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东西心里得有货,这些货来自于哪里呢?就是自己的阅读量,阅读量是什么?就是读书呀。
读的书多了,就有了语感,有了积累,也就知道别人的好文章是怎么写来的。
就像上学时学习语文,语文成绩靠补课是补不来的,凡是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毫无疑问都是不错的。
当有了一定的积累,喜欢上文字,自然就有了动笔写的欲望,慢慢的经不住“诱惑”,开始尝试写写小说。写小说首先要知道故事怎么讲,有故事的风向,故事讲得越有深度,越有趣,越有意义,越是高人。
写一部长篇小说,构造全局很重要,大方向要把握好。只有大方向把握准了,小说故事围绕这个大方向,写得顺畅,又能一气呵成,修修改改不大动,这是最好的。
小主常常说到“情怀”,实际就是长篇小说的定位,笔感不同,方向不同,可能最后导致的“情怀”就不同。
长篇小说的人物在一部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人物是长篇小说的灵魂,不同人物的表现是推进故事发展的主线,一部作品里涉及多少人物,这和作者心里的故事有很大关联。
讲小故事,那就人物少一些,单纯一些;如果想写成轰轰烈烈的舞台剧或者长篇小说,那么人物尽量要多,个性特征也要更加鲜明。这些东西,写作者应该都知道,就看自己有没有基本功,人生阅历丰富与否,小主加入一个简单的解释,叫是否“有心机”。
不同性格的人,决定着不同的心机,面对同一件事,会采取不同的做法。
对一个人物内心的描写至关重要,每一个人写出来的同一个人物都是不一样的。
故事开始写了,那如何推进情节?小主认为推进情节应该理解为填充和充实情节因果。
写故事先把故事的概貌写出来,写在纸上或者打字到文档里,提醒自己。设计情节是一个灵感堆砌的过程。
先把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好,然后在这些片段之间填充内容,由点连接成线,一环跟着一环推故事,也可以几条线索同时开动。这里面逻辑推理要正确,常规逻辑一般可以完成大部分情节,对于猎奇、寻求纠结式的思维可以完成剩下的部分情节。
冲突和发展是小说的核心,这样写出的小说才有看头,才不同于一般的讲故事。
当我们心中有了故事,把故事的点一条一条记录在电脑上,然后看到每一条还有相连的关系,中间还能发生冲突。这样的思维轨道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情节线,小说的大纲就出来了。
大纲出来以后,就有了兴趣去串联,这时故事一环套着一环去写。当然中间要加很多东西。根据故事的情节来设定怎么加?加多少?这就是个人的积累,个人的水平问题了。
小主讲得这些架构,对我触动很大,原来尝试写小说,就是按照自己头脑中熟悉的人和事,对自己有触动的点,随意往下写,写到几章算几章,没有故事大纲,这样常常容易卡文。
小主说,容易卡文,是因为没有做好衔接工作,也就是说故事预留的线头太少。
关于预留线头,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电话铃声、一只猫、一棵树、一个人物的出现或某种场景……
关于写大纲,正着写,倒着写都无所谓。只要能把故事讲好。凡是倒着写大纲的作者,应该是心中有故事的人,随便遇到一个场景,随时都可以有话讲。
写小说思维打不开,那是不行的。所有的铺垫还得靠思维把故事讲下去。尤其是开篇黄金三章,绝对是一个真理,要把人吸引住。
特别注重形式的开头,也许是好事,也许让读者觉得罗嗦。好多大作家都是开场就讲故事,快节奏的开篇。
好的小说往往是前面的节奏紧凑一点,中间稍微舒缓一些,收尾的时候再立即收笔,切忌画蛇添足。
小主在第22章中讲到了一部长篇小说中“略、详、高潮”部分应该如何描写;还有“渲染”,如何“描写、议论,抒情”,使故事看起来不是那么干巴巴的,是写故事的人和小写小说的人最大的区别。
小主在这一章中写到“场景渲染”,相当于远镜头,情感渲染相当于特写镜头,形象的比喻,使我印象深刻,也受益匪浅。
非常认同小主说得多场景渲染比较华丽,多情感渲染比较文艺,渲染多的小说节奏比较舒缓,渲染少的小说节奏比较明快。
小主还讲到纵深,也就是借景寓情。想着重表达的角色形象,可以有些夸张,这也叫纵深。
关于小说中人物的多种多样,并且人物的性格也要丰富丰满,这些其实不太好让人教会,还是靠自己的积累,靠天赋,即便网上有好多小说的教义,但是最后真正写起来,还是靠自己的笔感和习惯。
小主在23章中,又为读者提供了判断人物是否出彩的方法,就是让人物身上具备戏剧性,以至于足够让人物在小说中具备存在感。
表现在小说中,就是人物身上要有矛盾挣扎,匪夷所思。
长篇小说中,人物及格与否取决于合理性;良好与否,取决于戏剧性;优秀与否,取决于独特性。
人物的所有性格一定要在冲突中才能体现,少用形容词去表达;设定场景,有语言对话,那才生动呢。
多看、多写、多模仿、多借鉴、多揣摩,不知不觉的浸润中,受到启发写,磨练笔感。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流畅和起承转合要自然。
小主说,架构架构,就是要架起来,还要有构思。所有的事情说起来可能要复杂一些,写起来虽然也没有那么容易,还是要勇敢的开笔试试。
开笔后,只要你在某个平台发表,包括简书,就会有评论,评论中有好,也会有建议,甚或有反感。不要受这些声音影响,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判。
如果看到他人有内心反感的情况,不理不睬是最高境界。如果你想怼对方,你要考虑好你的话,是不是更有力量?根据评论区对你的反感评价,你如果能随手写出一篇文章来,那才厉害呢。
我倒是这样认为,如果有非常反对的评论或反感,说明你的文章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有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一般的小文章不会激起他人反感的。还是说当你的文章写到了一定程度,有了你独到之处才会发生这些事情。首先认真思考这些反面的意见有没有自己借鉴的,或者是自己改进的,亦非常重要。
小主的做法是在这个过程,练习她的文字、思维,也许提升了她写作的一个境界。
写文也是修炼境界的一个场所,或者说方式。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学会接受别人不喜欢的事实。如果把自己迷失在怨言堆里,当然不好。
写文和平时的生活是一样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喜欢你的人,也有不喜欢你的人,包括在家庭中,夫妻这么亲近的人,相互之间也有讨厌,或者在某件事情上反感对方的时候,这都很正常。
在25章,小主插入了一篇文章—《从容小主到底累不累》,这篇文章是她在2020年11月21日写的。写到了她的高兴事儿,写到了外界对他的评价,写到了她的不在乎。有些张扬,有些独特,这就是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