该是通过内置的一些传输来进行识别,但没想到实际还是通过手机麦克传输到APP端再进行音准的识别,这样一来音准的识别准确的就下降了很多,其次是对于环境音的要求以及弹奏者弹奏和弦的力度也提升了很大的要求
另外在小细节方面,每一个小结的开始以及和弦的切换时是否考虑做一些交互上的友好提示,例如:每一个小结进入的提示,和弦切换时放大下一个和弦的图例
2.每日练习
爬格子练习,这块比较常规没什么好说的。
值得一提的是:缺少激励、提醒机制,要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完全依靠用户自己的毅力主动性来进行学习练习效果肯定是不太理想的,可以考虑成长打卡激励、push提醒。
例如:打卡成就奖励,奖励可兑换特定曲库
3.曲库
精选热歌:88首
热歌:164首
初醒解锁歌曲:8首
征程解锁歌曲:6首
高飞解锁歌曲:3首
如果说【任务模式】和【每日练习】是提升弹奏者的基础技能,那【曲库】就是培养弹奏着的兴趣和粘度
从出入们的学徒角度看,曲库是充足的。不太确定的是曲库是否保持更新状态,是否会将时下新出的热歌更新到曲库,又是否会进行曲谱的简单版、进阶版、高飞版的划分。例如:在大理,简单版只是指弹,进阶版包含一部分扫弦,高飞版包含颤音、滑音等。另外就是更新的频次。
4.工具
点亮:没弄明白是干吗用的,猜测是设定固定的吉他指板亮起的品位
和弦:C调、G调的常用和弦,帮助弹奏者进行和弦的熟悉和记忆
调弦:辅助进行调弦
炫动:没弄明白是干吗用的
节拍器:锻炼弹奏节奏
三、一些不顺畅体验
1.智能硬件吉他端的蓝牙开关键找不到,而APP内的纯文字提示并不能够帮助用户快速便捷的找到
2.首次打开进入APP,提示连接吉他蓝牙,但是并没有说明连接蓝牙的意义和价值。用户很有可能当做无价值信息点关闭掉
3.从设置>引导帮助进入到调音的页面,存在无法回退的情况
四、分析总结
1.定位不清晰,吉他学习工具 还是 吉他学习社区 还是 吉他学习游戏
工具:欠缺精准的音准识别,各种提示的小细节
社区:欠缺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版块
游戏:欠缺游戏的竞赛、比拼、排名等娱乐性
2.可能能做的建议:
音准识别方面,采用琴箱内置的蓝牙音箱收集同步到APP
各种小细节的提示:每一个小结进入的提示,和弦切换时放大下一个和弦的图例,支持多行曲谱的展示
用户粘性方面:打卡任务 - 激励 - 奖品兑换的体系,用户与用户的社区建设(目前自己录制的曲子在曲库里并不能找到,且无法分享到微信)
娱乐模式:排名、PK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