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写点什么呢,以前还觉得自己脑子里有点东西,可最近感觉脑袋被掏空。”
这应该是每一个运营公众号的写作者频频发出的感叹。
除了思考每天更新的内容,还要面对粉丝人数减少的事实。刚开始的时候,关注你的人都是与你熟悉的人,后来当粉丝人数渐渐多了一些,自然就会有一些不喜欢你文章的人出现,于是,终于有了第一个取关你的人。
你有点无法接受。因为你每天辛辛苦苦的找主题、排版,还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钟,结果却是这样,你沮丧极了。
然后,有许多人就放弃了写作,放弃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开始频频缅怀自己的写作梦,说自己生不逢时,说大众没有眼光。
却忘了当初不过是为了督促自己多写原创文而已,什么粉丝量,阅读率都是后来不知不觉间强加于你的东西,结果,你却屈服于他们,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2
我微信里加了几个写作交流群,这几天群人数每天都在减少,更夸张的是,有一个人在退出之前,说:这条路走不通,你们也别坚持了,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的结局只能是苟延残喘。
我笑了,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我确实不相信他能写出什么好文章。翻看他的公众号,内容不是八卦娱乐就是没品位的口水文,这样的文章有人看才是瞎了眼好吗。
没错,现在的公众号确实已经开始饱和,公众号阅读量的下滑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说明,读者对于微信号的热情已经远不如从前,因此这也大大降低了所有自媒体作者的写作热情。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为了阅读量而写作?每发一篇文章,每隔五分钟就会看一下阅读量,自己的心情就随着那几个数字忐忑不定。好累啊。
现在的公众号虽然已经达到了2000万个,但是真正优质的原创文却不多,因为我们总能在很多平台上重复看到同一篇文章,这就说明优质内容在当前严重稀缺。
我们的一切都是从模仿开始,刚学书法的时候,临摹字帖;学服装搭配的时候,看明星各大红毯走秀;学唱歌的时候,还要学习声带的运用。所以到了现在,想要写出好文章,依旧靠模仿。什么“致贱人”、“致low逼”已经成为公号里面频频出现的词汇。
最初的读者都喜欢跟风,但是日子久了,他们更喜欢新鲜。
3
后来公号作者发现了读者的这一倾向,他们开始研究如何输送新鲜的内容,所以他们开始关注传说中的“热点”,并且力求在热点新闻中率先发声,因为这样可以更好更快的博得眼球。
紧跟热点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写出爆文最便捷的方式。但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事件延伸出来的观点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深度见解,而是肤浅的描述事件本身,最后再起一个具有爆点的题目。
为了阅读量,真的连头脑都不要了,这样的公众号看了还不如不看。
在商业的海洋里,我们都变得浮躁,因为太想一夜爆红了。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如何能够快速利用文章赚到钱的时候,就鲜少有人去关注文章本身了。将“写好文章”这么简单的事掺杂了其他因素,这件事就不再那么简单了。
所以我害怕我写的东西也会变成这样,我害怕自己因为过分关注粉丝量和阅读率而故意去迎合谁,从而写出连自己都不喜欢的内容。真到了那一天,我一定是第一个取关我自己公众号的人。
但我不想这样,所以,我还是要简单的写作,不为了取悦任何人,只为当初给自己制定的“写两个小时原创文”的要求,以及从初中开始就坚持的“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所有正在看你文章的人”的初心。
4
美国小说家、诗人格特鲁德·斯泰因曾盛气凌人的指着才华横溢的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如获至宝的把这句话题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上。
斯泰因的创作强调声音和旋律而非字感,她尝试抛弃时间和记忆,而去捕获片刻的意识,倘若她看到现在有些作家不再关注自己的作品而是关注粉丝量和阅读率,一定会气的发疯。
斯泰因说过:
在任何时刻当你是你、你就是你、是那个与记忆中的你无关的自己、因为当你是你的时候如果你回忆起你自己、你就不再有意识地创造自己了。这太重要了因为这在作家与其读者的问题上至关重要。
但现在我们都处于无法确认“我就是我”的阶段,因为我们做的一些事本非本意,我们只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去做一些违背初心的事。
但写作,是万万不可以这样的。
我们在没有什么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去强调什么,比如“嫁给爱情”,比如“套路少一点”,再比如我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不忘初心”,但能做到不忘初心的人真的太少了。
5
七堇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因为她的文字总能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从前有人说我矫情,我几乎不去反驳和论证。因为对于这个问题,七堇年早就在《灯下尘》一书中给出答案。
因为所有雅丽的,阳春白雪的,悲伤的,沉重的,失望的,无奈的,我都交给了我的另一半魂灵,交给了那些孤独的长夜,交给了写作。交给了他人看不见的时候。
关于写作的的本真,七堇年这样说:我劝自己,活得慢一些,写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在面对公众号有人取关的时候,从前的沮丧也会变成现在的云淡风轻,因为:
“当然,你可能已经走了。”
“也好,那样的你已经走了。”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麻烦你为我点个赞可以吗。不断努力的路上,感谢有你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