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写作习得第194篇--科学成就健康》时,有机会重新温习《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并重新回忆起当时阅读此书的激动心情。我终于找到一本书,能系统解释关于疾病的困惑,而且其中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很快能看到效果。正是凭借此书,我有信心做自己的家庭医生,对付常见的生活疾病,而不会轻信道听途说的偏方,和唯利是图的医生的用药建议。
昨天和小伙伴聊到读书,他们有一个困惑,发现读书对实际生活没什么帮助。我想,一个原因是没有读到有价值的书,比如这本《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二是读书后没有及时采取行动。
以此书为例,看看读书对我的影响。
这本书有一章专门讲文明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文明病的出现原因和应对方法,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因为我周围有太多人,受到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困扰,让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甚至威胁到生命。
无论是中风,还是高血压心脏病,都归类于心脑血管这个文明病。为什么称为文明病?因为古代很少出现。现代的文明,不仅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善,还带来伤害身体的文明病。最典型,就是大量高脂肪食品的摄入,远远超过人体需要的数量,成为身体和血管的严重负担。人们经不住感官和神经系统(多巴胺)的诱惑,频繁做着自我伤害的事情,作者则一针见血指出原因。
我们的饮食问题起因于从石器时代演变过来的味觉与它们今天可能的作用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
又一次让我想起那句经典言论:我们拥有石器时代的大脑,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在《写作习得第123篇--雾里看花心理学(6)--站得更高》里比较详细论述过这个话题,文明病就是其中一个表现。
理由驱动行动,这本书就能给你充分的理由。我对这本书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好在几年前的另外一本书《人体使用手册》,虽然没有那么权威,已经让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记得《人体使用手册》里,有一段经典描述:多余的脂肪堆积到哪个器官,哪个器官就会出毛病!比如肝上导致脂肪肝,心脏上导致心脏病,脑血管上导致中风等等。从此,我对脂肪类食物多了一层戒备之心,几乎不吃肥肉,而且开始淡盐、淡油,甚至不加任何作料,品尝食材的原汁原味,连常年坚持戒嘴的爸妈都自叹不如。
不仅要选择食物的摄入,还要减少食物的摄入。现代社会的人,营养不足的可能性太低,相反,营养过剩、能量过剩,才是头等问题。所以能少吃就少吃,每顿吃到七分饱,一天都能神清气爽。能量管理,不仅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还要减少食物的过多摄入,因为过多的食物会增加身体负担,导致嗜睡、行动缓慢。当然,刚刚减少食物时,一定会遭遇身体的抗拒,这种抗拒在我们改变任何一个习惯时都会碰到,没必要大惊小怪,坚持下去就好,没多久,身体就会站到你这边,帮你维护新的饮食习惯——讨厌肚子饱涨的感觉,讨厌油腻的味道。
在现代社会,选择成为瘦子,极需要毅力和自信心。当我坚持一年时间,终于把小肚子上的赘肉减下去,体重进入正常范围后,总有年轻人和老人,劝我多吃点,长胖点。对比我前后的照片,人胖乎点确实比干瘦好看,但为什么感觉好看,别人很可能说不出来,我却一清二楚,又要绕回我们这个石器时代的大脑。远古时期,食物匮乏,能吃饱都不错,变胖简直是奢望,自然胖子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经过百万年进化,喜欢胖子的感觉被固化下来,相反,瘦子则代表营养不良,不受欢迎。而现代社会,没人否认肥胖是健康的杀手,却没有几个人讨厌胖子,只有胖子自己才知道肥胖的代价。我的前同事,通过每天跑10公里,从200斤降到140斤,终于逃离死亡的威胁,即使这样,必须坚持跑步,而且不吃晚饭,否则会快速反弹。所以,现代社会,想胖容易,想瘦可不容易。
每当他人劝我吃胖点时,我会会心一笑,不作辩解,当瘦子神清气爽,何必在乎别人不靠谱的喜好?
告别发福的小肚子,告别肥胖的身躯,告别远远向你招手的高血压、心脏病,告别所有的文明病,读书,管住你的嘴,做一个健康的瘦子!