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京女子图鉴》正在热播,看到女主角陈可满怀憧憬的奔向北京,在求职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碰壁的时候,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受过高等教育、年轻、外表靓丽、聪明能干,陈可觉得找一份心仪的工作似乎不难。求职初期还在考虑理想、专业、薪资,屡屡碰壁之后已经备受伤害,只求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哪怕是图谋不轨的朋友介绍的前台工作,陈可也兢兢业业的去做好每一件事。
记得有人曾经调侃扩招后的大学教育:“拿一麻袋钱换了一麻袋书,毕业之后,发现一麻袋书根本换不回一麻袋钱。”成千上万的年轻求职者有着和陈可一样的经历,生活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02
年轻人多经历一些风雨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是成长的代价。如果人到中年,还要像陈可一样求职到处遭到拒绝,这真是毁掉人生的节奏。
朋友大潘年趋不惑,以前是高校教师,原本以为高校教师工作时间自由、社会地位高、工作待遇优厚,走进围城,才发现教学和科研的压力让人窒息。开会学习、跟班辅导、下乡扶贫之类的工作也一样都不能少。
别人看着高校教师不用坐班,没事就在家待着,实际上,不用坐班意味着不能享受八小时外的自由,熬夜备课、写论文是生活的常态。工作任务繁重,家中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顾,大潘真是觉得生活太累了,既无法获得工作的成就感,也无法减轻对孩子的愧疚感,纠结良久,终于咬牙辞职了。
辞职之初,大潘觉得空气中弥漫的都是自由的气息,人生忽然有了无限可能性。她向几家中意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投了简历,等了好几天,才有一家不起眼的培训机构通知大潘面试。
换了两辆公交,在拥挤的格子间找到了面试官——一位满脸稚气的小帅哥,看起来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衬衣和领带的标配让他显得很精干。小伙子哗哗翻了一下简历,又瞅了一眼大潘,语气中掩饰不住的失望。
“你不是博士,也不是教授?好吧,也没关系。可是你了解本培训机构的性质吗?我们的学员是冲着饭碗来上课的,我们需要的老师,要有良好的形象气质吸引学员,也要有实力帮他们押题通关。”
“恕我直言,依照您的年龄和资历,建议您找一找要求较低的公办机构吧,当然,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年龄和学历要求,您也不一定有优势。总之,您不符合我们的用人要求。”
整个面试不到五分钟,大潘根本来不及说话,就被年轻的面试官否定了前半生的努力,甚至还传递出了明确的信息:无论从学识还是形象,大潘就是一个无用的中年妇女。
03
任何的同情都救不了遭受鄙视的求职者,只要有“求”与人,总得受“制”于人,社会一直如此无情,从未改变。求职者当然应该反思:到底是定位不准,还是才华配不上野心?或者说,求职者需要自己掌握人生的主控权。
第一,人生规划尽早开始
小时候,我们都写过《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对长大后的人生无限憧憬,套路文章居多,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理想应该是什么样的,也没人告诉实现梦想应该具体做什么。
家长和老师耳提面命: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至于考什么样的好大学,学什么专业?很多人并没有明确认识。甚至在进入大学之后,还会有学生反复找学校调剂专业,也有人直到大学毕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更不懂得如何选择就业方向。
英国有部伟大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不同家庭的孩子,7岁已经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规划。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学校,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也有大概的设想,帮助别人或者有什么样的职业,女孩子则设想长大嫁人生子;经济条件极差的孩子基本没什么梦想,他们关注的都是眼前紧迫的,他们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或少挨打。成年之后,他们的人生走向基本符合小时候的设定。
有一句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话:“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少人只能凑合着先找一份工作,或者千军万马挤破头去考稳定岗位,结果会怎么样呢?
有的人在就业之后短期内频繁跳槽,也有人一边哀怨一边任由温水煮青蛙。人生的结局是若干选择的叠加,而关键时期的选择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能够早点规划自己的人生,就能降低在最好的年华的试错成本,也无须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自我安慰:这是成长的代价。
第二,要有不断学习的动力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终身的事。可是,很多人早早就放弃了学习和成长,因为找不到学习的动力。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不管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还是为了升职加薪,都需要给与我们足够的推动力。
许多孩子在吊着一口“仙气”拼高考,如愿以偿走进大学校门之后,昔日的“学霸”也可能会变成“学渣”,窝在宿舍睡觉、打游戏、谈情说爱……考上大学就放弃成长的孩子,四年之后,也可能会茫然失措,“除了打游戏,我什么也不会。”
多么熟悉的一句话,单位改革的时候,三十六岁收费大姐的也说过同样的话:“除了收费,我什么也不会。”
上学、就业、结婚生子,人生每一步都要有成长的付出,在可选择范围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轻易地选择容易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我们选择了安逸,却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倍的辛苦。
第三,拥有改变命运的勇气
即便被命运推到艰难的境地,我们仍然可以改变生活的态度,仍然可以奋勇向前。
《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初到北京,生活百般艰难,甚至只能蹲在街边啃半截玉米,她并非走头无路,她可以转身回家的。有亲情相伴、找一份稳定工作,可以过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只是,陈可拒绝过这样的生活,不断的咬牙坚持,才有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很多时候的改变,就在于我们的勇气。
我的朋友大潘,现在带娃之余,每天坚持学英语、尝试写作。不过才四十岁而已,给自己两三年的时间,学习充电,即便以后不能重返讲台,总不至于流落街头吧!
04
人生当然不可能设计的完美无缺,否则,人生该多么无趣啊?可是,在每个人能力范围内,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有勇于改变的勇气,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拥有主宰自己的命运的能力,即便“求”不到职位,也不会输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