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启示: 先事后得,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前可能首要考虑的就是有什么好处,有好处就去做,没有就不做。
这个行事准则可能要改一改了,子曰“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我们最好以先事后得、不忘自己反省、不管事情有多少艰难,有多少好处应该我们做的,就应该义无反顾去完成。
做事时,不妨争先。有好处时,何妨礼让。感觉好像很吃亏。其实不然,实施久了成为习惯,才能真正领悟吃亏就是占便宜的道理。减少自己的恶,等于增加自己的善。一切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所以每次起心动念,都应该及时加以端正。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启示:富贵或贫贱,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富与贵,富贵是人之所欲,但是我们在追求正当利益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方法方式是否妥当,不留下后遗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保证自己的妥当利益时不去伤害他人的利益。
反之可能就是自私自利,同时我们也要提醒自己,合理追求正当利益是应该的,对于邪利,不法之利,暴利要远离。最要紧的是不能为了富贵而违背自己的良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启示:弘扬仁道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情,不但时刻不能松懈,而且要一直做到死为止。既然人能弘道,所有人都应该有责任去做,但是弘道是项艰巨的任务,我们的古圣先贤从未停息过,所有的仁人志士同样也在努力奋斗,愿你我他都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继续这个伟大的理想。弘道同时也是一辈子的事情,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仁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共同道路,一个人能够喜好人的善,也能够厌恶人的恶,便是走上了仁道。这样发展下去,成为忠恕之道。虽然相当遥远,却值得去走。约束自己,做一个有良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