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读书写作当中,因为自媒体的盛行,也因为紧张忙碌的生活带给我们压力,唯有读书能增长知识,还可以缓解我们心中的焦虑。
现在的书那么多,一走进书店书,书琳琅满目,各种书籍,数不胜数,真不知道从哪里读起?
很多相关的专业人士或者是有经验的人士都来发声了,那就是要多读名家名作。
是的,名家名作之所以能成为“名家名作”,是因为具备了足够好的文化底蕴和写作技巧,这就正好可以让我们达到读书的目的。
显然名家名作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但是名家名作那么多,各种风格、文体、年代、作家本身的经历都不同,是不是只要是名家名作,都得认认真真的去读,去研究,去学习呢?
有这样一种体验,读了某个作家的书再去读另外一个人的书,心中难免会有一点别扭的感觉,如果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写作风格,每个人都去学,那到最后是不是会学的八不像呢?
所以答案是否定的。
2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思想都是唯一而独特的。
这种独特性注定了我们只能读偏向某一种风格的书,就像人的口味是喜欢吃辣的还是清淡的?就像人的性格,是善良的还是自私的?
一个人不可能最爱吃辣的同时又最爱吃清淡的?一个人不可能在做着善举的同时又在进行着阴谋勾当。
所以很显然那些书中只有一类是我们应该去仔佃研读学习的,这些书仅是所有书中的一部分而已。
3
说起村上春树,大家都很熟悉,大部分人都看过他的书,我也曾经抱着拜读的心情去阅读,可是读过之后并没有收到预期的那种惊艳的感觉,我很错愕,不知道为什么。
但同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却给我无尽的感叹,读他的《雪国》翻开书不到三分钟,我的内心就被深深的触动了。
那字里行间的韵味,表达出来的那种细腻含蓄温情委婉的文字深深的触动了我,似乎是内心深处某种不易察觉的感情在他的书里被印证了。
所以说每个人在阅侯的过程中,都是有自己的独特口味的。并不是辣的不好吃,更并不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写得不好。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注定了我们只能偏向某一类文章,所以注定无法对每一个名家名作都报以有同等的热爱。
在我们读书的过程遇到的那些别人评价颇高但是自己读起来没有太大感觉的书,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
4
因为那些没感觉的书和喜爱的书是在书堆里参差交错的放着的,只有阅读了那些废书的同时才能有机会遇到那些有价值的书。
就像去选购服装,只有试穿了那几件不如意的衣服才发现哪一款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因为有了那几件不喜欢的衣服的“提醒”,才更加确定自己要买的是哪一件,否则恐怕到最后,都会空手而归。
也像谈恋爱一样,只有经历过几个不适合的对象,那个对的人才会出现,但是倘若没有几个前任,自己也不会遇到现在的这位良人。
阅读也是一样,那些没感觉的书经常会碰到,不可避免。但那绝不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是我们需要去经历的一个过程。
如果没有遇到前面那些“无感”的书,自然也不会遇到那些给我们印象深刻的书。
他们是孪生兄弟,同根同长,又好似物体和它的影子,无法分离。
读书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本书来到你我的面前都有它的使命,愿我们能善待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