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的品格和人生技能交给学生?“问与告诉”的活动展示了答案。
告诉孩子们去做什么(并且会因顺从得到奖励,因不顺从受到惩罚)告诉,通常会造成身体上的生理抗性。向大脑发送的信号是“抗拒”。相反,尊重地问,造成的是身体上的生理放松,向大脑发送的信号是“寻找答案”。这时学生感觉到的是被尊重、对参与的感激、感到自己更有能力,并且通常会决定合作。
研究表明,惩罚和奖励对于长期的行为改变没有效果。当孩子们感觉自己没有归属、没有价值时,他们会采用求存行为,即不良行为,它是建立在如何找到归属和自我价值感的错误性念基础之上的。喜欢奖励的孩子很快就会依赖于奖励的刺激,而不会因为内心的回报而想成为有贡献的社会一员——因为做正确的事而感觉好,即使没有别人看到。
下学期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改变以前的“说教”(告诉)为“询问”,征求孩子们的建议,让他们帮助我想办法解决班级、小组、自己存在的问题。
2. 开学初,利用一节班会课让孩子们相互夸奖,展示出每一个孩子的优秀品质,让当事人记录下自己的优秀品质,然后做成一张A4大小的海报。(具体做法是:老师随机展示一名学生的姓名,让其他学生说说他的优秀品质,这个学生记录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优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夸奖,最后各小组相互补充对某些同学的夸奖。)
3. 改变以前滥用奖励和惩罚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及如何改正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