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时的美术课是数学老师教的。
不是说笑,是真的。那时候的乡村小学校哪有专业的音体美老师啊!我们体育课基本是自由活动,音乐课是体育老师兼的,他一般就是叫我们依次唱一首就下课了。
而我最喜欢的美术课,是一位高高瘦瘦胡子拉碴的数学老师兼的。上课就是自己画,下课上交。最不服气的就是,班上的那个小胖子每次都比我得分高。明明他画得比我差几个等级。
直到快毕业,六年级下学期,我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经过不断的比较,观察,思考,我发现只要画得大,就得分高。没错,只要大,顶天立地更好。于是,我一改画风,果然次次高分。
这就是我受到的美术启蒙教育。
然后我第一次告诉我妈‘’我喜欢画画‘’时,我妈说,画家不好,都是穷光蛋,疯子,你看那个梅若鸿。那时候刚好在播《梅花三弄——水云间》。这是我收到的亲妈对梦想的打击。
上初中了,居然分来一位年轻的专业的美术老师。课堂上他教我们明暗,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知识,我完全不懂。他问我们有谁知道,一个皮肤特白的女生,特大方地举手,然后到黑板前刷刷画出来。佩服,艳羡。后来这个女生一直成为我初中时仰望的牛人。还记得她的名字,珊珊。她是镇上小学毕业的。果然是我们村校毕业的所不能及的。长大后才发现在广大的世界面前,它们一样的落后闭塞。可那时候珊珊皮肤白(农村孩子都比较黑,她的白像大城市的人),普通话好,成绩好,能力强,老师都器重她。现在她画画都比我强。
可我还是喜欢画画,认真地完成这门副科的作业——给一只杯子画明暗。作业发下来点评课上,满心期待老师的表扬。结果我在杯子中心画上竖线,右边打阴影,左边全白的做法,受到大大地批评和嘲讽(也许根本没有嘲讽,是强烈的自尊心作祟,我不怪那个老师,他那么年轻,那么专业,而且说得确实是对的,这样画很可笑)。只是小小的我真切地感到满满的羞耻感。
可是这个老师兴趣班招生时,我还是去报了名,不过是偷偷的,没告诉任何人。怕落选时难堪。后来,果然落选了。这是第一次与可能接受专业训练的机会擦肩而过。
到了高中,简直暗无天日,好像我们就是学习的机器。评判标准就是文化课成绩。那时候报名美术兴趣班的,都是被认为是学习中的败类。没有希望考上大学,只好曲线救国,学美术去,文化课成绩要求就可以降低很多。另外美术学习是要要额外的费用的。所以,我心里认定,老师,家长都不会同意我参加美术班的。说出来被骂被说教,还不如不说。又一次错失学画画的机会。
这种年轻时的热情,好奇,热切是会慢慢被磨灭的。而我应该也没有画画的天才吧!
不过我找到了实现梦想的途径。
就是:下一个蛋,把它孵出来,让她替我去完成。哈哈,这就是笨鸟先飞的第三种可能。
ps: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笨鸟先飞,一种是嫌累不飞,第三种鸟最讨厌,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