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国石油协会(API)公布数据,美国原油库存骤降536万桶,美油逼近70美元一桶,为三年来新高。对此,机构估计未来布伦特原油会突破75美元。
这是官方的报道,事实上油价也在不断上涨,“好像”就是经济复苏,所以就会拉动能源需求。但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啊。你在石油20多美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买?
讲石油之前,先看一个简单的商品市场供需规律,涉及2条曲线,如图:
供给曲线:它显示随着商品销售价格的提高,老板更有欲望加大产量;
需求曲线:它显示商品越便宜,老百姓越开心。而企业为了避免亏损,会停止生产。
两条线的交点,就是它们皆大欢喜的平衡价格。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会升高。
理解这些经济规律,有利于认识石油的价格变化。当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享有“黑金”之称的石油,还牵扯着一系列的地缘政治因素……
目前,国际上生产石油的三雄包括美国、俄罗斯和欧佩克(OPEC)。他们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了全世界的石油价格。看看各国石油产量:
追本溯源,冲突的原因还是利益。叔本华就说“财富就是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
除了上面三个老大,还有欧洲北海的布伦特原油,这个老牌市场也是当今国际原油价格的参照标准。
注:OPEC主要是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等联盟的十几个海湾国家。这帮人成立组织的口号是:“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
竞争归竞争,生产石油的企业或国家必须要盈利,这也是他们的底线。亏损了还生产?那可不成。对于亏损采取的策略,类似于近期国内的供电局和发电厂“拉闸错峰”。不同的只是,他们把拉闸改为封井了。
所以,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在人性面前人人平等,关键是在这里,这个“平等”是众望所归。看看下面各国的产油成本:
上面这个成本,是没有包括营销、运输、税费等成本的。算上成本后,美国产油成本大概40~60美元;俄罗斯40美元左右;海湾国家20美元左右。
咋一看,欧佩克国家成本如此之低,美国还怎么和他们竞争?
举个栗子,一个4口人的美国家庭,和一个4口人的沙特阿拉伯家庭。假设他们的生存成本一样,都是每年赚100美元,分摊出去就是一个人赚25美元。
美国家庭有1个成员从事石油,其他3个干其他行业,每个成员可以赚25美元;沙特阿拉伯国内只有石油一个行业,只有1个成员挖油,其他3个没有收入。那么,这个沙特阿拉伯人就必须个人赚100美元。
抬杠的出来了,你可以叫4个沙特阿拉伯人都去挖油啊,一人只要赚25美元就可以了。
确实,历史上他们也这么干了。
2016年,美国页岩油革命成功,它的成本要60~70美元。海湾国家为了扼杀于襁褓之中,加大开采供应,把石油价格降到40美元。页岩油马上没有竞争优势,可以停产!但是人家美国无所谓,他不靠这个生活。
只要海湾国家愿意,全世界都用你的油,美国负责印钞票就可以了。但凡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资源会枯竭,价格战必须速战速决。时间一久,第一个投降的还是沙特。
所以,平衡生存就是一个点,和文章开头的供需曲线交点不谋而合。再说,价格上来,对海湾国家也有好处,可以降低产量。
石油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产油利润,一般会把他们的财政平衡折算到每一桶油的价格上去。从中,可以窥见财政是否出现赤字,如下表:
理论上来说,石油只有在这个价位上,国家才不会出现赤字。比如俄罗斯是42美元,沙特是63美元。除了伊朗和尼日利亚高于100美元,其他国家都低于70美元。
那么,结论就出来了:现在油价是71美元,大多数国家的财政已经盈余,继续推高油价的欲望降低。相反,他们可能会成为叛徒,争先加大产量赚钱。
专家说的油价75美元,会不会出现?不知道,85美元也有可能,毕竟明天的一切都是未知。
但是,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你是愿意相信常识呢?还是愿意背水一战,赌一把?
以上这些,就是石油价格的波动逻辑,它的成本就是价格的支撑点。不过,因为技术与代替能源趋势,长期来看,成本应该会向下。
知道这些,投资原油就“简单”了。我们只要在它的成本价格下买入(比如低于50美元),然后等待三巨头互相残杀。这就像蜘蛛网,你来到网的中心点,就一定能抓住那只蜘蛛,因为它要回家。
另外,原油对中国的煤炭也有影响,毕竟煤炭污染太大了。在某个点,石油价格下降,电厂设备技术改造预算平衡,可能烧煤就不如烧油了。
我们虽然不是石油生产大国,但是消费量排名第二。石油涨价,我们没有机会赚钱,下降却能捞到不少好处。所以,石油下跌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